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被历来研究者统称为"问题小说"的1919-1921年小说创作中,蕴涵了小说创作思维模式从近代转向现代的发展过程.在廓清"问题小说"概念的同时,也触摸到了小说创作中思维模式转变的脉络.联想思维在小说结构中的普遍运用,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是这种转变实现的标志.除却社会、历史因素,<随感录>等白话报刊散文的盛极一时对这种转变实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宋代对<诗经>"思无邪"阐释的演变,反映了诗歌阅读中的作者中心向读者中心的转变,这种转变具有丰富的读者反应理论意义.同时,这种阐释的变化也体现出注重伦理教化与遵循批评者建立规范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3.
高校的办学理念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实现现代化转变.这种转变应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确立产业意识,发展第一生产力;加强人文教育,参与文化竞争;确立师生的主人翁地位,强化领导的公仆意识.  相似文献   

4.
教学模式:从"广播式"向"交互式"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信息传播的视角剖析教学模式后发现,学校课堂教学必须实现从"广播式"向"交互式"方向的转变.在论述教学模式演进历史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学习)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正统法律思想实现了从儒学向理学的转变,这一转变有其深厚的社会历史原因,也符合思想史发展的内在逻辑.朱熹等理学家在其中所营造的"主题氛围"及其产生的"共识效应",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6.
清末以来,西方各种思想学说传入中国大多发生了"转变"和"调适".梁启超的功利观就是一种基于"群己和谐"的功利观,在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盛行的清末,梁的功利观中明显强调"集体利益",是一种以群体为本位的功利现,这与西方以个人为本位的功利观不同.粱启超功利观的这种转变和调适的原因,既有其受日本相关学说及西方学者对边沁功利学说修正的影响,又有其受中国传统文化"功利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蒙的文学观念经历了由为“政治中心”时代立言到为“市场经济”时代注解的悄然转变。这种转变 ,一方面有着时代历史发展的原因 ,另一方面则导源于其求新、求变的文学理念。  相似文献   

8.
云南方言"K-VP"问句来源及其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VP"问句是两种正反问句中的一种,这在江南一带和台湾汉语都有,在东南亚个别语言中也有.而这种问句的地理上分布在云南最为集中.云南方言的"K-VP"问句具有语言类型学的意义.云南绝大多数少数民族语言没有这种问句,云南周边其他省也没有这种问句,云南方言的"K-VP"问句是历史上汉族移民带来的.云南也有少数靠近外地的地区存在两种对立问句形式,而两种问句其时间层次应当不同.纳西语有"K-VP"问句,这也许是历史上受汉语方言的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运用现象学理论对网络聊天这种新的互动行为的"真实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澄清一般公众和研究者视野中对网络空间这一实在的双重偏见和误解,并时网络聊天这种交流行为做出冷静、客观的评价,拓宽新的科技发展历史情境下的"真实"概念的认识范畴.  相似文献   

10.
考察整个中国传统文学史,即可发现其文学发展上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古时候很长期间,以诗为中心成就盛大的发展,而到某一时期,其发展停滞,显示失去自己文学传统的现象,传统的丧失,自然带来创造和发展能力的丧失.据此如果将中国文学史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应称前时期为"古代",后时期为"近代"."古代"转变为"近代"的时期为北宋末年(1126)前后,这时不但在文学,整个中国文化都开始变化.这变化从安史之乱开始发动,发动这变化的是当时中国周边异族的影响与压力.又南宋的新儒学也有反文学反文化的倾向,结果支持这种中国文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人类学的知识谱系中,人类经济行为与特定的群体文化观念紧密相连,即经济行为受不同价值伦理的塑造,同时,它又透过经济行为对群体认同的建构与表达产生作用。在商业实践中,甘肃临潭回商与藏、汉等民族形成密切的互动关系,其经济行为成为多方互动中建构和表达群体认同的重要媒介之一。  相似文献   

12.
优秀的创业品质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从徽商精神出发,深入探讨古代徽商商业精神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将徽商的"爱国、进取、诚信、开拓、和谐"的精神融入到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中,针对当前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课堂教育为基础、学生活动为载体、创业实践园为平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提高大学生创业品质的塑造。  相似文献   

13.
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它对地区发展模式、区内人口谋生手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存环境、地理位置、物产资源都是潜在的决定因素。研究晋商徽商兴起之原因,就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三言”“二拍”中的徽商生活与徽商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建设 《南都学坛》2003,23(6):70-74
“三言”“二拍”着力刻画市井百态,商人生活是冯梦龙和凌(氵蒙)初关注的焦点之一。它们反复渲染经商不易,明确表达了两位作家对于商贾生活的理解和对商人命运的深切同情。其中所描写的商人,尽管全国各地都有,但要角无疑是徽商,5部短篇小说集画出了他们的各种形象。这一个个艺术形象,映衬出一幅明代商人、尤其是徽商生活的多彩画面,这幅画面是对正史的重要补充。商人是人,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现实中人,所以“三言”“二拍”中的徽商形象,正反两方面角色都有,但正面人物明显居于多数,徽商中不乏正人君子,对于研究冯梦龙和凌(氵蒙)初的思想,这一点需要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5.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题材小说生动地展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商业活动及商业繁荣下的社会生活,可谓“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文章根据《三言》、《二拍》中涉及到的微商的相关故事,梳理出徽商在钱财方面的观念,阐释了他们在钱财的作用、如何获取钱财以及钱财的使用等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从回族语言看其民族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民族中,只有回族没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语。但经语言学协会的实际调查发现,其实回族使用的汉语很有特色,其间夹杂着很多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1]回族语言的这种独特性与回族的历史是有很大关系的。虽然伊斯兰教是回族民族认同的最重要因素,但是回族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作为表征民族性的符号,在其日常生活中运用的更加广泛。因此,以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为特色的回族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回族的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7.
在岭南社会历史文化条件下和经济活动中粤商形成了讲求实际、敢想敢干、灵活善变、迷信及淡泊政治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8.
徽商的兴盛、发展与徽商的文化理念有着直接的关系,徽商的文化理念主要表现为:崇尚儒家文化、信守以“诚信”为核心的商业道德、重视文化教育、追求高品位的艺术理念。  相似文献   

19.
大家上午好!第六届国际儒商大会在历史文化名城扬州隆重举行,会议将总结儒商经营成就、弘扬儒商价值文化,规划儒商事业未来,意义甚为重大,影响可期深远。承蒙会议主办方厚爱,邀请我出席这次盛会,并作主题发言,我深感荣幸。在此,我谨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会议的召开致以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20.
通过15方唐代本土商人墓志身份认定与寻绎,展现唐代繁盛的商业帝国面貌,真实还原唐代商人群体的社会地位及政治追求,揭示出商人向士人身份趋近的主流态势.初盛唐本土商人政治地位低微,墓主借用避世远隐"处士"之名隐藏贾人身份标签,志文中大肆炫耀墓主财富,透露出仕途无门的苦闷和身份认同的尴尬,商人表现出对文士生存方式、性情品行的效仿追慕.中晚唐本土商人的经济优势催生了其独立人格,商人墓主更显自信、理性、内敛,敢于与士族在文武官体制内争夺政治资源,同时墓主通过显示完整世系模仿士人墓志书写惯例,毫不避讳地在志文中坦露其对科举制度的不屑,财富力量消解等级制度,士商互渗对流模式正式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