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对"公共财政论"与"国家分配论"的主要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公共财政论"的科学性、社会正义性与"国家分配论"的非科学性、御用性,为彻底摒弃"国家分配论"的财政观,树立"公共财政论"的财政观,加快我国构建公共财政制度框架的改革进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地方公共财政的层次性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对财政配置模式的客观要求。因而传统体制下由政府财政包揽投资的国有企业必须收缩战线,在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三改一加强”中得到发展。国有经济的这种战略调整和重组、财政模式的转换同政府职能转变及行政机构改革互相依存、互为条件。所以,公共财政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公共财政在省级财政、市县财政和乡镇财政之间,便显示出职能分工明确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3.
构建地方公共财政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财政是市场型财政,构建地方公共财政体系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必须遵循公共财政的根本准则,构建地方公共财政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4.
也谈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的存在需要财政 ,这是国家的共性。一切财政都是为满足国家行使其职能的需要 ,这是财政的共性。各国对“财政”的不同叫法 ,不是财政的本质区别。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财政只服从于国家职能的需要 ,西方“公共财政”的职能统一于政府职能的需要和弥补市场失灵的需要之中 ,这正是“公共财政”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借鉴的方法不是改名 ,而是转变国家职能 ,完善财政分配体系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的现代国家财政  相似文献   

5.
公共财政的职能在于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公共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具有公共品的性质,因而公共财政必须介入新农合筹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在西部贫困地区新农合筹资中,应体现事权与责权相统一的原则。通过不断优化财政结构,合理确定筹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建立财政支持新农合筹资的法律保障机制,以保证西部贫困地区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任晓莉 《江汉论坛》2002,(11):37-39
如何立足我国的国情,成功借鉴西方公共财政理论和实践,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模式,这是我国当前和今后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国应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职能,从市场需要出发,对公共财政予以正确的定位;注重提高财政的运行质量,建立适应公共财政要求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和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并按公共财政的要求,深化政府预算改革。  相似文献   

7.
转化财政职能的根本标志,是构建公共财政体系。其原则主要是要满足社会公共 需要、实现政府职能和与国力相适应。其基本思路:规范公共支出范围、优化公共支出结构、强化预 算,建立监督机制和管理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8.
民主财政论:财政制度变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财政公共有三个基本规定 ,人类历史上经过四种财政制度的演变与传承。公共财政是一种财政制度 ,是民主财政 ;公共财政的生成与现代民主政治体制 ,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生是同一个过程 ,它们互为前提 ,互相促进 ;财政民主是通过作为民主政体基础的政府预算制度实现的 ;预算作为政治体制的一部分是纳税人及其代议机构控制政府财政活动的机制 ,作为经济体制的一部分是现代经济社会政府配置资源的机制 ,作为公共管理体制的一部分是公共利益的实现机制 ;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就是要按照财政民主的要求重建政府预算制度 ,它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 ,更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体系为我国财政制度法治化提供了一个变革创新的契机。我国财政制度法治化创新应遵循公共性、公开性、公平性、公益性和法治性五项原则,树立有限财政、有效财政、有序财政、有为财政、有责财政的五大理念,并以迄今为止的经济体制改革中财政退出“越位”,弥补“缺位”,防止“错位”、使其“归位”的构建公共财政的实践进程为分析对象,梳理中国财政法制变革的发展脉络,辨识处于联系其他诸项改革的枢纽位置并在新旧体制转换的各个联结点上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传导功能的中国财政制度法治化的逻辑,提出公共财政制度法治化的创新的方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公共产品的理论出发,引入公共财政的概念分析了公共财政与现行集中性财政的不同性质和职能范围,并指出了公共财政也应注重经济效益,把财政是国家机关的传统看法转变为财政是一种生产公共产品的企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公共财政支出作为公共财政的一个核心问题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公共财政支出的范围、力度和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市场机制能否顺畅运行,经济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广东和香港作为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地区,其公共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的优化不仅关系着地方政府能否在一定财力约束下有效地履行其职能,而且还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文章以粤港两地公共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现状为起点,通过各项指标的综合分析,研究两地公共财政支出的特点、运行效率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藉此提出财政支出供给的范围需要结合经济发展的进程和财政职能的转变做出相应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并通过建立规范的财政信息系统、建立可行的支出效率评估体系来提高财政支出的绩效.  相似文献   

12.
突发事件与公共财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应对突发事件,化解社会风险,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突发事件对财政运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即突发性地增加财政支出,减少财政收入,并增加了平衡预算的难度。为此,需要在公共财政框架内,尽快构建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其中,建立应急预算制度应当是财政应急机制的核心环节。应急预算是多档次预算,该预算有特定的收支内容。在编制应急预算时应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应急预算制度应该法制化。  相似文献   

13.
孟捷  朱宝清 《学术月刊》2023,(12):25-4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从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角度,可以回溯中国财政基础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分配论”是中国财政主流理论。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出现了两种形态的“公共财政论”:一种是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公共财政论,主张公共财政要以市场失灵为原则,财政职能只限于克服市场失灵;另一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论,主张在克服市场失灵之外,公共财政还承担着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贯彻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根本职能。在上述两种公共财政论之间,存在持续的争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为财政基础理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论从此成为主流理论。中国财政基础理论的沿革是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发展的典型案例,其中蕴含着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可资借鉴的一般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民负担在不断“减轻”中加重,这一困境是传统集权型财政体制的直接后果。传统集权型财政体制不断索取农村资源,阻碍了农民负担的减轻,出现了减轻农民负担的制度锁闭。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既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的诱致性制度变迁,也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根据减轻农民负担的需要,应从城乡一体化、乡村财权与事权统一两个方面构建公共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5.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城乡统筹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履行社会职能的经济基础,公共财政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现行财政体制的内在缺陷直接导致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地区不均、城乡失衡。因此,必须通过扩大财政投入、优化支出结构、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以及调整政府间财政关系等措施,对现行财政体制进行系统改革,建立有利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6.
财政活动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政治过程。本文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公共财政理论的基础上,从政治文化的分类和特征出发,具体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政治文化背景下政府财政的发展状况,着重探讨了公民文化对公共财政的作用和影响,进而结合我国政治文化转型,分析我国财政公共化的演进逻辑。  相似文献   

17.
我国财政体制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财政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民主化和法治化的过程,财政收支决策的民主化和强化市场型政府等是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的基本条件.而财政收支运作的透明、财政收支的硬性约束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特征.从总体看,我国财政还不是公共财政,而是一种政府财政;我国财政主要是一种建设财政,而不是一种民生财政.在建立我国公共财政的过程中,要确定公共产品提供中的市场与政府的边界,把控制财政收入的过快增长与完善再分配机制结合起来,完善我国公共支出管理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公共财政的特性及其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公共财政问题已成为我国财政理论和实践的一大热点,财政理论界将其视为我国财政体制根本性改革的关键.我国财政虽已初步具有公共财政的轮廓,但离真正的公共财政尚有相当距离.因此,必须明确公共财政的特征,找准推行公共财政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行公共财政.  相似文献   

19.
国家分配论就是国家财政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明确一个问题:我国财政主流学说——国家分配论就是关于国家财政的理论或学说,国家分配论亦即国家财政论。之所以可以这么说,是由于国家分配论对于“国家财政”这一范畴的全面把握和深刻分析,以及国家分配论对于财政本质、财政基本属性的独特论断所决定的。同时,本文还对公共财政论与国家分配论(或国家财政论)的关系进行探讨,指出:公共财政也是以政府(国家)为主体的一种分配关系,公共财政论的本质观也是国家分配论,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既有区别又统一。国家分配论是发展的财政理论。当前我国财政理论要在坚持国家分配论的基础上,对各种财政理论,尤其是以公共财政理论为核心的西方财政理论进行整合和发展,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财政改革的目标最终确定为建立公共财政。公共性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规定 ,公共性要求财政运行必须公开和透明。透明性是由预算制度的硬性规范予以保证的。我国现行财政“缺位”与“越位”严重 ,官僚腐败盛行 ,根源在于预算制度形同虚设 ,因而财政透明性太低 ,政府花钱没有约束和监督。预算制度问题表现为预算不完整 ,管理粗化 ,关键是执行随意性大 ,没有约束力。现行财政转轨、实现公共财政目标 ,根本途径是重建预算制度 ,它是一项系统工程 ,牵涉政治、社会各个方面 ,关键是法制化。按照公共性要求转换财政职责只是财政改革的开始 ,按照透明性要求重建预算制度才能保证财政改革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