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非营利组织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中国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转型时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政府职能的分化和市民社会的培育,为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本研究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推动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四种主要力量,即政府、社会、市场及国际组织,并在此基础上对非营利组织进行了归类,形成对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进行分析的新基础,进而探讨了不同类型非营利组织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非营利组织既非政府,也非企业,它的社会职能是生产准公共物品,以造福社会.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必须根据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从自身的社会职能和现实职能的方式出发,建立经济的产业化、方向的非营利、管理的行业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非营利组织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现实的社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非营利组织的良性发展。需要寻求有效途径,积极构建和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保障非营利组织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的非营利组织面临着合法性、组织能力和公信力等困境,这些困境可以通过社会资本加以分析和诠释。为此,可以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去探讨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策略,即社会资本的投资策略。社会资本的投资可以从合作规范、社会关系网络和信任建设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弥补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不足、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以及社会服务活动的参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非营利组织在新时期社会建设中应积极拓展发展空间,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积累社会资本,增强整个社会公民主体意识并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外在环境变迁的影响,非营利组织面临着成本增加、捐赠和资助减少,营利性公司成为竞争对手等威胁,越来越多的开始向商业领域拓展。通过对非营利组织商业化产生的原因、商业化的途径,以及商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与防范等问题的初步探讨,初步回答了非营利组织如何使得利润产生行为与组织的使命相结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社会企业游走于公益与营利之间,采用市场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公益目标,成为社会治理体系中的有机组成要素,是节能型社会建设的制度创新。在节能减排领域,发达国家社会企业有着成功经验,而我国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还是空白领域。社会企业是北京市节能型社会建设的创新机制,实现节能型社会建设主体结构创新、资源动员形式的创新,以及节能与发展目标的创新性结合。北京市发展社会企业有着必要性和可行性,需要制定相应促进策略,使北京市节能型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8.
非营利组织被称为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的一场“全球结社革命”。非营利组织具有自我道德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的双重功能,在以人为本、公平正义、人道主义、民主自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对社会和他人具有强烈的道德启迪或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现状,在借鉴国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认为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在政府主导下的被动发展模式不能适应其长远发展的要求,并从宏观上构建了一套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模式,同时结合我国非营利组织目前的发展环境,提出了其具体发展的渐进式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社团群体,要达到这个治理目标,一方面,围绕合法、诚信、使命、效率、绩效提升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以恢复和增强社会信任度.另一方面,在组织内部设立对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在未来社会,诚信的非营利组织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1.
按照西方福利多元化理论,福利供给主体系统包括家庭、社区、社会组织、市场和政府。认为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民工的家庭、市场、政府、社区这四大福利供给主体均因各种原因未能承担相应主体责任,导致农民工对社会福利产生较大的需求缺口,从而催生了社会组织这一新生主体。对社会组织这一农民工福利供给主体产生的原因、现状和发展瓶颈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数众多的非营利组织已经活跃于社会的各个角落,日渐彰显其多样性、草根性和及时性的公共服务供给优势。传统上,非营利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主要局限于扶贫助弱、环境保护等较为被动的领域,实际上,倡导公共议题、发展公共政策、促进公民精神正日益发展成为非营利组织的“精华功能”。因此,必须从一个更为平等的协商、合作和伙伴的策略途径,来构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协同提供公共服务的关系类型,通过共同参与、沟通协调和信任互赖等机制来释放非营利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潜力,使各种社会资源得到最妥善有效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福利变迁下养老服务中非营利民间组织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从20世纪末开始了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在人口老龄化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之下,养老服务体系已进入以社会化为重要特征的重建阶段,西方社会福利私营化等新的福利理念及实践对中国福利改革有多方面的借鉴意义,专业化已成为社会福利政策发展和实务操作的主要去向,非营利民间组织在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其地位可从效率和责任层面以及人文主义和成本效益层面来理解.政府应从对非营利民间组织的政策扶持和民间组织建立评估机制这两个主要的制度方面着手积极发展民间组织,促进养老服务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4.
社区非营利组织具有区别于政府组织、经济组织和其他非营利组织的特征。社区非营利组织作为社区发展的主要力量,在社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在现代社区的发展过程中,社区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服务、社会参与、社会民主、社会控制和社会稳定的功能正在日渐显现。  相似文献   

15.
当今经济环境下,非营利组织取得迅猛发展并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非营利组织存在理论的综述,从全球问题与危机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支出的费用下降、全球劳动力过剩等方面讨论了非营利组织形成与发展的动因。  相似文献   

16.
试图探讨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型时期,面临社会保障需求的多元化转变,非营利组织作为一股新兴力量构建“合作主义”的社会保障模式的必要性,并且分析了现行的制度环境需做出的相应转变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必须获取提高经营效率和实现国家使命的“两全其美”效果的“新常态”时期.每一家国有企业都必须回答两个问题:“如何经营得更有效率?”以及“如何做出让全民和国家更满意的贡献?”各类企业都是工具性组织,各有各的用处,各有各的长短.在技术创新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应各居其位,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公共价值和国家使命性.这种公共价值和国家使命性,不仅基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而且缘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国有企业要体现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总体意图,推动整个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混合所有制是一个希望获得优势互补和劣势消减的“两全其美”效果的设想.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关键不在于要理论上争辩出个是非曲直,而是在于要实践上取得扎扎实实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