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毅然 《国际公关》2022,(23):176-178
公共史学(Public History)目前已经成为当代史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公共史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现在该领域的理论成果已十分可观。此外,由于公共史学作为一个史学研究的新领域对传统史学造成了一定冲击,为史学工作者们提供了研究史学新角度,可以看到,公共史学的发展前景也是十分广阔的。本文力图通过梳理公共史学的学科发展脉络,来探究其与传统史学之间的碰撞、为历史学在应用方面带来的影响,以及思考传统史学在其发展趋势下面对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2.
明道经世是章学诚史学的宗旨和史论的出发点,史学何以明道,何以经世?关联着史家和史学的具体表现,故把握章学诚提出的史学命题的内涵,梳理诸命题间同构的层次关系,有助于理解其史学明道经世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3.
通过梳理20世纪中国史学史和少数民族史学及史学史的研究现状,揭示了中国史学史和少数民族史学的辉煌成就而少数民族史学史研究极其薄弱的历史与现状,探讨加强少数民族史学史研究、建立全民族的中国史学史的重大意义,并就建构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史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的史学思想开辟了中国新史学的先河,为我国史学研究走上科学道路奠定了基石.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其史学思想,对我们当前史学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经历了百年时间洗礼的社会科学化史学,其方法论仍然有生命力,得到学界关注与推崇。本文选择社会科学化史学中的一个分支,即运用社会学研究历史的形态,依据莫兰科学研究范式的理论,阐释了什么是社会学运用于历史研究的范式。分别梳理了其主导概念、关键概念与关键原则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内涵,分析了社会科学化史学与历史主义史学研究范式的异同。在此基础上辅之以案例加以说明。本文对科学地理解社会学运用于历史研究的学术价值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顾颉刚先生的史学成就及影响的研究与评述是中国" 20世纪学术史里的一个中心问题". 20世纪 90年代以后,随着顾颉刚读书笔记、年谱、各种遗著的陆续出版,多部生平与学术传记的问世,进行全面研究与评价的条件日益成熟;同时由于田野考古的丰硕成果和中国古史研究的不断深入,"走出疑古时代"口号的提出又使这一研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总的来说,研究者在批评顾颉刚疑古过甚的同时能充分肯定其在思想解放和新史学建立中的重要作用.很多研究者进一步把研究的着眼点放在了对顾颉刚学术思想渊源及形成过程的梳理、其史学观念、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顾颉刚与同时期其它史学家的比较研究等方面,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广阔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的中国史学,产生了一批大师级的著名学者,对于中国史学以至整体学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学术成就与其它因素之外,超凡的人格魅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他们的学术影响.顾颉刚平等对待各种不同学术见解的博大学术胸襟、办刊办报建立阵地的无私学术奉献、不遗余力奖掖青年后进的恢宏学术气度以及高尚的民族气节等人格魅力,都在促进中国史学发展的同时对其弟子及后学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使其学术影响更深远也更广泛.  相似文献   

8.
韩隆福教授系隋炀帝研究专家.其学术成就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评价:一是史学研究.韩先生运用他从久经磨难的生活中悟出来的同情理解的史学观,对历史上许多问题进行了重新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二是史学实践.韩先生的史学研究,性质上不同于纯粹的文本研究,而是比纯粹文本研究境界更高的史学实践.韩先生这种独特的史学实践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史学研究必须为教学服务;其次,史学研究必须为地方、为社会、为现实服务,这是史学研究最主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义法史学与中唐新史学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文通先生曾经指出,在中唐天宝之后,经学、史学、子学、文学等领域同时发生过不同程度的更新运动.本文进一步指出,这一更新运动之产生除了外缘性的社会-政治原因外,更重要的则是士大夫精神领域的变化,可称之为"师道复兴运动".这一运动在史学上的变化,则是"义法史学"的兴起,其基本取向是用新经学的标准来衡量史学,进而讲究"春秋义法"便成为其主要特征.它在理论上的鼓吹者是隋朝的王通、唐朝的萧颖士、韩愈、皇甫NCA4E、李翱;在实践上最重要的代表作则是宋代欧阳修《新五代史》、朱熹《资治通鉴纲目》.晚近有关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对"义法史学"不仅在价值判断上多置贬词,而且对其学术渊源亦多有未审,本文试图对此作出一定的回应.  相似文献   

10.
周密是南宋文史巨擘,因史、志记载阙如,故生平事迹不彰。自清万斯同以来,勾稽史料为作谱传者甚多,夏承焘《周草窗年谱》后出转精,详细地梳理了周密的家世、生平。嗣后学者虽续有订补,但仍有未及、未确及错讹之处。本文根据新刊《国家图书馆藏稿本〈珊瑚木难〉》,综合其他各种史料对相关问题辨正驳误、探赜索隐,勾稽出了周密的翔实仕履,以期对其获得更加准确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周密是宋元之际著名的文人,著作丰富。他的诗、词创作在当时都有名气,两种文体之间因为渗透了周密的文学思想、生活经历,在很多地方都存在共同之处,比如:崇尚自然、工于炼字造句、善用事、追求清雅之美,创作技巧和风格上诗、词作品间也有互相影响的地方。但是,诗、词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尤其是周密严守词自是一家的观念,导致他的诗、词所表现的范围有明显区别。周密诗、词作品中体现出的互动与不同,与南宋晚期文坛对诗、词的认识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周密是宋元之交的一位著名词人。其青年时期的诗词著作,多写风雅闲情、湖山胜景、诗酒流连的生活。南宋灭亡之后,周密常用诗词来表现故国之思和故土之恋。其词的艺术特色是广益多师、风格多元;用字精审、构思精巧;清丽骚雅、审音协律;含蓄蕴藉、情寄深远。周密的词作,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范式,丰富了诗词苑囿,为词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扬无咎是南宋初期著名墨梅画家、词人、书法家,其词、画、书法尤为人所称,时有"逃禅三绝"之誉。其词清丽婉雅,格调殊工;其画清淡野逸,格高韵深。以《柳梢青》与《四梅图》为代表的词画艺术,真正达到了"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极高境界,并将词、画、书法三者完美地融为一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南宋词人刘克庄、周密、陈允平,元代诗人虞集、张雨、柯九思,明人文徵明、文嘉、徐守和、徐贲,清人宋荦、宋韦金,乃至乾隆皇帝等,或题跋、或追和,蔚成词坛画苑千古佳话。  相似文献   

14.
南宋初期诗人周紫芝的诗文集《太仓米集》七十卷,在流传中多有残缺、脱略,考察南京图书馆藏八千卷楼丁丙跋影宋抄本可补今人整理本《全宋诗.周紫芝集》之不足,有重要的校勘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周必大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刻书家.他在中国史学史上的贡献是:刻印《文苑英华》、《欧阳文忠公集》等文献,保存了珍贵史料;创制了一套历史文献考证校勘方法;提出并践行“实事是正,多闻阙疑”的史学思想.他在我国古代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周密是宋元之际的著名词人,一度领袖艺林,但身后之名不显。清代词评家对他毁誉参半,但均承认其艺术才能。周密艺术素养极佳而并未成大家的原因与时代风气有关,更与本人创作心理有关。他的三种创作心态——寄闲、志雅、逞才,是他创作的驱动力,也是制约他成就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7.
周密宋亡后以笔记野史和遗民气节名,遗民身份与其笔记之间有着非同寻常的联系,遗民情怀渗透在其笔记从内容到文字的各个方面:在内容上表现出怀旧、反思、控诉的主题,写作时强调“得其实”与“直书”,文字中流露出浓郁的盛衰之感和追念之怀。他的笔记蕴有极大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8.
《周礼》是宋人争议颇多的一部经典。本文主要分析宋末大儒魏了翁《周礼折衷》的经学特点:魏了翁对《周礼》抱持尊重的态度,认为此书本完整,传世本的残缺是流传过程中造成的,而《周礼》见疑于后世的主要原因在于汉儒解经的分歧与失误;对代表汉唐《周礼》学权威的郑玄《周礼注》,魏了翁既肯定其学术价值,又进行了有的放矢地批驳;对于宋代《周礼》学代表作王安石的《周官新义》,魏了翁一方面肯定其学术价值,另一方面则批评王安石阿附郑《注》,未能领会《周礼》所蕴先王政治精髓,导致变法误国。这些特点展示了魏了翁的《周礼》学观点。    相似文献   

19.
米芾文学作品在宋代、尤其是在北宋文坛上有较高地位,经苏轼等人的评赞和推介,在其同代人中影响更大。米芾旧有《山林集》一百卷,遭宋金战乱销毁,其文学的地位和影响因此下降。南宋岳珂等人开始辑佚重编米芾文集。明清人较为重视其人及文学作品,不少选本收有米芾的文学作品。其文学的地位影响在当代仍未彰显出来。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东汉后期的重要经师,蔡邕与当时的《易》学传人存在着密切关联,为东汉末年《易》学的传播作出重要贡献。蔡邕碑颂中运用了大量的《周易》典故,并且能够根据碑主及表现事象的不同有所甄别。蔡邕碑颂中所用的《周易》典故,继承了《易》经的忧患意识和变通观念;同时又反映出经学昌盛期尊师重教的风尚。蔡邕在碑颂中所用为《费氏易》,与当时的经学走势合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