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论》中的一些经济范畴,不仅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而且也存在于社会主义经济中。我们不应该轻易抛弃这些范畴。这是《资本论》研究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斯大林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曾经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中不少的真理,但是,他对《资本论》中某些范畴和某些原理所作的论断,是值得讨论的。例如,他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必须抛弃剩余价值、平均利润率范畴,“也必须抛弃从马克思专门分析资本主义的《资本论》中取来  相似文献   

2.
卿臻 《理论界》2003,(5):7-8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近几年的传媒和教科书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之阐述都是引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中的著名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对此论述,有的人说是其强调人的经济解放,有的人说是其强调政治解放。那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经典作家是曾经怎样论述这个问题的?邓小平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阐述这个问题的?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去理解经典作家和革命导师的观点呢?1、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说,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国家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土地也成了公有财产。这时级差土地收入是否存在,过去学术界经过讨论,已经肯定下来。那末绝对地租还有没有呢?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新课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不论地租有什么独特的形式,它的一切类型有一个共同点:地租的占有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而地租又是以土地所有权,以某些个人对于地块的所有权为前提。土地所有者可以是代表公社的个人,……”这就告诉我们,哪里的土地所有权需要以经济形式来表现自己时,就可能有地租出现。而这种土地所有权,意味着某些人对地球的某一部分有所有权。这种情况,即使在有共同体的地方也可能存在。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这是大家熟悉的列宁的著名论断。近来,我国理论界常常引用这个论断来阐明某些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大问题。但是,对这个论断本身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认为这个论断表明社会主义“是从有阶级向无阶级过渡的社会”。第二种,认为这个论断表明列宁  相似文献   

5.
<正>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许多论著中都提到要"消灭旧的分工".但"旧的分工"这个范畴到底应当怎样理解,它的内涵是什么.弄清这个问题,是有一定的学术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首先有必要弄清"旧的分工"范畴的提出及其基本涵义.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早期著作如《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消灭分工"的思想就已经明确提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就是要"消灭分工","消灭劳动".但这时谈消灭分工,还没有明确表述为消灭旧的分工.此后不久,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则明确地阐述了消灭旧的分工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前提条件之一.他指出、"现在已被机器动摇了的分工,即把一个人变成农民、把另外一个人变成鞋匠、把第三个人变成工厂工人、把第四个人变成交易所投机者的这种分  相似文献   

6.
朱剑农早在30年代就开始致力于农村经济和土地问题的研究.他在1939年至1944年间,先后在《时事类编》、《经济汇报》、《新中华》、《东方杂志》、《财政评论》、《四川经济季刊》和《中国农民》等刊物上发表大量有关土地和地租的论文,揭露国民党土地政策的反动实质及其"土地专家"对农民的欺骗宣传,阐明了我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一系列正确主张.解放后,尤其在六十年代初以后,朱剑农又着重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地租进行了富有成果的研究.他先后在《江汉学报》、《学术月刊》上了发表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级差地租》、《再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级差地租》以及《有关农村人民公社级差地租的几个问题》等论文,论证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因消灭了土地所有权的垄断,绝对地租随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这一论断,是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观、全面地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前提。 然而,当前学术界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解,还存在一些理论上的偏颇或困惑。  相似文献   

8.
对于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级差地租这个事实,现在多数人都承认了。至于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绝对地租这个问题,恐怕现在多数人是作否定的答复的。我个人经过初步探索,是同意和主张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绝对地租的,现根据学习《资本论》的体会,谈一些不成熟的意见。社会主义存在绝对地租的根本原因通常有一种误解,似乎只要废除土地私有权就不再存在绝对地租了,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告诉我们的是,只有废除一切土地所有权,才能消灭绝对地租。什么叫绝对地租?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存在而必需支付的地租,就叫绝对地租。不支付绝对地租,就意味着土地所有权的废除。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不支付地租就能按普通利润来增殖他的资本这一事实,对土地所有者来说,决不是把土地白白租给租地农场主并如此慈善地给这位营业伙伴以无息信贷的理由。这样一个前提,意味着土地所有权的取消,土地所有权的废除。而土地所有权的存在,正好是对投资的一个限制,正好是对资本在土地上任意  相似文献   

9.
城市地租论     
城市地租是地租范畴的重要一部分。马克思没有明确提出过城市地租这一概念,但在《资本论》的地租篇里,详尽讨论了建筑地段的地租,并把城市地租逻辑地包含在建筑地段地租之中。城市地租主要表现为城市加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地租,它们共同的特征都是对土地空间的利用而必须交纳的地租。马克思指出:“不论什么地方,都要为使用地皮(工厂建筑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1992年春在深圳期间,对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作了论断,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制度,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个论断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极其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颁布实施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是一个既有理论指导性,又有实际操作性的重要文献.尤其是《纲要》指出:“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这一重要论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就这个问题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正>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不仅明确地指出社会生产包括了精神生产,而且明确地指出精神生产就是“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它“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语言中”。其后,马克思在《资本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中,把自然科学及其应用方面,也归在精神生产这一领域之内。可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精神生产问题有过不少论述,这就给我们研究精神生产问题指出了原则性的东西。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写出有关精神生产方面的专著,更没有专门为我们社会主义精神生产问题留下对号入座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精神生产的一般原则,在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农业地租是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课题。科学地阐明这一问题,对于指导我们制订正确的农业政策,完善农村联产承包制,有很重要的意义。 自从五十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就有不少同志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地租的理论,来探讨我国社会主义农业地租问题,并形成了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曾明确指出,地租是土地私有制的产物,社会主义消灭了土地私有制,所以,地租也随之消失。另一种观点认为,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形式,社会主义尚存在土地所有权,所以,也必然存在地租。这两种观点都把地租同土地所有权相联系,这是正确的出发点。但我认为,这两种对社会主义农业中是否存在地租作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观点都不符合我国农业土地经营中的客观经济关系。因而都是值得研究的。经济理论概念是现实经济关系的理论表现。不符合客观经济关系的理论观点就不能认为是真理性的认识,就应当否定利作进一步的新的探索。目前对社会主义地租问题的研究要从两方面深入:一是  相似文献   

14.
一提到社会主义本质 ,人们就想到邓小平的著名论断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好像社会主义的本质只是经济方面的规定性。从历史的角度回顾经典作家的论述 ,可以概括为 :在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性中 ,经济规定性是根 ,政治规定性是干 ,而文化规定性即人的全面发展是魂。  相似文献   

15.
地租问题是土地制度建设中的一个现实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的土地制度建设已日益提到议事日程。与此相应,经济理论界对地租的研究也已从社会主义是否存在地租进入到了如何具体计量和征收地租等操作性政策的探讨上。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我国经济理论界在社会主义地租产生的条件等基本问题上并没有取得一致的认识,这将影响我国土地制度建设的进程。因此,全面认识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对社会主义地租的产生条件作进一步的探讨,在目前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鉴于社会主义地租问题上的认识分歧主要在于绝对地租,因此本文的讨论集中从绝对地租方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在92年初的南巡谈话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出了明确的概括,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这一论断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建设推向了新的高度,是人们目前对社会主义所能达到的最深刻的认识。这一论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对这一论断的理解上,人们的观点并不一致。如有的人认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有的人认为只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还有的人认为,邓小平同志在论述中没有提到“公有制”和“…  相似文献   

17.
读了袁宏毅同志《关于“物质”定义的探讨》一文(以下简称《探讨》,载《内蒙古社会科学》1981年第4期)觉得文中提出的问题,即如何分别理解、定义辩证唯物主义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物质范畴,是很有意义的。我不避见识之浅陋,加入这一讨论,以求得同志们的指教。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经典作家对物质范畴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中的异同,可以说并没有十分明确地、具体地划分。在他们的一些著述中多次谈到这一范畴时,都是就整个哲学体系而言的,既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又具有认识论的意义。我国一些哲学教科书比如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中,关于物质范畴的定义是这样的:“物质是不依赖于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学界在马克思主义理解上讨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马克思主义为何物("马克思主义不是"三个组成部分)"的讨论,这里涉及的是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①另一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何伟先生的《斯大林模式今天怎样影响我们》(《炎黄春秋》2010年第8期)与徐崇温先生的《论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区别》(《红旗文稿》2010年第8期)的争论就突显了这个问题。以上都涉及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何文指出徐文"主要内容是讲民主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但对‘科学社会主义’只字未提。可是文章标题中用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这两者是同义语、还是有区别,就不得而知了。"何伟先生不同意徐崇温先生的观点,用斯大林模式不是科学社会主义来回答,也未讲科学社会主义是什么。这里涉及两个范畴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辩论清楚:一个是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这里涉及的是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的问题;另一个是议会民主的问题,它涉及的是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前者是后进的民族或国家如何跨越发展的问题,后者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议会民主的条件下如何演进的问题。这是两个范畴的问题,虽然都涉及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但它们各自遵循的是不同的规律。在讨论中,使两个范畴的问题混淆,就影响了我们的理论思维,造成理论的混乱。为此,我们分开来讨论。本文先讨论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及其规律问题,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苏论战源于中苏两党关于社会主义及其建设道路的不同理解,主要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出现的一些新变化的认识差异,特别是当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独具特色的新成果之后,中苏两党便按各自的角度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断,并据此相互指责与批驳。  相似文献   

20.
《社会科学研究》编辑部和《探索》编辑部于11月11—13日,在重庆联合召开了“学习、宣传、贯彻十四大精神理论研讨会”。在会上,成渝两地的部分专家学者围绕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与会者一致认为,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实践过程和理论上最重要和最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十四大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一大贡献。它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等一系列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