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义利之辩是我国伦理思想史上的一个古老而又重要的话题,探讨和认识义与利的关系,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义"与"利"本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义"的反面是"不义","利"的反面是"非利"."义"与"不义"是相互对立地同在一个道德层界里;"利"与"非利"是相互对立地同在一个价值层界里.二者之间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的关系.正确调整二者的关系,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知“与《孙子兵法》的理论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子兵法>论说的基点在"知"."知"即知己;知彼;知天;知地."知"既贯穿于军事斗争的始终,也牵动着战争的各个相关因素;<孙子兵法>以"计"始,以"用间"终,反映了孙子对战争规律的正确认识,也使得"知"在孙子兵法中具有一种维系整个理论体系结构的纲维作用.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理学思想的形成有其时代背景、社会思想背景和个人哲学背景,并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征:义理在于经世,纳"经济"入理学;理学即是礼学,发礼学之新意;"内仁外礼",拓宽道德修养论.曾国藩将其新理学应用于军事建设中,形成了湘军独特的以"忠"为最高价值目标、以"仁"为内在的道德标准、以"勇"为基本道德品质、以"礼"为外在的行为规范军事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义、利问题向来为思想家们所重视。自先秦以来,围绕义、利关系发生过几次义利之辩。就老子的义利思想来看,由于作为其立论基础的"道"、"德"有别于儒家道德的人伦性,具有鲜明的自然性特点,因此,老子的义利观在路数上就显示出与孔子很大的不同。笼统地认为老子"义利俱轻",否定义和利,乃是忽略了老子道德的自然性这样一个立论基础,是以孔子及其儒家强调人伦性的义利观标准去衡量老子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所谓军事思想,实质上是其政治伦理思想在军事问题上的一种演化。因此,孔子的"军事"教育思想受到其政治伦理和治国思想的影响;由于教育对象的原因,在面向统治阶级的"诲人"教育中,侧重"文"而兼顾"武"。但这"武"并非我们今天所谓的军事之武,而是某种个人综合素质之武。这种缺乏以军治国方略或具体战略战术的"军事"教育,在穷兵黩武、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无疑是不适用的,难免落寞之运。  相似文献   

6.
在对待"道"和"艺"的关系上,庄子主张"道"艺"合一.他认为"道进于艺",或"道在于艺"."技进乎道"是庄子思想的灵魂.同时庄子提出"道通为一"的思想为达其目标必经分解同合之途.其一,"以道观分",庄子的意思是,"分"与"成"是同一过程,不是"分"之外另有"成",也不是"成"之外另有"分",而只不过从一方面看是"分",从另一方面看是"成"."成"与"毁"亦然.庄子有关"分"、"成"、"毁"的论述是对中国古代工程技术设计思想的总结.其二,"不同同之",庄子的意思是以道观人察物,万物虽种类不同,形态万殊,但其根本之道是同一的."合异以为同,散同以为异",就是要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差异,将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以达到创新的目的."道通为一"是将个体的"分"与整体的"合"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有分有合的境界,这是庄子技术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原则的解读和马克思历史观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执政理念的"以人为本"原则,其内涵已有中央解释.这一原则有深厚渊源,但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历史观.这一历史观所指的人是"现实的人";所论述的人的历史地位指明: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历史的目的,历史的发展正在指向"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在这一历史观看来,"以人为本"之"本",一指"本体",二指"本根",三指价值"本位"."以人为本"与"以人民为本"、"以民为本"均存在历史和现实的差异,必须据此校正对于马克思历史观的理解;"以人为本"与"以物为本"、"以神为本"、"以钱为本"是对立的,后几个"为本"均是唯心史观的表现,必须加以批判.当前"以人为本"原则,必须确立"人是目的"和"人是动力"的双重人学观念.  相似文献   

8.
"孙子"是我国古典军事哲学中最杰出的作品,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品,特别是对东方.它不但在军事艺术上,而且在哲学思想上,都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遗产.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各种本子在文字上的差别很大."十家注"系统与"武经七书"系统二者之间的差别自不必说,即二者之中的各书也不尽全同;其中虽然大多只是文字上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军事伦理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是对以《孙子兵法》为杰出代表的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中的军事伦理学说的批判继承。毛泽东军事伦理思想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原则、革命战争的功利主义的道德评价标准、军队的政治伦理学说以及革命的人道主义的道德规范,与《孙子兵法》中的军事民本思想、"安国保民"义战观、"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治军方略以及养兵用战的人道精神等,存在着一定的批判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都与时代条件密切相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邓小平理论产生于"冷战时代","和平与发展"是那一时代的"两大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于"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是其三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