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区博物倌保存的《弥勒会见记》是我国唯一的一本比较完整的回鹘文写本文献。自一九五九年出土以来,一直沉睡至今。近年来,自治区博物倌古文字研究室维吾尔族古文字研究工作者斯拉菲尔·玉素甫等同志对这份珍贵历史文献资料进行了研究。他们首先将回鹘文《弥勒会见记》按叶逐行进行了转写,然后又根据转写翻译成维文和汉文。转写和维文译文发表在本刊维文版一九八二年第四期上;回鹘文原件第二章第五叶正面影印件附在本文之后。这里仅刊载回鹘文《弥勒会见记》第二章简介和汉文译文,以供对《弥勒会见记》有兴趣的读者对照参阅。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收藏着部分回鹘文文献。本文介绍俄罗斯学者Л.Ю.吐古舍娃的生平及其对俄藏回鹘文文献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敦煌吐鲁番回鹘佛教文献与回鹘语大藏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敦煌藏经洞和吐鲁番等地发现大量回鹘语佛教写本和印本残件,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简要探讨了回鹘佛教的四个来源粟特佛教、吐火罗佛教、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其中汉地佛教影响最大.其次,介绍了回鹘佛教文献的书籍形式、佛典翻译家,如胜光萨里都统、Prujnarksita、安藏、昆尊萨里都统、笨雅失里、桑伽失里、迦鲁纳答思、阿利雅·阿恰利雅等.第三,对已经整理刊布过的90余种回鹘佛教文献按非大乘文献、大乘文献、论藏文献、汉文疑伪佛经、秘宗文献和其它佛教著作等进行了分类并给出佛教文献名称及其对应的梵文或回鹘语形式等.第四,从回鹘语佛教的来源、回鹘语佛教文献的形式、回鹘语佛典的结构体系和形成过程等方面探讨了回鹘语大藏经存在的客观性及其提法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回鹘文文献大部分缺乏准确而具体的时间纪年,而回鹘文本《观世音本尊修法》有详细的时间纪年,因此极为珍贵。《观世音本尊修法》是元代藏族高僧噶玛拔希所创作的藏密经典,其回鹘文本由畏兀儿翻译家本雅失里译成。本文利用回鹘文文献、藏文史籍以及汉文史料,详细考证了该文献的刻印年代,并论述了作者传奇般的生平事迹。  相似文献   

5.
我国学者阿不都热西提·亚库普新书《回鹘文般若婆罗米多文献研究》(Prajnaparamita Literature in Old Uyghur)作为德国柏林科学院吐鲁番文献研究中心的丛书《柏林吐鲁番文献研究》第28卷于2010年在比利时Turnhout市Brepols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6.
正此书列为阿不都热西提·亚库甫主编《古代维吾尔语诗歌集成》的第五卷,2015年1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博士为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书中他研究了三件回鹘文诗体注疏(《〈入阿毗达磨论〉注疏》《金华钞颂疏》《五更转颂》)和四种回鹘文韵文作品(《字母诗》《千字文》《华严经》和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出土的编号为B128∶18的韵文长诗及与之相关的山西博物院藏回鹘文《天地八阳神咒经》跋文),书  相似文献   

7.
<正>付马博士新著《丝绸之路上的西州回鹘王朝:9~13世纪中亚东部历史研究》2019年5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以840年回鹘西迁后建立的西州回鹘政权以及这一时段的丝绸之路为主要研究对象,除导论部分"西州回鹘史:史料与研究状况"外,正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前史:东部天山地区进入回鹘时代;第二章西州回鹘建国史的重构;第三章回鹘不是"突厥"——回鹘文献中的"突厥"与回鹘的族群认同;第四章回鹘时代的北庭、西州与伊州;第五章回鹘时代  相似文献   

8.
本文例举了9件俄藏、中国藏西夏汉文文献释读中的错误,并指出《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献中汉文文献释录》列为待考的三组佛教文献出自(疋)续藏第47册No.0794《瑜伽论劫章颂》,另一组出自元代无名氏《小张屠焚儿救母》第三折.  相似文献   

9.
回鹘佛教最初深受吐火罗佛教的影响。回鹘语《阿离念弥本生经》敦煌本属于现存最早的一批回鹘佛教文献写本,应是译自一种吐火罗语版本。回鹘语吐鲁番本较敦煌本晚出,在细节上显示出一些不同之处。将敦煌本的内容与现存龟兹语本、焉耆语本的平行文本进行比较可知,回鹘语本很可能以龟兹语本为母本,参考焉耆语本译成。比较敦煌本与吐鲁番本的一些细节可知,后者在翻译上更加贴近原文。10世纪末至11世纪,佛教取代摩尼教成为西州回鹘的国教,回鹘佛教徒抄经、译经活动进入高潮,一些先前译成的佛教文献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改良的译本;同时,汉文佛经逐渐取代吐火罗语佛经,成为回鹘佛教徒译经的主要来源。吐鲁番本很可能产生于这一时期,它既是回鹘佛教进入盛期的产物,也是吐火罗佛教在回鹘佛教中最后的遗存。  相似文献   

10.
百年来回鹘文文学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吾尔族是一个富有文学传统的民族 ,历史上曾涌现出大量的文学作品 ,内容丰富 ,体裁多样。以其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代 :鄂尔浑时期 (840年漠北回纥汗国灭亡以前 ) ,佛教、摩尼教、景教在回鹘中流行时期和伊斯兰教时期。本文所述仅指第二个时代。其特点有四 :1 .文学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深受佛教、摩尼教的影响 ;2 .所使用的语言为回鹘语 ,文字主要是回鹘文 (本文所述不包括用回鹘文撰写的具有伊斯兰教色彩的文学作品 ,如《福乐智慧》、《先知传》、《升天记》等 ) ,仅有少量文献用摩尼文或其它文字书写 ;3.几乎没有传世…  相似文献   

11.
况周颐词学文献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克强 《文史哲》2005,(1):97-102
况周颐为晚清词学四大家之一 ,其词学论著除《蕙风词话》之外尚有《香海棠馆词话》等十余种。《蕙风词话》是在其他词话的基础上编定的 ,况周颐改变早期各种词话无主题、无次序的状况 ,根据主题的需要设置理论框架 ,对各种词话加以取舍、编排和改动。况周颐《蕙风词话》之外的词学文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丰富了况周颐的词学理论 ,扩展了况周颐的词学研究领域 ,还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学术研究的第一步,就是搜集研究材料,细心地排除时间的影响,考证作品的作者、真伪和创作日期.很多学者费了大量的心力和功夫来解决这些问题;尽管如此,文学研究者却必须认识到这些努力仅是最后的研究工作的起步.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勘于阗文书和敦煌石窟遗书的基础上,探讨了吐蕃文书Pt.1188《敕命委任状》和Pt.1082《致归义军仆射张淮深书》的写作时间和作者,勾勒出甘州回鹘汗国的早期历史。认为,甘州回鹘政权的第一代可汗登里可汗就是太子狄银,也就是唐昭宗册封的天睦可汗。907年左右,甘州回鹘政权日趋稳定,势力逐步强大。  相似文献   

14.
胡宗懋为永康籍著名刻书家和藏书家胡凤丹第四子,少承父教,喜搜罗乡邦文献,竭尽平生精力完成其父夙愿,辑刻<续金华丛书>一百二十册.此后又继续搜集金华一地之典籍,辑刻<金华经籍志>八册,对于较完整地保存地方文献做出不朽贡献.本文试从其刻书背景、刻书过程、刻书贡献、时人评价方面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5.
单位制度是中国城市社会的基本制度,许多研究者注意到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从这个角度研究中国社会可以得出有关中国社会结构的本质结论,也可以显示出中国社会结构与西方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股市波动之谜研究文献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的高波动不能被有效市场理论所解释,有学者称之为“股市波动之谜”。股市波动之谜研究的是股价变化,即股市收益率的方差。最近十多年,解释股市波动之谜的学者很多。他们分别从含有一个代表性行为者的均衡模型,含有不同行为者的均衡模型,行为金融学模型等三个角度来展开的。在中国还没有学者尝试用一个统一的资产定价框架来解释中国股市风险溢价和股市波动。  相似文献   

17.
汤漳平 《中州学刊》2007,(6):189-192
20世纪以来,在楚辞研究的几次热潮中,《离骚》既是研究的热点,又是争论的焦点。众多地下考古文物与文献资料的发现,为楚辞研究提供了最直接的第一手材料,从而使以往争议不休的问题得到了有说服力的结论。出土文献与《楚辞.离骚》关系最密切者有五个方面:1.《离骚》的作者;2.楚国的族属;3.屈原的生年;4.巫文化内容及人物形象研究;5.关于龙凤意象与图腾崇拜。  相似文献   

18.
维吾尔族歌舞因具有鲜明民族特色而举世闻名。将其独特的民族风格运用于歌舞剧表演则是对我国西部民族文化与民间艺术的一个巨大创新,而将台词、剧情、感情与民族歌舞进行完美结合亦是时代要求。在此。探讨新疆民族文化艺术对维吾尔族歌舞剧的启蒙作用,歌舞剧三者中歌、舞、剧三者的认识以及歌舞剧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要求维吾尔歌舞剧的表演进行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张琳 《学术探索》2007,(2):29-34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是三农问题中的重要一环,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进展。我国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也提出了有益的见解。从农村公共物品的制度外筹资与供给、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农民需求表达机制、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供给主体、农村公共物品提供与政府责任等四个研究视角出发,梳理近几年学者在此问题上的讨论和研究成果,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目前此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在于对农村公共物品的界定、供给模式、消费阻力、需求表达、监督机制、如何正确处理增加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减轻农民负担的关系、相关配套改革等方面尚且缺乏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