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互联网早已让世界越变越小,信息传递每天都在用极快的速度进行着,这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全球化,还有文化的融合。18岁之后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的西方理念正在影响着如今的中国大学生们,于是他们开始追随另一个全球化的潮流——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打工(Part-time Job)。——编者我是一名在英国攻读硕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在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余,我还在一家中餐馆里做Parttime(兼职打工)。有时和国内的朋友在网上聊天,他们总是不解地问我:只是 相似文献
2.
张帆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4):64-69
文化是特定的群体的惯常的活动、生活目标指向与生活、活动方式的统一。中西方文化在精神方面有一对基本的相异之处、特质,即生命有机整体的思维定势与单元个体的思维定势。可以由上述的这对基本的特质中一一引出中西方精神文化上其它的相对次要的异质,并对为何会有这些众多的异质做出合理的说明。文化的趋同、同化、存异及异化等往往演化成一种经济、军事等实力的较量,一种文化的保持、维系、发展需要有钱袋和武装的支持、支撑。 相似文献
3.
北大和清华无疑是中国两所实力最强、影响最大、声望最高的大学,而且特色鲜明,个性迥异,各具独特的精神魅力。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高校合并之风最盛时,有人曾建议把北大、清华合并起来,优势互补,文理兼长,认为如此必可组成中国高校中的一艘超级航空母舰,所向无敌。但这个建议遭到两校师生的广泛反对。的确,如果把北大、清华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4.
蒋国保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7
儒家的自我认同,在先秦是藉士说来表达的。孔孟都以固穷而守义来揭示士的本质特征,并强调士欲保持与体现其本质,当志于道,以践仁为己任;但孟子的士说,在对士之自我认同之主体意识、士之身份特征与社会地位、士之存在价值以及士之使命等的论述上,都可谓丰富与超越了孔子士说,成为原始儒家自我认同说的代表性学说。 相似文献
5.
李彦芬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Z1)
档案、图书、情报从系统论的观点看,三者是一个整体.整体是由互相联系的部分所构成的,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档案、图书、情报同属于知识信息系统,知识信息是它们的共同内容,是基本点,也是主要的.但在其形成过程中仍形成了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6.
季桂起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7(2):21-29
晚清与“五四”小说变革虽有动机上的相近之处,却有性质上的不同.这导致晚清小说与“五四”小说出现了形态上的差别.晚清小说变革持续的时间、规模都超过“五四”,但却没有真正实现中国小说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变,主要原因在于晚清小说变革是非自觉的文学变革.相比而言,“五四”小说变革的自觉性更强,也更注重文学自身的特征.晚清小说变革并非必然走向“五四”小说,它的变革路径与“五四”有很大不同,即基本保留古典小说模式,只是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容纳一些新的思想、艺术因素.“五四”小说变革因历史背景、文化语境的特殊作用,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径,这就是精神与艺术的一体化即“心理化”.通过“心理化”,“五四”小说最终实现了中国小说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陈广忠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6)
许抗生认为,《淮南子》十分重视"无为而治"的思想,对"无为"进行了界定,明确区分了"无为"与"有为",发展了先秦道家的"无为"学说。刘康德认为,《淮南子》的治国理论强调天、人、器物三要素的作用,只有做到顺应自然、因循法度、发扬人的优良品性,才能治理好国家。金春峰认为,《淮南子.主术训》吸收了韩非的"法"、"术"、"势"的思想,发挥了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对先秦儒家、道家、法家"内圣外王"思想的继承。陈广忠认为,《淮南子》阐述了纳"异"而国治、谀"同"而败亡的道理,提出了"同"、"异"互补的治国思想,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晓芳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6(2):111-112
ても和のに在日语中均为表示逆态连接的一对接续助词 ,其用法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同时两者在接续法、语义、句式、惯用形等方面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9.
杜绣琳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4):42-46
同与异作为中国古代两个哲学美学概念,分别代表着古人对事物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理解。《淮南子》中对同与异的艺术特征及其各自的局限性都有所论述,对二者审美特征多向度的阐发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启示既是多方面的又是深刻细致的。 相似文献
10.
11.
王红艳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5)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含有大量文化意义的动物词和动物习语,对这些蕴含独特文化内涵的动物习语的学习,特别是从相似性和差异性角度学习和了解这些动物习语,有助于掌握真实语言,提高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达到跨文化交际目的。以实例形式比较英汉动物习语中的"似同实异"现象以了解差异,分析其原因,以对外语教学提供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闫诚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骆小所先生在(修辞学习》95年第4期发表了(“立象以尽意”和修辞》一文(以下简称(立象》,接着又在同刘95年第5期发表了批喻的运思:“神’怕什B通》一文(以下简称(运思》。两篇文章借鉴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些论述,探讨比喻的运思很有新意。但是其中以文学作品语言中的比喻 相似文献
13.
王红艳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384-385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含有大量文化意义的动物词和动物习语,对这些蕴含独特文化内涵的动物习语的学习,特刺是从相似性和差异性角度学习和了解这些动物习语,有助于掌握真实语言,提高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达到跨文化交际目的。本文以实例形式比较英汉动物习语中的“似同实异”现象以了解差异,分析其原因,以对外语教学提供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禹阶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
朱熹理学中,确实存在着一个由最高层次的本体范畴构成的横向范畴系列,这便是“太极”、“天地之心”、“仁”、“道”、“体”等。这个范畴系列赋予了最高本体“天理”多方面属性与丰富的内涵,使理学本体论不论在形式或内容上都比过去更加完备、严密,更富于思辨色彩。对于“道”,“体”与“理”的关系,过去学者论述已详,本文不再赘 相似文献
15.
项志强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
词义辨析是英汉翻译的基本功之一,也是翻译理论的基本课题之一。在辨析词义中最可靠的手段是从情境析出词义。所谓“情境”,一是指词的联主关系(The Frame of Words),二是指词的上下文(The Larger Context),三是指全段及全篇章所涉及的情节. 词的联立关系和词的上下文是确定词义的关键。本文以此为依据,通过大量实例探讨同词异译与异词同译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徐大椿的同异辩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公忱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10-14
辨别认识对象的同与异,这是辩证法的重要问题,也是医家正确辨证施治的关键。徐大椿通过辨别古今、病症、药性、医道治道等的同异关系,从而得出正确或大致正确的结论,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思想遗产,值得深入研究,并予以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怎样"是"怎么样"的缩略形式,"怎么样"在表达上更口语化,"怎么样"和"怎么"都可以询问性质和方式。但是"怎么样"生成在句子的底部,为实义动词的补语,语法化程度低,其在句子中作谓语是轻动词v和实义动词V没有语音实现的一种假象。"怎么"语法化路径复杂、程度高,在演化为表示问方式的内状语过程中存在一个和"怎么样"共存的过渡状态,并可逆语法化为谓语,或继续向外移位,变成问原因的外状语。 相似文献
18.
王睿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8):112-114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形象地把文学比喻为"镜与灯",作家就是不断在镜里模仿、在灯中表现的创造者;中国的文学批评传统则崇尚情感的自然表达与表现,以期实现"物我合一"。中西两种诗学均侧重情感的自然流露,同时也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19.
饶怀民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17-22
华兴会和科学补习所是两湖地区在同一年内相继成立的两个比较正规的革命团体,因而具有可比性。将两者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其同异之点,对于正确认识、评价华兴会和科学补习所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两个革命团体均具有比较明确的革命纲领;自成立之日起便将武装起义提上了议事日程;两团体密切合作,彼此协同动作,并且已将两湖革命运动与孙中山领导的全国性革命运动联成一体,他们均已成为孙中山在国内较早的朋友和同志,因而具有许多相同之点。但是,两个革命团体设立的组织机构不同,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在会内外联络的方式不同,两个革命团体的归宿也不同。 相似文献
20.
胡方正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121-122
随着时代的发展,视野的开阔,洋货也多了起来。美术界更是如此,各种思潮、画派纷纷登场,波普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先后亮相。以80年代末达到高潮.故有评论家云:“中国近十几年来将西方的百年美术重新演示一遍。”冷静下来之后,又有许多有识之士将目光投向中国传统,将两种文化加以比较,重新审视这段历史也十分有益。构成就是一例.自1919年,德国的包豪斯学校建立,为适应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开创了现代工业设计,确立了构成体系,多年来日益完善,风行世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美术院校、设计学校将三大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