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虑一个零售商同时出售制造商品牌产品和零售商自有品牌产品的营销渠道,这两类产品之间存在一定竞争性。制造商与零售商分别进行广告投资促销并累计商誉,且制造商与零售商共同分担零售商的广告投资成本。假设零售商广告促销活动对制造商品牌商誉存在负面影响。运用微分对策的方法求解动态环境下Stackel-berg主从博弈下的最优决策,并分析了零售商和制造商处参数对决策的影响。最后证明,Stackelberg主从博弈决策优于Nash非合作博弈决策。  相似文献   

2.
为了增强谈判力量和提升自身的独特竞争优势,零售商开始提供自有品牌,而自有品牌的引入强化渠道成员间的竞争。本文将针对两个对称性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的渠道结构,探讨自有品牌导入对渠道竞争决策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任何渠道权力结构下,自有品牌的导入会降低制造商品牌的利润;在制造商领导权和垂直纳什结构下,被模仿制造商品牌的利润下降更显著;而在零售商领导权结构下,未被模仿制造商品牌的利润下降更显著;在未导入自有品牌情况下,制造商处于领导权地位能提升零售商利润水平;而零售商导入自有品牌时,其结果则相反,制造商处于领导权地位会降低零售商的利润水平;在零售商领导权和垂直纳什结构下,导入自有品牌都能增加零售商利润;而在制造商领导权结构下,仅当制造商之间竞争程度较弱时,导入自有品牌能提高零售商利润。  相似文献   

3.
4.
零售商主导的短生命周期产品供应链订货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短生命周期产品的特点,探讨了当零售商为供应链的核心主导商时,由供应商和零售商构成的短生命周期产品二级供应链的订货决策模型.当零售商占主导地位时,零售商则会通过竞价手段将供应商的产品订购价格压制在比较低的水平,并且根据供应商的报价来选择向其订货的数量.同时由于零售商直接面临消费群体,因而可以通过增加营销信号帮助供应商消除产品积压的现象.运用博弈论来分析供应链中各利益主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决策与利益分配关系,并以契约方式提出了有效的激励措施,最后进行了算例分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5.
6.
刘竞  傅科 《管理科学》2019,22(9):39-51
零售商引入自有品牌(store brand)已成为商业活动中的常见行为,已有研究表明在信息对称情况下,自有品牌的引入对零售商有利,而对制造商不利.针对信息不对称且零售商可以引入自有品牌的情况,构建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博弈模型,分析在零售商拥有市场信息优势的情形下,零售商引入自有品牌对其订购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和信息对称情况不同,制造商品牌(national brand)的订购量依赖于两种品牌生产成本之间的关系,并有可能随着自有品牌的引入而增加;此外,通过比较引入自有品牌前后制造商和零售商的相对利润变化,发现在一定的情形下,零售商可以通过共享或不共享市场信息使双方达到"共赢"状态.  相似文献   

7.
自有品牌是零售企业在实现了规模效益后再选择实施的一种竞争战略。它对企业实现差异化竞争、满足消费者需求、形成品牌忠诚和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的零售企业在这方面基本属于空白状态,在抓住有利因素的同时,也要关注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实施自有品牌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8.
基于纳什谈判模型,研究零售商谈判实力不断增强下自有品牌产品质量纵向合作策略选择问题,分别对零售商不承担产品质量成本投入的保守型策略,零售商完全承担产品质量成本投入的冒险型策略以及零售商部分承担产品质量成本投入的老练型策略进行研究,获得上述三种策略下产品最优质量、供应链最优总利润以及各成员最优利润的纳什谈判均衡解。在此基础上,给出上述各策略的比较,数值分析以及老练型策略的一种修正。研究表明:1)随着零售商谈判实力的增强,保守型策略可能引发自有品牌产品质量"双重边际效应"问题;2)老练型策略虽可实现与谈判实力无关且等价于纵向集中控制下的最佳产品质量协同,但零售商并非总具备谈判实力条件;3)基于良好协商谈判的老练型策略的修正即可实现最佳的产品质量协同,又同时是各方的占优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在制造商质量缺陷导致消费者效用损失,并使零售商承受产品责任的情形下,本文考虑了如何设计质量激励策略,以提升制造商产品质量水平。基于此,本文构建以零售商为核心的供应链博弈模型,考虑了事前质量成本分担策略和事后收益分享策略,及相应的零售商决策和纳什讨价还价决策两种模式,研究了供应链运作策略差异,揭示了如何设计更加有效的质量激励策略。研究表明,相对于分散化决策,质量激励策略促进了产品质量和供应链企业及系统业绩的提升,且事前质量成本分担策略比事后收益分享策略的效果要强;在不同决策模式下,零售商决策下的产品质量、市场需求和零售商利润相对较高,而纳什讨价还价决策下的制造商利润和供应链系统利润相对较高。这揭示,较低的产品质量和市场需求导致了相对较高的供应链系统利润;从供应链系统角度看,纳什讨价还价决策下的事前质量成本分担策略是最有效率的。此外,数值分析结果发现,责任成本提高了实施质量成本分担策略的动机,但降低了实施收益分享策略的动机;分担较多的质量成本,并不意味着较高的产品质量和供应链利润;要求供应链下游核心企业承担责任成本,并不会对产品质量和供应链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构成的绿色供应链,探讨了制造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零售商自有品牌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制造商CSR水平的提升,知名品牌的绿色度和市场需求量将得到提升,而自有品牌的绿色度和市场需求量则会下降;(2)制造商CSR水平的提升能够提高零售商和供应链系统的利润,而且当零售商采取绿色制造策略时,合理的CSR水平还能够改善制造商利润;(3)零售商创建自有品牌会降低知名品牌市场需求量、绿色度和制造商利润,甚至可能损害市场需求总量、供应链系统利润和消费者剩余,而此时制造商可以通过设置较高CSR水平来阻止零售商创建自有品牌,保障自身利润。最后,本文将模型拓展至不同的博弈情形。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了零售商为Stackelberg领导者的跨境供应链博弈模型,通过引入关税、国际运输成本等因素并分析关税变动对跨国供应链产品定价和各成员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产品关税的增加,国内制造商产品A批发价格会增加、产品A直销价格和境外制造商产品B批发价格会减少,而关税变动对零售商定价决策的影响与消费者价格敏感系数有关;本国加征关税会使得国内制造商利润增加、境外制造商利润减少,而关税增加对零售商利润影响与消费者价格敏感系数有关:只有当消费者价格敏感系数较大时,本国关税上调才会使得国内零售商利润增加;随着境外产品B国际运输成本的增加,产品A、B批发价格会减少,而产品A、B零售价格都会增加,供应链中各成员利润都会减少。  相似文献   

12.
Downside-risk测度下零售商主导的供应链风险共享契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由具有下行风险的制造商和其下游风险中性的零售商组成的两阶供应链为背景,证明了收益共享契约在满足Downside-risk约束下不能实现该供应链的协调。并在收益共享契约的基础上设计了风险共享契约,在满足下行风险约束的条件下,保证供应链参与方利润都获得提高,实现Prateo改进。最后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风险共享契约的有效性,并指出制造商的风险规避程度在一定范围内越大,实施风险共享契约使供应链参与方获得的新增利润越大。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的关系向“竞合”转变,制造商试图放弃创新产品的严格质量检验以抢占竞争先机,却使自身可能面临召回风险。本文建立了自有品牌引入策略下制造商高水平检验和低水平检验的两阶段动态决策模型,探究供应商入侵对制造商质量检验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制造商都有动机放弃严格的质量检验,但竞争可能会促使制造商承担更多的召回风险,而制造商抢占先机的行为并不总会降低供应商入侵风险。此外,竞争中抢占先机的行为可能使双方陷入囚徒困境,而严格的质量检验可使双方在竞争中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零售商之间竞争加剧,自有品牌战略成为零售商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研究拥有自有品牌零售商的平台开放策略,通过对比零售商不开放平台和开放平台下的均衡利润,给出零售商平台开放策略选择条件,并分析产品之间价格影响系数、固定成本和潜在需求差异系数对零售商平台开放策略选择的影响,最后结合数值分析和京东自有品牌的发展现状验证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研究发现:第一,随着固定成本的增加,佣金费率逐渐减少,随着潜在需求差异系数的增加,佣金费率逐渐增加;第二,当产品之间的价格影响系数较小(较大)时,平台开放(不开放)是零售商的最优选择;第三,当固定成本较小(较大)时,平台开放(不开放)是零售商的最优选择;第四,当潜在需求差异系数较小(较大)时,平台开放(不开放)是零售商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5.
李永强  彭峰  白璇 《管理世界》2008,(10):175-176
本文研究发现,影响零售商自有品牌购买意愿的因素按总效应大小依次为:零售商自有品牌的购买态度、感知价值、商店形象、价格敏感度,品牌意识的影响不显著;性别和产品类别对模型均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零售商和制造商两个角度阐述了自有品牌的优势所在,并从质量、价格、产品种类、零售商和消费者角度对自有品牌成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自有品牌未来的三个主要研究方向:以顾客为导向,以零售商为导向和以制造商为导向。  相似文献   

17.
基于以零售商为主导的两级供应链,在供应商产品质量缺陷对消费者造成效用损失,并导致零售商承担产品责任的情形下,考虑了如何设计质量成本分担合同以激励产品质量水平的提升。基于此,考虑了两种质量成本分担比例(合同)决策模式(即零售商决策和纳什讨价还价决策),构建了供应链动态博弈模型,考察了责任成本对供应链质量决策和企业利润的影响机理,并揭示了不同质量成本分担比例决策模式对供应链均衡结果差异的策略性机理。结果表明:(1)在分散化下,当供应商质量投资效率较高(较低)时,其产品质量随责任成本的增加而增加(减小);而在质量成本分担合同下,随着责任成本的增加,最优质量成本分担比例随之增加,而产品质量随之先提高后降低。(2)质量成本分担有助于产品质量、零售商利润和供应链系统利润的提高,而供应商利润在纳什讨价还价决策模式下将提高,但在零售商决策模式下,当责任成本较小时其反而将降低。(3)相对于零售商决策模式而言,在纳什讨价还价决策模式下,最优质量成本分担比例、产品质量和零售商利润均相对较低,但供应商利润和供应链系统利润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8.
针对制造商通过零售商线下渠道为消费者提供线上下单线下自提(BOPS)的全渠道供应链,探讨制造商品牌垄断和零售商引入自有品牌的优惠券促销策略,分析制造商和零售商如何通过价格和优惠券面值的设计提升品牌竞争力和收益水平。研究发现:制造商品牌垄断下,批发价格或单位补偿越高,定价和优惠券面值均越大,但过大的批发价格致使制造商利润降低。零售商自有品牌的引入并不必然降低制造商品牌价格,当制造商批发价格较低时,制造商仍可在BOPS渠道定高价并投放大面值优惠券。此外,零售商引入自有品牌将降低制造商利润,零售商利润则增加,制造商响应策略为降低批发价格。  相似文献   

19.
论文利用管理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和供应链中的相关知识,通过一些假设建立了两个模型,比较了这两个模型,分析了在两个模型的基础上零售商需求不确定性对供应链的影响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