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写一部新中国50年伦理思想发展史,或者说对新中国50年伦理学研究进行一番别其得失的界定,是要有一定胆识的.伦理文化史作为记录人类认识自己和天地万物关系的心灵发展史,总体上看,同人类的社会活动和价值选择息息相关,体现出既"与时俱进"又引领和改造时代的独特功能,形成不同于一般意义上时间流逝的非线性发展线索,因此必然是高潮和低潮相互激荡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伦理学发展研究》是由河海大学余达淮教授、戴锐教授与湖州师范学院程广丽副教授联合撰写的新作,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年11月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基于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从伦理学视角来考察当前中国经济的现实景况,以伦理学与经济学为学理依据和理论维度,旨在对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伦理学进行理论重构,从而勾画出中国经济伦理学新的学科发展蓝图。通览全书,笔者认为,可从以下3个方面来把握其学术特色。第一,独特的体系建构。该书在体系建构方面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1)独具特色的逻辑理路。作者首先在前言对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及主权债务危机进行伦理反思;接着在第一章探  相似文献   

3.
《新伦理学》坚守“社会创造道德”和“社会需要优良道德”的朴实信念,从“人类行为事实如何”出发,提炼出“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利益”的道德目的和终极道德标准,在此基础上,吸收和整合中外伦理史上的思想成果,围绕“人类行为应该如何”,建立起了以伦理行为类型学说为核心的优良道德价值导向系统和道德规范体系,完成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的伦理学的创建,第一次实现了西方伦理思想家花了近四百年时间探索都未能实现的梦想。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不断地深入和学科界域的持续打破,一些全新的研究视角,诸如以视觉文化、文学图像论和文图学等为切入点的绘画研究,已逐渐成为艺术研究的新潮流。但“主副文本互文性”阐释运用到中国绘画研究中,似更为贴切。《诗与画:宋代宗室的艺术栖居》一书,尝试以法国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的基于文学研究的副文本理论,切入中国古典绘画的研究,倡导绘画主文本(画幅)与副文本(题跋、题记、印鉴、花押等)的互文性阐释,主张细读绘画主文本衍生而来的所有副文本,再回归主文本,建立主副文本之间畅通的对话渠道。此学科交叉的多元视角,结合传统的文字文献和书画文献的细致考辨、细腻分析,道出前人所未道、发掘画幅诸多幽隐之意,这是中国绘画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值得肯定与倡导。此书尝试建立的中国绘画主副文本互文阐释的研究程式,若移植到宗室之外的画家群体与个体研究,必将开拓出中国绘画研究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以下简称<文化、权力与国家>)研究方法之特色,认为该论著至少在三个方面对当前中国乡村社会研究有着方法论启示意义:"权力的文化网络"概念的凝缩启发研究者在当前乡村社会研究中去重视分析性概念的提炼,并以这些核心概念搭建理论框架与设计实证研究方案;文化视角的选取很好地弥补了国家-社会研究架构的不足,使我们对乡村权力各参与因素、形成过程的复杂性能较充分地把握;历史脉络的梳理和铺垫,使我们意识到只有弄清现实问题的历史渊源与前提,才能确定合理的问题研究取向.杜赞奇在本书中综合多种研究传统,使用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表现了融合多学科研究方法在乡村社会研究领域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