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言被动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基本有三种表达形式:被字句、无标志受事主语句、遭受句。这三类句子的主语都是受事,因此一般语法论著把它们合称为被动句,显然这个定义是从意义角度下的。在语法形式上,三种句子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被”字句语义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字句语义问题初探李润桃书面上常用的“被”字,在口语中则多用“叫”“让”“给”,书面上还有比较特殊的固定格式,如“被……所”,“为……所”。我们以“被”字为代表,姑且称之为“被”字句。几句中没有“被”之类特定虚词的被动句不在论述之列。“被”字句作...  相似文献   

3.
“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是1976年由美国人提出的。主题与主语分属两个不同的平面,一个句中可以有多个主题。这一理论及其拓展观点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方便非汉语为母语者对汉语中“把”字句等特殊句式句意的理解,从而拓展了它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从跨语言还是从历时的观点看,汉语都有不少与其他语言形态标记类同的语法成分。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寻找汉语句子的形式标记,并从篇章的角度分析这些形态标记与汉语句子之间的关系。汉语句子的判断同主语形式、主从关系、背景前景有密切的对应关系。主语省略的零形主语,可以出现在一个完整的句子之后,是句子判断的形式标记之一;而非省略零形主语,往往是小句的形式标记;状语多用于提供背景信息,处于一个句子的主句前面部分;连词连接不同的语义关系,揭示出主从不同的语义关系;主从关系,往往又同背景前景关系相对应;背景信息与从句相对应,而前景信息同主句相对应。文章认为汉语句子作为篇章语法的基本单位,不仅适合而且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嵌入"到L"把字句的句法、语义特征及语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到L”在把字句中的位置不同,使这种把字句表现为三种句式。能进入“到L”把字句的动词多为完成持续性动词,并与“到L”相互制约,使“到L”在句中显示着因不同的语义指向性而形成的不同的语义特征。“到L”把字句三种格式在具体的语境中在表达效果和话语衔接上都显示出特有的语用价值和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6.
含数量结构比较项的"比"字句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考察了含数量结构比较项的“比”字句。文章从句法构成条件、语义内涵等方面入手探讨了这类特殊“比”字句的结构特点和语义特点,指出这类“比”字句与一般的“比”字句有不同之处:成句时,因数量结构比较项后面所带句法成分的不同,其完句成分也不尽相同;语义上,除了表示比较意义之外,还蕴含着程度意义的增加或周遍意义的添现。同时对含有这两种不同意义的句式进行概括和比较。  相似文献   

7.
张玉金 《殷都学刊》2013,34(3):93-100
所谓“毋”字句是指出现否定副词“毋”的单句或分句.本文研究了出土战国文献中“毋”字句的谓语、宾语、宾语中的定语,还研究了这种句子中的状语、补语以及主语和主题等句法成分.  相似文献   

8.
“有”字句的语义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引言“有”字句是指动词“有”作谓语中心词的句子。例如:他有两个妹妹。典型的“有”字句句式大体可分为三段:前段,即“有”前的主语部分;中段,即谓语中心词“有”,包括“有”加上它的状语或动词加上“有”等;后段,即“有”后作宾语的部分。本文以A代表前段...  相似文献   

9.
“全”字句歧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副词“全”根据变换的不同以及在句中出现的不同条件,将传统意义上的范围副词“全”分为范围副词、程度副词以及语气副词三类。据此,我们对“全”字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全”字句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我们发现“,全”字句之所以会产生歧义是因为副词“全”内部的几种用法在语义和句法功能上存在着不小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的重要句型。在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文献中,未见过“把”字句,“把”字句是唐代才产生的,后来逐渐被广泛应用起来,特别在明、清的作品中,用的很多,用法也很活。“把”字句的用法,从明、清至今,总的发展趋势是更加“严格”了,这主要表现在对动词的要求上。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标志型被动句的句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兴旺 《阴山学刊》2009,22(2):37-42
在现代汉语标志型被动句中,名词性成分(NP)可作主语,也可作标志词“叫”、“被”、“让”、“受”、“遭受”等的宾语以及谓语动词的宾语。介词标志型被动句中的动词性成分前后一般都有附加成分,它有五种基本句型。动词标志型被动句则有两种基本句型。被动句和主动句之间存在一定的变换关系。  相似文献   

12.
语法上有所谓“施事主语”和“受事主语”两种术语。在意义上,谓语所述的行为是由主语发出的,便是施事主语。如:“农民打倒地主”里的“打”,是由主语“农民”发出来的。反之,行为不是主语发出,而是由主语去承受的,便是受事主语。如:“地主被农民打倒了”里的“打”,是打“地主”,主语“地主”是“打”的承受者。  相似文献   

13.
主体在动作和客体之前并处于主语或主题位置上的句子是主动式.主动式可划分基五种本类型,主动式存在强化等级序列.对主动式强化等级的研究,不仅可以补充已有的把字句研究成果,也可以对其它句式的研究(如被字句)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句式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核心内容。“是……的”句式是一个常用而又难以解释、难以掌握的句式,与“了”字句纠缠不清。“了”字句述说的是一件事情,其中的动作是作为新信息传递给听话人;“是……的”句中的动作是已知信息,语义焦点是动作发生的时间、处所、方式等。正确掌握“是……的”句的关键是何时用,如何用(“是”的位置,“是”的省略,“的”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比较句是触发预设的句式之一。本文主要探讨"比"字句、"没"字比较句、"不如"比较句及"和"字比较句等触发预设的情况,总结归纳比较句触发预设的格式,并尝试从有标记形容词及"离散与连续"理论等方面加以分析解释。同时考察了比较句预设在一定语境中被取消的情况,据预设被取消的种种限制和不自然情况,说明预设的稳定性。并附带讨论人们通常检验预设所用的否定测试法不适合检验比较句中事实预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曹爽 《兰州学刊》2011,(7):194-197
对两个方言背景不同的作家王朔和叶兆言小说中带“着”“了”的静态存在句进行研究,全面考察了“着”字句和“了”字句在语料文本中的分布,比较“着”“了”在静态存在句中的用法、表现,通过数频统计和“着”“了”使用的句法环境的考察发现:无论是使用数量还是句法表现,静态存在句中“着”“了”的使用在书面语中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南北方言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从语用平面探讨了“在”字句在语境中突现出来的语用价值和特点,并指出动作“在”字句和状态“在”字句在语用特点上的不同,以及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两种不同的信息结构模式。动作“在”字句的信息结构模式是“已知信息——新信息”,状态“在”字句的信息结构模式是“新信息——新信息”。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描写分析了<红楼梦>中的几个特色"把"字句.通过对兼语、"把"字合用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这种合用可分为三类:兼语在前,"把"字结构随后;"把"字结构在前,兼语随后;兼语省略的连用形式.同时讨论了"把个"句,不完全"把"字句和主语空省现象.我们认为"个"不是单纯表示"一个"的意思,"把个"句所表达的都是一种出乎情理之外或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在所谓的泛指人称句中“零形主语”(也包括具有相同功能的用作间接格 ,有时也用作第一格的具有“泛指”意义的代词 )的指称潜能 ,阐释了这类句发挥的功能是如何同说话人的观点相联系的 ,论述了泛指人称句中的“零形主语”和不定人称句中的“零形主语”在指称 -语用特征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兼语式通常概括的是句子主语后边的兼语短语做调语核心的这件类句式。在渭语部分,至少有两个谓词(前边的是动词,后面一个可以是形容词)起作用,后一个谓词与兼语发生主调关系而与全句主语不发生主谓关系。这一类句式,被称做兼语式。兼语式中最常见的一类是兼语句的谓语部分表示主语使兼语怎样或让兼语怎样。由于使今、劝阻类动词(如“使”“请”“派”“逼”“劝”“催”“选”“让”“要”“求”“留”“托”“动员”“命令”、“任命”、“要求”、“发动”、“阻止”、“推选”、“号召”、“教育”、“组织”、“追认”、“禁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