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翔莲 《江汉论坛》2007,4(5):45-48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两类矛盾的状况决定社会主义社会可以建成和谐社会.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他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消灭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奠定基础;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和方针,努力实现国内政治关系的和谐;探索正确处理经济关系的途径和办法,努力实现经济的和谐;提出"双百"和"两用"方针,努力实现文化的和谐.毛泽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中具有平均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色彩,他对和谐社会的探索最终陷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不是传统文化中"和谐"理想的现代翻版,而是根源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无论从理论内涵、生成语境还是从时代条件、社会形态特质来看,传统文化语境下的"和谐"理想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想都具有本质的区别。从根本上说,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和谐以及这两种基本关系的和谐,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也是衡量建构和谐社会可能性与现实性的根本尺度。由此观之,前资本主义社会直至原始社会不可能出现真实的社会和谐状态,开启并推进现代性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亦复如是。和谐社会具有现代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本质规定。共产主义实践,就是要解决基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引发而其自身不根除的社会冲突的历史运动。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始阶段,其本质规定内在地包含着和谐社会的总体性要求和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法,社会主义在取代资本主义之后,它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化生产发展的水平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规模、程度、形式及其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种社会基本矛盾是在消灭了资本主义制度,解决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及其上层建筑之间的对抗性矛盾之后,必然产生、存在的新的矛盾,不过这种矛盾不再具有对抗性罢了。这种矛盾表现在社会生产上主要是整个社会生产的统一计划管理与社会主义企业、生产单位、劳动者个体的相对独立性之间的矛盾;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主要是国家、集体、个人之间以及集体(企业)与集体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在经济关系、经济利益方面的矛盾。这些矛盾又往往集中表现为上级与下级、领导与群众之间的矛盾。上述两方面表现出来的矛盾,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化生产发展的水平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规模、程度、形式及其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引起和决定的。如果我们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所有制形式上,人与人的关系上,分配关系上,不能与社会化生产发展的实际水平及其客观要求相适应,我们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制定,实施的政策、法律和管理体制,不是及时地调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关于特殊所有制与所有制形式的关系及其对社会主义公有制优越性的发挥问题,似乎还未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为此,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个初步的研究。一特殊所有制指的是诸如小生产者私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等具有特定社会性质的所有制。马克思常常把它当作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总和看待。他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不是一种简单的关系,也绝不是什么抽象概念或原理,而是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总和”。这段话早为我国理论界所熟悉并广为引用。但,对于构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弗洛姆企图用弗洛伊德主义去补充马克思主义、用人道主义社会主义去代替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点进行了分析批判。作者认为,马克思虽然提出过有关异化与人的本质复归的思想,但他并不承认异化是永恒的社会现象,也不承认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异化又不断克服异化的历史。人道主义思潮主张用一种虚构的矛盾去代替私有制社会现实存在的矛盾,与马克思主张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而去克服这一矛盾,争取全人类的解放是有根本区别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在资本主义初期还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特别是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以后,它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日益尖锐,到一定时期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国家曾经发生过严重的经济危机,就是一个证明。尽管当今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改良措施,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但这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也会带来生产力的发展。而在另一方面又将进一步加  相似文献   

7.
社会分工与社会结构——从社会分工看人民内部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在研究社会时,一向主张要立体地看,而不是平面地看,否则就会把社会看成混沌一片。所谓立体地看,就是要注意揭示人们之间的层次、差别和矛盾。马克思主义在研究人与人的矛盾关系时,又总是注重于揭示这些矛盾所由产生的最深刻的经济根源。如果说,产生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是私有制,那么,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产生人民内部矛盾的经济根源则是社会分工。分工不仅决定着社会的经济结构,而且决定  相似文献   

8.
矛盾是普遍存在着的。人们思想中的矛盾,都是现实世界中矛盾的反映。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在人们的思维运动中,就成为概念之间的矛盾关系,即对立统一关系。凡是具有这种关系的概念,我们都称它们为矛盾关系概念。例如,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社会现象,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中来,形成了相应的“社会主义”概念和“资本主义”概念。这两个概念在内涵上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思想内容,从而构成了矛盾关系。这样的两个慨念在内涵上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说明它们的内涵是具有复杂结构的。本文以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私有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私有制及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思想理论是最严正、最科学的,至今仍是我们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有制经济的指南。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是他对私有制认识的一个重大转折,是从拘泥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消灭私有制论,转到现实的社会主义存在私有制论。毛泽东曾过急地主张“让资本主义绝种”,但实践又使他清醒认识到,只要社会需要,搞一点资本主义也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构成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邓小平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私有制的思想和理论。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是世情的重要内容。冷战结束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作为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并没有由于意识形态因素的减少而改变两制之间的对立和斗争,主要表现在:两制国家合作领域日益广泛,但矛盾范围也日益扩大,摩擦日益增多;资本主义国家以人权、民主等政治问题向社会主义国家施压,干涉社会主义国家内政;大众传媒网络化使资本主义价值观和文化渗透更为便利,文化霸权主义威胁日益严重。与此同时,两制统一性表现出新特点:两制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两制之间出现非根本制度性的相互交织与融合;两制之间的矛盾得到缓解,合作领域进一步扩大;两制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关系进一步凸显。社会主义国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掌握与资本主义相处的高超艺术,独立自主维护国家利益,保持自身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人类在生产活动中产生两种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一方面是人们对自然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人对人的作用。只有具备这两个方面,才能有社会的发展,不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或其他社会形态下都是一样。人和自然的矛盾通过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得到解决,这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对人的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是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在阶级社会里主要就是阶级矛盾,被剥削阶  相似文献   

12.
一定的法权,是一定社会经济制度的产物,是人们社会关系的反映。资产阶级法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是为保护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资产阶级法权,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产物,而是资本主义社会遗留下来的因素。因此,社会主义社会里的资产阶级法权与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法权,既有历史的联系又有原则的区别。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私有制的法则支配着整个社会,一切社会关系都变成了金钱关系,在这种基础上产生的资产阶级法权,其目的是使私有制成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准则,并且,资产阶级通过种种方式极力扩大这种法权,使它成为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各种法权的主导原则。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消灭了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了农民小资产  相似文献   

13.
梁胜文 《理论界》2009,(1):42-43
社会公正是千百年来人们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社会公正不可能在私有制、剥削和压迫存在的制度下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社会公正奠定了坚实基础;社会公正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实现社会公正提供了物质基础;执政党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为实现社会公正提供了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它们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其斗争性表现为对立和替代关系,其同一性表现为继承和借鉴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决定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同一性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上升。科学地把握二者的同一性,是正确处理“两制”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张中文 《学术论坛》2006,30(11):91-9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不是奴隶制和封建制的“等级制”和谐社会,也不是按照资本的发展逻辑构筑的资本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制度前提是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途径,它将主要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制度性安排,实现以劳动为主导的社会和谐,其实质是一个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的特殊性马克思曾经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作过这样的分析——商品所内含的劳动二重性决定了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二重性,价值与使用价值矛盾的进一步演变,必然表现为商品与货币外部对立的形式.在商品经济的上述矛盾中,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是其它矛盾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在私有制条件下,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这对矛盾就表现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了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在私有制条件下,由于商品生产是私人生产,商品是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社会历史的长河中,社会主义既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又是资本主义的替代物。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作为过渡性质的矛盾统一体,将存在于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整个世界历史时代。而该矛盾统一体所具有的斗争性和同一性两个方面,也必将贯穿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整个世界历史时代;但是,在这个大的世界历史时代的不同的发展阶段,该矛盾统一体的斗争性和同一性两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又是不同的。这种差异,不仅决定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类国家之间关系的具体形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决定着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具体形式。邓小平以他伟大政治家和战略家的杰出哲学智慧,敏锐地洞察到,随着历史日益转变为“世界历史”,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同一性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上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同一性的表现形式具有了新的时代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也具有了新的历史形式。而科学地把握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不仅对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  相似文献   

18.
在资本主义的合法性辩护中,自由是其核心价值,即使自由主义承认资本主义是一个不平等的社会,但无论如何都主张它是一个自由社会。然而,著名分析马克思主义者G. A.科恩认为,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一个非自由的社会。与其他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不同,科恩不否认消极自由概念,通过分析哲学方法,他分别从“私有制与消极自由的关系”“金钱导致不自由”与“无产阶级的集体不自由”三个方面对资本主义是一个自由社会的命题进行批判。这一批判不仅对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揭露和批判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在矛盾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消灭家庭”思想包含着三重维度,从宗教批判维度看,世俗家庭是“神圣家族”即宗教世界产生的土壤和根基,消灭“世俗家庭”就是消灭使宗教存在的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分工和私有制的发展使单个分开的家庭经济成为必需品,“消灭家庭”需要在变革生产方式基础上消灭家庭作为经济单位的属性;从资本主义社会家庭关系看,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家庭所产生的家庭关系是私有财产关系即支配关系,“消灭家庭”这一思想需要消灭家庭中的剥削压迫,重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消灭家庭”思想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其并不是指消灭家庭这一制度,而是要推动家庭向更高层次发展,最终指向是在生产关系变革、家庭关系变革基础上人的关系的重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推动家庭文明建设,与马克思主义“消灭家庭”思想并不相悖,现代家庭建设正是“消灭家庭”的实现过程,只有正确把握“消灭家庭”的历史进程与当下家庭建设的关系,才能构建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家庭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公私观与和谐社会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公私关系与社会和谐问题上,西方思想史上存在着两种完全对立的主张:一是认为只有公有制才有社会和谐;二是认为只有私有制才有社会和谐.前者一般相信人的为公精神,对具体的制度建构缺乏兴趣;后者一般相信人性为私,强调制度的抑"恶"作用.过分强调"私"的自由竞争对资本主义造成了种种社会不和谐,使现代西方的私有制国家被迫加上一些"公"的成分;传统社会主义以为有了公有制和平等,就有了社会和谐,但实践的结果却差距甚远,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甚至被私有制所取代.今天,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对人的私欲有清醒的认识并有抑恶的制度约束;树立公私协调发展观并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树立公私分明观并防止以权谋私;树立私权优先于公权原则并限定公权的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