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3 毫秒
1.
正确理既和处理领袖、政党、阶级、群众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关系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和革命事业成败的一个重大问题。在无产阶级政党成为执政党以后,这是一个尤其重要的问题。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中,对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曾作过阐明。但是,在过去长时间里我们对列宁的阐述一直存在着片面的理解和解释,表现在不仅把领袖理解成仅仅是一个人,而且认为似乎是只能强调领袖、政党对阶级、群众的领导一面,不能讲,当然更不能强调阶级、群众对领袖、政党的监督作用一面;在一般地讲到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时,可以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者,但是在具体讲到无产阶级的领袖、政党和阶级、群众之间的相互关系时,似乎就只能讲、甚至无限  相似文献   

2.
一、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事实证明,任何一个阶级、一个政党无论是夺取政权,还是巩固政权,不仅要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还必须要有强大的群众基础。群众基础是一个政党发展壮大的根本支撑,也是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没有强大的群众基础支撑的政党注定是没有前途的、注定是要衰落的。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历代统治阶级为了夺取政权、维护执政地位,也自觉不自觉地注意到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作用并借助于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尽量调节和缓和与人民的矛盾,以免引起人民…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6,(3):52-58
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基础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是由个体、组织和群众等构成的多元化主体系统,其中,知识分子、理论家和党的领袖是个体主体,中国共产党是组织主体,人民群众是群众主体。从历史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主体大体上经历了由知识分子主体到理论家主体再到领袖主体的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是从早期共产主义组织发展而来并从政党中脱颖而出成为政党主体的。从地位和作用来看,中国共产党、党的领袖、知识分子、理论家、人民群众分别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发挥着主导主体、核心主体、基本主体、骨干主体和基础主体的作用,各类主体形成强大合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同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阶级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是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这种联系显得尤为重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把“能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盛衰兴亡”的重大问题,提  相似文献   

5.
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文中,列宁指出:“谁都知道,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只有把一般并不按照社会生产地位区分的绝大多数人同那些在社会生产中占有特殊地位的集团对立时,才可以把群众和阶级对立起来;在多数情况下,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列宁选集》第4卷第197页)许多文章和教材,在论述领袖、政党、阶级、群众间相互关系的时候,常常引证列宁的这段名言。然而,对于列宁这段话的理  相似文献   

6.
一工人阶级的政党和它的党员,都是人民群众全心全意的服务者,是人民的公仆.这是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党的建设的基本常识.在三十三年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针对党执政以后的地位、环境、任务的根本变化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考验,邓小平同志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他在论述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时候深刻地指出:"同资产阶级的政党相反,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他向全党同志郑重提出,要确认党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的观念.这是加强  相似文献   

7.
《东岳论丛》2016,(9):72-76
政党法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关键之举和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政党法治建设的历史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政党法治建设阶段;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法治建设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政党法治建设历史进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主要包括:在思想认识上明确政党法治建设的战略地位是前提条件,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有效的政党法规制度体系是核心要求,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是关键环节,真正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作用是根本保障,在全社会范围内努力培育与建设法治文化是重要条件支撑。在全面依法治国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马克思主义"法治型"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加强政党法治建设的时代要求,也是研究中国共产党政党法治建设历史发展问题得出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8.
政党作为阶级的政治组织,都存在一定的阶级、群众和社会基础。政党的兴衰在一定程度上是与这些基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而党的群众基础更是关系到党的执政安全的根本问题。可以说,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执政地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历史和历史科学的中心问题,是一个历史观的问题。历史观有两种,一是形而上学的唯心史观,一是辩证的唯物史观。一切唯心史观都是反科学的,只有辩证唯物史观才是科学的、革命的。辩证唯物史观把整个人类历史(除无阶级的原始社会外)都认为是阶级斗争史。“至今所有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同时把整个人类历史都认为是生产者的历史,劳动人民的历史。辩证唯物史观肯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同时也承认政党、领袖的领导作用。把冷静的科学分析客观形势同坚决承认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以及政党和领袖  相似文献   

10.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政党治理的模式选择。这一模式以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为目标,以自我净化为路径,以革命精神为品格,形成了特有的理论内涵。在百年奋斗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始终保持以革命精神清除党内腐败,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形成了坚持自我革命的优良传统。面向新征程,中国共产党需要继续以自我革命精神强化政党治理,提升政党适应性、组织内聚性、政党自主性和社会扎根性。  相似文献   

11.
阶级估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唯物主义的阶级估量,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依据,是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进行伟大斗争、夺取胜利的重要条件;唯心主义的阶级估量则导致行动上的机会主义和盲动主义,使革命事业遭受挫折,甚至归于失败。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前是如此,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以后也是如此。因此,列宁常说:“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对每个历史关头的阶级对比关系和具体特点,做出经得起客观检验的最确切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来先进性的理论与实践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至今已经走过了九十年的光辉历程,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是其本质属性。其先进性又是具体的和历史的,在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进程中不断得以展现。当前,则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实践中体现先进性。  相似文献   

13.
《理论界》2016,(6)
马克思主义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在于如何对待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代表,除此以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坚定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和服务群众,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带领人民群众不断由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历程中,形成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以及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统一的群众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4.
政党形象一般指人们对它的看法或印象。政党形象建设对一个政党来说具有三个方面的价值,一是促进政党认同,二是促进政党政治整合,三是促进政治忠诚。加强中共政党形象建设有助于促进党员的政治忠诚,提升内部凝聚力;增进民众对党的信任度,巩固和保持长期执政地位,以及提升国际交往能力。因此,要以党内民主提高党在其成员中的形象;以实践群众路线提高其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以及发挥政党领袖的招牌作用,提升中共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5.
一、毛泽东革命的群众论的基本内容毛泽东哲学思想有三大支柱,即实践论、矛盾论、群众论。毛泽东亲笔写了《实践论》、《矛盾论》两篇光辉著作,他虽然没有写过一本名叫《群众论》的著作,但却从解决政党与阶级、领袖与人民、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入手,提出了一整套群众论思想。这些思想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而具有鲜明的“革命”特点。  相似文献   

16.
韩灵 《晋阳学刊》2004,(5):65-68
战后,西欧左翼政党逐渐向中间阶层开放,获得增强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成效;但20世纪80年代之后,由于不能得到具有摇摆性的.中间阶层和贫困化的新无产阶级的坚定信任,西欧左翼政党尤其是共产党,陷入了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萎缩的困境.目前,新社会阶层的出现促使中国共产党必须开放以适应新的形势,而弱势群体问题的凸现又使中国共产党必须考虑避免失去下层群众的信任.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增强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方面遇到的问题与战后西欧左翼政党有一定的相似性应该如何在允许新社会阶层入党的同时,不疏远传统工农群众,并继续获得弱势群体的信任.与西欧左翼政党相比,中国共产党在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上具有五大优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一党执政的优势、民主集中的组织优势、指导思想一元性的优势和历史经验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应当历史地看待人民群众在历史创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当人民群众处于受剥削受压迫的屈从地位时,其创造活动是有限的;只有在近现代无产阶级革命和群众运动兴起之后,人民群众才成为历史的创造主体。应该承认,剥削阶级在其上升时期作为进步力量是阶级社会历史的主要创造者。同时,杰出人物的活动最具创造历史的特点,应充分肯定。因此可以说,一切进步力量和杰出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18.
政党形象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党的生存发展和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依照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的人民性、革命性、先进性等根本属性,以及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现实需求,建构起“人民性”政党的本质形象、“革命性”政党的实践形象和“先进性”政党的特质形象。中国共产党建构的这一政党形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劳动人民利益和中国人民利益的价值立场,分别从阶级维度、人民维度、民族维度传播了中国共产党为工人阶级谋解放、为中国人民谋解放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宗旨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人民政党、革命政党和先进政党的特殊性质。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需要更好地深化人民性政党形象、筑牢形象建构的思想基础,坚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人民情怀,深化党的“同情人民”形象;坚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深化党的“领导人民”形象;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深化党的“服务人民”形象;需要更好地升华革命性政党形象构筑形象建构的实践基础,借助自我革命、社会革命、伟大斗争等革命话语、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结合的革命实践以及弘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升华、构筑新时代的革命形象;需要更好地巩固先进性政党形象夯实形象建构的价值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坚决驳斥否定工人阶级的言论,坚守党的组织原则、严肃党的纪律作风,巩固新时代党的先进性形象。  相似文献   

19.
立场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首要问题,其实质是阶级问题。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国际范围内阶级斗争日趋激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和阶级矛盾依然存在,各种思潮泛滥的情况下,立场问题尤其紧迫和重要。不是任何社会任何阶级都可以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基本立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其制度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人民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概念,人民内部存在多个阶级阶层,但是人民的主体始终是代表占绝大多数的劳动者阶级,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政党要始终把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了人民在生产关系中的主体地位,是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选择。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坚持人民立场,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一元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阶级分析法这四个基本原则和底线。  相似文献   

20.
郑晓军 《理论界》2014,(1):32-34
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党的十八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为履行政党职责,始终服务人民,不断增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而做出的战略决策。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是一个全新的命题,而破解这一命题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