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在马克思这里,世界历史既不是自然的历史,也不是精神的历史,而是资本的历史。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也就是资本逻辑的展开过程。《资本论》通过对"资本之谜"的揭示而揭开了"世界历史之谜",《资本论》就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集中体现和世界历史的"资本"表达。但世界历史的发展和演进所体现的只是资本的自由和扩张本性,人的自由和个性仍然受资本逻辑的宰制。《资本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揭示了由"资本的文明面"向"高度文明的人"——"世界历史性的个人"的转变。《资本论》开启了无产阶级走向自由解放的世界历史的新进程,因而《资本论》具有深刻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实的历史”:《资本论》的存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资本论》通过对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等经济范畴和资本运动逻辑的考察与分析,深刻地揭示了物与物的关系掩盖下的人与人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对现实的描述与破解存在的秘密的统一。它为缩短和减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阵痛和实现人类解放指明了现实道路,也为反思现代性提供了深层的存在论解释。《资本论》表明,马克思是真正的人道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抽象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3.
陈明 《北方论丛》2017,(5):154-157
现代信用和信用制度是资本逻辑下信用关系资本化的结果.具有主体性结构的资本将信用当作工具和手段,并使其从属于资本逻辑扩张的需要和目的.信用关系的异化深刻影响现代社会的社会关系、制度规范和思想观念.信用危机和金融危机是资本逻辑固有矛盾的必然结果,最大限度地威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存续.  相似文献   

4.
《资本论》的概念辩证法是批判继承黑格尔《逻辑学》的成果,它既以经济范畴的内涵式发展为知识外观,又自觉把范畴发展的真实动力奠基于历史活动之上——以非概念的历史来规定概念,因此是历史的内涵逻辑。探讨这种逻辑的真实意义,决不能机械地与黑格尔的范畴运动进行对比,而应是带着对内涵逻辑的深刻自觉,沉入到经济运动的固有节奏之中来进行。  相似文献   

5.
钱立火 《兰州学刊》2004,2(4):90-91
马克思的历史分明理论很丰富。本文选取了《资本论》中涉及的三种。第一种广为人知 ,即把社会形态划分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等。而第二种、第三种分期理论注意的人不多。马克思的三形态理论则仍然是原生态的 ,非常有活力。而且 ,这个理论正确地分析了资本和市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实际上可以被看成是邓小平理论的源头  相似文献   

6.
运用历史事例验证经济思想的科学性,通过概念与思想准确再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逻辑,对人类经济活动历史进行整体考察,《资本论》通过这三个不同维度体现了马克思用历史方法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科学立场和严格态度。《资本论》不仅是马克思对经济理论研究的思维产物,更是用历史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典范。通过运用经济活动的历史材料、系统回顾人类经济活动历史、分析经济范畴和思想的历史演变,马克思经济思想的科学性得到了历史验证,在揭示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忽视历史的思想缺陷的同时,实现了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超越。《资本论》历史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研究奠定了方法论基础,我们要始终坚持历史方法和历史态度,立足中国历史和现实,才能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是马克思花费了毕生精力写成的划时代巨著,它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为我们提供了打碎旧世界和建立共户主义新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需要我们好好掌握和运用,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博大精深,蕴藏了无数瑰宝和各种学科的丰富知识,有待我们大力开掘。广泛开展对《资本论》的研究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前年底发表的成立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倡议书中的一段话。它言简意赅地概括了研究《资本论》、运用《资本论》的重要意义。 现在,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已正式成立了。它在推动全国《资本论》研究工作者和教学工作者深入开展《资本论》的学术研究方面,必将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现象学的观念》一书中,胡塞尔阐述了“现象学的还原”和“意向性的构成”这两个观念,这是这本书的两个创造性的理论突破。正是这两个理论突破,标志着胡塞尔从描述现象学完全转向了先验现象学。这表明,是《现象学的观念》而不是学术界普遍所认为的《观念Ⅰ》标志胡塞尔先验现象学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对存在的追问引发了一种现象学存在论方式。这种方式是以此在的生存论分析为基础的"此在的现象学"和"此在的解释学"。此在的分析本质上是对人的存在(作为文化此在)的整体文化结构的分析,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完全可以解读为以人的实践生存活动为基础的"文化现象学"和"文化解释学"。它是一种新的文化哲学形态。这种文化哲学提供了不同于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文化观——一种以人的生存筹划活动为基础的具有历史"实践意义"的文化。这种文化超越了新康德主义对文化的纯粹理性观点和实证主义的认识论模式,将文化存在的意义与人的生存实践联系起来,关注了文化的时间性、历史性和现实生活根源。不足之处在于,海德格尔缺乏对现代科技文化的现实性的科学分析,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海德格尔"批判"多于"建构"。  相似文献   

10.
论《资本论》时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曲萌,孟根龙理论界论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多侧重其早期阶段,即《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阶段,或注意其晚年的探索,即对俄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的分析,而对其50到60年代的探索,有所忽略。本文...  相似文献   

11.
陈小玉 《学术论坛》2006,2(5):22-25
《资本论》是一座蕴藏丰富天才思想和无尽威力并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化认识、开发的宝库。众所周知,这个活的思想宝库的灵魂,即指导马克思研究工作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历史唯物方法论[1](P32)。历史唯物方法论是一个不断被实践证实为可以用来透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锐利分析工具。历史唯物方法论之所以恒久而弥新,在于它是一个由各种复杂研究方法和高度复杂性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对象有机结合起来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2.
“历史现象学”是《回到马克思》一书“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为了这个发现 ,作者质疑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在科学上的合法性 ,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在理论构建上不成功。但是 ,作者发现的“历史现象学” ,只不过是马克思透视本质的经济分析方法。这样 ,所谓“历史现象学”就难免在内容上以经济学遮蔽哲学 ,在名称上又以哲学遮蔽经济学。  相似文献   

13.
三月九日至十二日,宁夏第一次《资本论》学术讨论会暨宁夏《资本论》研究会成立大会在银川举行。这次大会,是宁夏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上,与会代表听取了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全国《资本论》学术讨论会精神的传达;以会员提交大会的十六篇论文为重点,围绕《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建设这个中心议题开展了讨论,交流了学  相似文献   

14.
<正> 斯大林关于生产关系的定义在马克思著作中找不到相似的表述,似乎已成定论,但是,只要深入马克思的理论宝库认真加以探索,便可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斯大林的定义不但反映了马克思在此问题上的一贯观点,而且在马克思著作中还有斯大林定义的原型的表述。请看《资本论》第三卷第七篇第五十一章。马克思说;“可见,所谓的分配关系,是同生产过程的历史规定的特殊社会形式,以及人们在他们生活的再生产过程中互相所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何舒骏 《理论界》2023,(8):44-51
黑格尔的洞见在于,只要意识在自然态度里理解认识,即它把自己的认识看作和对象不同的,它就现成地凭借这一区别在自身之内提供了自己知识的尺度。而胡塞尔因为悬置了这个区别,或许也丧失了驱使现象学向前推进的内在力量。胡塞尔会去研究的是,不同环节对于意识的不同给予方式是如何先验构造起来的;而黑格尔却要探索如此的被给予性的运动到底把意识引向何方。所以,当胡塞尔现象学强调在意向性结构中对象和意识的一致性的时候,黑格尔所洞见的反而是意识活动的双重结构的不同一性。当胡塞尔研究内意识时间的时候,黑格尔则描述时间性意识。对于胡塞尔,呈现的东西是自明的,对于黑格尔,直接的东西也是间接的。  相似文献   

16.
1818年 5月5日 卡尔·马克思诞生于德国特利尔市。1820年 11月25日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诞生于德国巴门市。  相似文献   

17.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客体与主体的统一,通过物的关系研究人的关系,研究两大阶级之间的关系。马克思结合主体的发展来研究客体运动,阐明资本运动包含三个阶段、两种过程、两个层面、多种因素、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等。结合客体运动研究主体的发展,说明主体本质关系及其表现形式、主体各种观念和行为随着阶段递进而变化。  相似文献   

18.
1866年 1月 马克思从一月一日到月底埋头于《资本论》誊写和文字上润饰工作,并开始准备《资本论》的付印工作。 1月底—3月初 马克思由于紧张写作《资本论》而患重病。随着健康的恢复,他又继续第一卷的手稿工作,从历史角度对工作日一章进行了加工。 2月13日左右 马克思依照恩格斯的建议,决定首先发表《资本论》第一卷。  相似文献   

19.
《苦菜花》出版于1958年,《丰乳肥臀》出版于1995年,二者同样以胶东半岛抗战时期的农村生活作为写作题材,却以两种完全不同的文本展示在读者面前。《苦菜花》的创作,体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文学为政治服务”的时代特征,其主题思想主要表达人的政治属性及其具体形态。而在《丰乳肥臀》创作的年代里,由于社会现实的急剧变动,中国政治氛围、文学氛围日趋宽松,作家们不再把自己的小说演绎为单一的“既定历史”的工具,而是从各个角度对史有实录或乏人问津的往事作出种种设想,表现出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可以说,《苦菜花》突出的是政治主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