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范宽。名中正,字仲立,因性情宽和温厚,世人呼为“范宽”而传之。加北宋三大山水画家之一。画初学李成,继师荆法,后又深悟“与其师人,不若师造化”,遂迁居终南,太华等地,于岩隈林麓之间,常“危坐终日,纵目四顾”领略大自然的真趣,对景造意,范的画落笔雄健凝练,喜以两点,豆瓣、针头等皴法为之,也因他生活在北方的关陕一带,画风画貌如北方人的雄壮。他传世名作《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等。《溪山行旅图》是一幅气势雄壮、动人心魄的巨构。此画为绍本立轴,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这幅画的构图饱满,突兀欲倾的大…  相似文献   

2.
1919年,徐悲鸿游学巴黎,多次观看各大博物馆所藏的文艺复兴以来的名作,渐悟自身绘画之不足,乃数月不作画,认识到“观古人所作”观念的重要性。1920年,徐悲鸿与法国画家达仰交往,达仰“勿慕时尚”的观念传达给徐悲鸿。“勿慕时尚”至少包含“观古人所作”加上画家独立的判断与分析,有更强的开放包容性。“观古人所作”与“勿慕时尚”两种绘画观的融合与深化带来了徐悲鸿绘画观的嬗变,也是其绘画生涯的一个新起点,深刻影响着他日后的绘画创作,这在徐悲鸿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编辑出版的《徐悲鸿选画范》中得到了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一种崭新的绘画艺术语言──读《董文政画集》兼论“吴默画”的美学意义苏北关于中国画的创新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艺术家们,并激励他们探寻达到新的艺术境界的途径。正是在期待艺术变革的背景下,人们热切关注并高度评价董文政先生创造的“吴默画”。董文政早年就读于南...  相似文献   

4.
数字     
在12月4日晚进行的保利“中国古代书画夜场”中,元代王振鹏《江山胜览图》不负众望,以1.012亿元的价格成交,成为今秋中国艺术品拍卖首件突破亿元的拍品。据悉,这件《江山胜览图》原属国际著名收藏家尤伦斯旧藏,全图绘仲春季节淅东沿海地区的山水风光和风土人情,集山水、人物、界画楼阁和舟船,它既是研究元代当地社会政治的“百科全...  相似文献   

5.
把盏畅饮,酒意阑珊时,周玉莹说:“我不画如来佛。如来在西天,离百姓太远了。我画罗汉,罗汉不轮回,就在老百姓之中;当然,我还画锺馗——他替老百姓驱魔打鬼!……”我为这话而感动,而更感动则是拜读周先生的慷慨豪作《锤馗百图》、《十八罗汉》、《兵圣孙子》、《达摩面壁》等巨制时的灵魂飞逸、神思震撼的那一份儿愉悦与快感。周玉莹,山东思县人,1942年10月出生於济南,19岁当兵,45岁转业,现为青岛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已出版们人画集3种、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12次。专攻古代人物,书李白、画杜甫、画苏东坡、书苏武…  相似文献   

6.
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乃是中国画的传统,好的画配上好的题款,相映成趣,“万趣融其情思”,意境无限。因此,欣赏中国画,千万不可忽视画上的题款。关于中国画题款的发端,可追溯至隋代。《隋书》上载隋炀帝曾命人四方搜求古籍名画,且命当时鉴识人押署跋尾。据说早在战国时期,屈原的《天问》就是题写在壁画上的,可惜此壁画湮圮不传,不然,中国画题款的历史可追溯到更早的年代。中国画的题款形式是多样的,除署画家自己的姓名外,有同时署受画者的名字的,如明代唐寅的《落霞孤鹜图》中款题:“晋昌唐寅为德辅兄先生作诗意图”;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发掘的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其墓道东西两壁各绘有一幅由六人组成的“客使图”。自壁画发表以来,学界对其内容题材与人物身份做过诸多讨论,得出众多结论。根据《新唐书》《旧唐书》等相关专著对唐代礼制、服饰、边疆文化的描写和国内外的考古发现,在对“东客使图”和“西客使图”中人物身份界定和穿着表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唐代皇帝“遣使吊祭”新罗王等内容的文献记载,认为学界历来争论的“东客使图”和“西客使图”实为唐章怀太子的“出殡吊唁图”。  相似文献   

8.
苏轼说“唐末司空图……盖息列其诗之有得于字之表二十四韵。”元好问说“《诗评》《诗品》《诗说》《诗式》亦不可胜读。”据此可证,苏氏、元氏读过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揭斯“唐末司空图教人学诗”云云,亦多侧面表明揭氏读过《二十四诗品》。  相似文献   

9.
“图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特征和文化特征。分析20世纪前半叶丰子恺的漫画可以看出,承载着丰厚的乡野文化传统的丰子恺对其时都市上海日常生活,从人(“冷漠与温馨”)与物(“人工与天然”)两个层面展开批判,这其实反映了都市与乡野在文化层面上的对立。为了缓解这种紧张关系,丰子恺从护生画集(慈),儿童相(真)和旧诗新画(静)这三类漫画中努力营造出一方精神净土藉以栖身。  相似文献   

10.
2005年7月,北京“荣宝”拍卖《当代中国画风 貌》专场,萧平《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图,以46万元人 民币高价拍出; 2005年9月,上海“崇源”《中国书画精品拍卖》 中,萧平《飞越黄河》一图,以33万元人民币拍出; 2005年11月,北京“保利”《中国当代书画》拍 卖会,萧平《黄岳朝晖》一图,以22万元人民币拍出。 这几大公司拍卖的作品大都为已故名家和当代大 家的作品,而这三幅画却是出自南京中年画家萧平之 手,其画价直逼已故“金陵四家”。  相似文献   

11.
李从军先生提出了李白卒于广德二年(764)的新说。兹补证如下: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中“闻命之后,君亦逝矣”二句说明,李白是在听到广德二年代宗任命他为左拾遗的诏令之后去世的;唐代著名画家韩干与李白生活在同一时代,作画重视“逼真”、“形似”。他所作的《李白封官图》是广德二年李白受命为左拾遗时的“新闻画”  相似文献   

12.
张大千是中国20世纪画坛上的大师,文章聚焦张大千画作中画款书法与绘画的关系,从画款书法与画作的结构和画款书法与画意的关系方面进行讨论。他的画款书法以绘画为主体,既服务于视觉的审美,又将自己对人生、对绘画的情感及观点融汇其中,在构图美的基础之上自然而然地造就了画境之美,形成了诗书画的完美结合,艺术的审美意境获得无尽的延伸和拓展。  相似文献   

13.
“用典”名称的由来,肇始于元人王构的《修辞鉴衡》。但是,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才有金兆梓氏重提“用典”这一名称。之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沉寂,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赵克勤在论及古汉语修辞法时才再提“用典”一语,并将其作为古代汉语修辞法的一种。在此之后,又无人再提“用典”这个名称了。20世纪90年代,笔者在博士论文《委婉修辞研究》中明确定义说:“用典’,是一种运用古代历史故事或有出处的词语来说写的修辞手法。”到了21世纪初,笔者在所著《修辞心理学》中,又进一步阐发了这一定义。  相似文献   

14.
《秋颂》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所创作的颂诗之最后一首。在这首诗中,济慈突破了其早期诗歌对想象力的强调,从“亦真亦幻”发展到“真即是美”,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交融,最终回归自然的主题。同时,《秋颂》达到了自然动人的美学境界,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宋徽宗赵佶始创画面题诗以后,这种风气,在南来并没有盛行起来,直到元代,其风大昌。有的画家,甚至每画一幅必题诗其上。王士说过:“倪云林每作画,必题一诗。”(《带经堂诗话》卷二十三)所以,元代题画诗比较多,顾嗣立《元诗选》、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较为集中地收录了这类作品,各家别集中亦可检得。元代画面题诗蔚然成风,这与元代画学鼎盛密不可分。董其昌在《画掸室随笔》中说过:“元时画道最盛。”张丑《清河书画航》也说:“近世谈画,例推元人为第一流。”元代画家于绘事毕工时,兴到神来,每每挥毫儒墨,题诗于画上一…  相似文献   

16.
传统训诂大多认为“鲤”和“鳣”是同一种鱼。其实不然。“鲤”是今鲤鱼,“鳣”是今中华鲟。这种错误的根源在于误读《尔雅·释鱼》“鲤鳣鳢鲩鰋鲇”条。  相似文献   

17.
蔡宁 《金陵瞭望》2005,(11):50-50
十二生肖属相之一的鸡,与“吉”谐音,且雄鸡司晨报晓、雌鸡生蛋孵雏,自个和谐亦与人和谐,自古以来为人们所喜爱。历代花鸟画家擅爱画鸡者不乏其人,当代著名书画家、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陈大羽生前瀚墨画鸡,气象叱咤海内外,堪称一代画鸡大师。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众多的旅美画家中,陈雄立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不仅出版了《陈雄立画集》、《陈雄立新作选》、《陈雄立旅美画选》等精品集萃,而且有《画鹿技法》,《陈雄立画作评析录》等专著传世。他的作品先后在澳大利亚、泰国、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展出,其精品还被各国政要和博物馆收藏。  相似文献   

19.
个性是艺术的灵魂,《石涛题画集》中说:"笔墨乃性情之事,于依稀仿佛中,有非笔墨所能传者。"性格是与生俱来的,同一个表象特征,同一词、句、笔、墨,乃至思维、行为,既是成功的优势,又是不足的缺陷,优出于斯,悲亦出于斯也。一旦失去这种统一,个性差异就不存在了。人非其人,画难为画。文如其人,画如其人,概是于此。"米之颠、倪之...  相似文献   

20.
元代“田令”形式构成复杂多样,据文献所载其形式来源有皇帝圣旨条画、诏书、条格,以及中书省、御史台、枢密院各系统呈文等,具有明显的临时性特征,学界对此尚缺乏系统研究.元代“田令”在总体上不具有统一“令”的外在形式,主要散见于《至元新格》《通制条格》《至正条格》以及《元典章》等法律文献中.考察元代“田令”的形式构成,对认识元代法律形式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