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夜来和昨天     
“夜来”.在我区西部方言中。是“昨天”的意思。这个词,在唐诗、宋词和元曲中频频出现,但不仅仅只有“昨天”一个词义。  相似文献   

2.
龚社琴 《华夏少年》2007,(10):78-78
你们知道“会计”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吗?寒假在家读《二十四史》,我就发现了关于“会计”一词的由来。  相似文献   

3.
对于“消费”这个词我们大概不太陌生,但“消费社会”这个词我们就不太熟悉了。是不是有这样一个社会:那里的人专门消费,而不生产?假设这个社会确实存在的话,我们只能说它就是天堂。天堂是一个梦想,是乌托邦,而不是现实,从理论上说它不可能实现。但一些手长、腿快、眼睛亮的人总是希望捷足先登。因此实际情况是,在无边的“地狱”包围的现实中经常会出现“局部天堂”。  相似文献   

4.
“自由知识分子”是近年频繁亮相的一个词。乍一看,它不过就是“自由”和“知识分子”的排列组合,似乎热爱自由的知识分子皆可归入此列,但事实上,并非那么简单。只有理清了“自由”和“知识分子”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才有可能抵达这个词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2011年,“盐慌”这个词即将成为一个里程碑的字眼,它让其他网络热词黯然失色。无论是在微博、论坛还是各大新闻中,这个词的传播速度不亚于2003年的“非典”,也是这个词,让本是人们的生活调味剂“食盐”成为荣登本月最佳畅销食品。  相似文献   

6.
“基本公共服务”是当前在中国运用较多的一个概念,这个词看起来很“国际化”,实际上却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名词。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服务型政府和公共管理、公共财政及公共服务等概念成为热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使用公共服务这个概念时,考虑到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对公民提供的服务只能处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层面,所以就杜撰了“基本公共服务”这个词来表达这一层意思。  相似文献   

7.
如果倒退十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许多人对于“社会工作”这个概念可能语焉不详,甚至闻所未闻!时至今日,社会工作这个词几乎是家喻户晓。许多人由此感慨说:“社会工作的春天来了!”  相似文献   

8.
上海话里有些流行的新语词很有意思,其中有一种是由于“不搭配”而造成了异趣,如浯词里的那个动词颇具强烈的动作性,甚至有点“凶猛”,而与之搭配的却是词林之中最雅致蕴藉者。打个比方来说,就好像虎背熊腰、胸露浓毛的鲁智深,挥舞如斗老拳,跟纤纤娇柔、身轻如燕的赵飞燕搭档“对舞”。这个比喻不甚恰当,因为那些语词的“不搭配”,实非比喻中的“对舞”可比。  相似文献   

9.
《上海科学生活》2001,(11):34-39
“机器人”[Robot,音译为“罗伯特”]一词来源于捷克语。这个词在1924年的含义是“人造工人”。但实际上人们将机器人视为一种能自己干活的自动化机器,以后因西方国家出现了“白领”和“蓝领”员工之分,所以又将机器人称为“钢领”。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提出关于机器人的三条规则并引起了轰动。这三条规则是:一、  相似文献   

10.
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新常态下组织的声誉管理与品牌传播”。既然说到了“新常态”那么首先,我跟大家来介绍一下“新常态”这个词在国际上怎么定义的,2010年冬季达沃斯论坛里面设的主题就是重新思想、重新设计和重新构建,主题就是构建危机后的世界,我们翻译过来就是“新常态”,这就是这个词的来源。它所讲的就是在2008年世界遇到了金融危机之后,经过了震荡,在恢复期的“后危机时代”,这个金融体系不可能简单的回到金融危机之前。世界也没有办法回到全球经济危机前的稳定的一种常态,而是将面临一个全新的正常的一个状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1.
70年代初,查遍中国所有的字典,也找不到“环境保护”这个词。今天,这个新词已经成为现代汉语中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在中国历史上,“环境”和“保护”这两个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词是曲格平把它们组合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2.
我学文,但年少时期的爱与梦想,却是跟“化学”这个词联结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3.
文清 《当代老年》2006,(1):52-52
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中国”·词。《诗经·大雅·民劳》中写道:“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我国古代,“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意思是先爱护京都的百姓,进而安抚四方。从这里不难看出,“中国”即“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中国”这个词专指帝王所在的国都。周代文献中,“中国”一词有五种含义:一指京师,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三指中原地区;四指国内、内地;五指诸夏或汉族居住的地区和建立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这几年,流行一个词:“潜规则”。这是吴思先生创造的一个概念。用他的话说,“潜规则”就是指“中国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又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恰恰是这种东西,而不是冠冕堂皇的正式规定,支配着现实生活的运行”。从吴思先生的文章看,这个词主要是指官场的腐败现象,如今却用得有点泛滥,  相似文献   

15.
何为精神科学 国人对于“精神科学”一词已不再陌生,但有时不免望文生义。“精神科学”是我们对德文“Geisteswissenschaften”一词的翻译,英译为“Human Sciences”(人文科学)。这个词是由“Geist”(精神)和“Wissenschaft”(科学、知识、学术界)组合而成。它是何时出现的,在德国学术界尚无定论。根据伽达默尔在《真理  相似文献   

16.
解放     
杨澜 《老年世界》2010,(22):20-21
现在,我们对“解放”这个词有点隔膜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得到完全的自由。其实,自由也是相对的,它在眼前停了一会儿,又跃身向前去了。所以,“解放”也只好一路紧追。  相似文献   

17.
翠儿 《当代老年》2008,(8):54-54
“孝子”在今天的语义中是指孝顺的孩子,除此之外再无别的意思。但是这个词最古老的语义却不是这个意思,是孔子把“孝”的内涵扩大了。 《礼记》这样定义“孝”:“祭称孝子、孝孙,丧称哀子、哀孙。”父亲或母亲刚去世的时候,非常哀痛,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称作“哀子”;过了一段时间,哀痛慢慢减轻了,停止了哭泣,这时再祭奠去世的父亲或母亲,称作“孝子”。  相似文献   

18.
解读青春     
不知人们是否在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中,抽空研究过“青春”和“青春期”的区别。“青春”在字典里就是青的时期。“青春期”是每个人生理发育上的必经阶段,是一个纯自然现象。在这个阶段,每个人除了身体上种种生理变化。在心理上的主要标志好像是开始对异性产生爱慕、爱情或性欲望。张贤亮先生的《青春期》一书中的“青春期”,内涵主审,它包括对异性的爱慕与性欲望,也包括男人在屈辱中的爆发,还包括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个人在社会上各种领域的奋斗。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年轻人对“青春”这个词没有深究。老师们出不用具体去讲解它的词…  相似文献   

19.
给年龄打折     
“打折”这个词想必没有人会觉得陌生。但是,当我从一位年逾古稀老人的口中听到这个满天飞的商业用语时,竞不由自主地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20.
湍水石 《老年人》2011,(4):13-13
在第6次再版的《辞海》中,“父母官”这个词条被正式删除。这与其说是历史的进步,倒不如说是顺应了民意。封建社会,父母是子女的主宰,同时父母又最疼爱自己的子女,故而“父母官”就兼具了“领导”与“爱护”两个特点。一个好的地方官应该像爱护子女一样爱护老百姓,这就足“爱民如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