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最近阅读了秦正为副教授所著《斯大林国家利益观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颇有感慨。该书对斯大林的国家利益观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既考察了斯大林国家利益观的形成原因和条件,也论述了斯大林国家利益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详细分析了斯大林国家利益观的国内战略、国际战略和党际战略,还对与斯大林国家利益观密切相关的斯大林马克思主义观和世界历史观以及斯大林国家利益观的历史地位、国内外影响、经验教训和历史启示进行了综合评析。该书不仅在内容上对“斯大林国家利益观”进行了系统研究,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有诸多创新,总体而言是极富新意和启迪的一本著作。  相似文献   

2.
传统马克思哲学研究模式是在非斯大林化运动中产生的,其认为自己的合法性和真理性来自列宁确立的研究原则。其实,与其说是列宁创造出了这些原则,不如说是斯大林按照自己的政治实用主义方式创造出了“列宁主义”。因此,苏联学术界在非斯大林化运动过程中逐步建构出来的传统马克思哲学研究模式,其本质不过是一种没有斯大林的斯大林主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形成问题,尽管过去很少有人专门研究,但在全面估价斯大林的是非功过时,一些人曾前后发表过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他们先说,“十五岁的斯大林已成为革命家了”,“十九岁时就成为学识渊博的马克思主义者了”,好象斯大林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后来又说,对斯大林应该摈弃“伟大的”和“天才的”说法,他至多是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4.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是富裕的社会主义 ,是与高度发达的物质技术基础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斯大林重视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然而 ,由于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错误 ,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我们应该把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与他在实践中的错误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理论基础是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和斯大林主义。但从列宁著作在中国的传播途径和斯大林著作传播的数量与影响看,从列宁与斯大林关于过渡时期的论述看,以及从中共过渡时期总路线所体现的各项方针政策看,可以更加确切地说,中国共产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直接渊源于斯大林的过渡时期理论。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们主要从客观因素分析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形成的原因.实际上, 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形成原因极其复杂,它的形成、确立、巩固与发展是以下几个紧密联系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有关商品经济的理论;(2)未能对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做出正确判断;(3)最高领导层对新经济政策未达成共识;(4)工业化运动使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更加巩固;(5)全盘集体化使农业成为斯大林统制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内容;(6)"大清洗"运动是导致斯大林集权政治体制形成与巩固的一个重要因素;(7)历史传统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8)斯大林个人品性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讨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除研究它的内容,肃清左倾路线的影响外,还应研究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如何实现,谁应该成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执行者,弄清这些问题,对经济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如何理解斯大林的定义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论述,而斯大林的论述又是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观点。“文化大革命”中有些人想否定斯大林的定义。粉碎“四人帮”后,大多数人认为斯大林的定义是正  相似文献   

8.
斯大林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卓越韵无产阶级革命家。尽管他晚年由于个人迷信,思想僵化,理论上产生了不少失误,实践上造成了不少损失,但是,斯大林绝不是“根本就没有辩证法”。相反,斯大林在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斗争中,在总结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中,有不少关于唯物辩证法的真知卓识。特别是五十年代初,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铁 《晋阳学刊》2009,(4):94-99
毛泽东评价斯大林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重大历史事件。毛泽东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对斯大林进行评价的,评价的目的在于吸取经验教训,而不是追究个人的过错;他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评价,且态度慎重、方式多样。较苏共“20大”以前,毛泽东对斯大林的评价更为实事求是。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毛泽东没有完全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所以,在评价斯大林时有强加干人和干涉别国内政之嫌,且带有某些情绪化的因素;毛泽东在为斯大林辩护时有些过度。这些情形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毛泽东评价斯大林的着眼点是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毛泽东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方法为后来邓小平科学评价毛泽东提供了范例和经验。  相似文献   

10.
<正> 大革命失败前后,斯大林对中国革命发表过许多意见,有一些十分精辟、正确,但也有一些是错误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左”倾错误的出现,同斯大林的中国革命“三阶段”论密切相关。一斯大林的中国革命三阶段论,是在中国大革命由胜利到失败的转折关头,同时也是联共(布)党内斯大林和托洛茨基反对派斗争十分尖锐激烈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斯大林机械地把中国革命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全民族联合战线的革命,即广  相似文献   

11.
读了《经济研究》1979年第八期孙冶方同志的《论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一文,很有启发,但有些说法还不能同意,提出来和孙冶方同志商榷。一、关于斯大林同志的生产关系定义中的“交换”问题。斯大林同志关于生产关系的定义中有没有“交换”?孙冶方同志说:“斯大林定义中没有‘交换’”,“斯大林同志因为一般人都把‘交换’理解为‘商品交换’,他怕引起误解,所以就把‘交换’这一项目取消”。斯大林的定义中  相似文献   

12.
潘正祥  许正华 《理论界》2008,(8):194-196
在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后,苏联的国力在短期内迅速增长,成为世界的巨人。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在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功的背后,斯大林的许多行为对苏联人民的影响是深刻的,亦有负面的。探析斯大林各种行为对苏联社会心态造成的影响,可以发现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心态方面建设的得失,也能为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在《青海社会科学》1993年第6期发表了《评斯大林自然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又在《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年第12期发表了《马克思和斯大林在自然观上的对立》。指出,对于马克思哲学,斯大林哲学的错误倾向主要不是教条主义,而是修正主义,斯大林在哲学对象、哲学基本问题、哲学的逻辑基石和逻辑轴心、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关系、哲学思维方式诸方面全面地修正了马克思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肯定下来的。在这部著作中,斯大林不仅对这个规律的意义作了说明,而且还对这个规律作了表述。对于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表述,我和我国一些经济学工作者一样,一开始就认为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对在斯大林直接关心下编成的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写成一部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一个一个地予以表述的文集,也认为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我们的这种看法是很自然  相似文献   

15.
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以来,在评价斯大林的功过时,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斯大林的主要缺点之一,是“在理论上不承认在无产阶级专政整个历史时期社会上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而这正是原来赫鲁晓夫上台的主要原因。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以后,人们的看法有了改变,一些同志认为,斯大林在一九三六年宣布剥削阶级的消灭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但又认为斯大林“当时对剥削阶级残余势力和影响估计不足,而后来  相似文献   

16.
1953年3月6日凌晨,苏联莫斯科电台向全世界宣布了斯大林已于3月5日逝世的消息。如今,斯大林去世已整整41年了,对于他的功过是非,历史已有了定论。然而,令人感兴趣的是,关于斯大林死亡的原因,一直悬在人们的心头,成了历史学家们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近几年  相似文献   

17.
李燕  刘新民 《理论界》2010,(10):36-38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苏联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场批判斯大林的运动。这是由戈尔巴乔夫主导的,丑化斯大林以及批判苏共其他领导人的活动。对斯大林以及苏共其他领导人的批判,严重破坏了苏联领袖的形象,搞乱了思想意识,带来信仰危机。揭露历史"空白点"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是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重要思想因素。  相似文献   

18.
今年十二月,是斯大林诞辰一百周年。斯大林对于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是有伟大功绩的。他的一生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家的一生。 斯大林尽管在后期犯了一些严重的错误,但总的来说,伟大、光荣、正确的一面在他身上还是占主要地位的。在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斯大林于1931年和1935年,即苏联第一、第二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先后提出了“技术决定一切”和“干部决定一切”两个口号。这“两个  相似文献   

19.
苏共二十大公开揭露和批判了斯大林的错误,拉开了中苏论战的序幕,也启动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思路由"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的转换。由于中国共产党人是在保护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的旗帜下展开论战的,其"以苏为鉴"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深深存留着"以俄为师"的印记。  相似文献   

20.
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关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作用的论述,我国学术界有许多讨论。我觉得关于价值规律在生产领域的作用,我们对斯大林观点的理解,是不全面的,是表面的。例如,我们认为斯大林的观点是:价值规律在生产领域没有调节作用,只能影响生产,而所谓对生产的影响,就是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以及国家的计划限制着价值规律的作用,前者排斥后者。现在看来,这样的理解是不符合斯大林的理论的真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