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文莉 《决策探索》2009,(18):62-62
行政诉讼法第5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是,自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以来,大量的撤诉案件渚B是法院暗中协调的结果。笔者所在法院2006年、2007年、2008年行政案件的撤诉率分别为53.3%、52.4%、51.6%。行政诉讼的撤诉不外乎三种情形:一是在诉讼过程中,被告改变了原行政行为,原告同意撤诉的占80.28%;二是行政裁决案件中,原告和第三人达成和解,原告撤诉的占15.49%;三是原告起诉后,认识到行政机关的处理决定正确因而主动撤诉的占4.23%。上述情形,多数都是法院找原、被告或第三人“协调”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和经济的发展,裁判的"相对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案外人的权利受到裁判侵害的情形不断出现。为此,民诉法适当修改,相关解释也应运而生,本文将围绕《审监解释》第5条,浅谈保护案外人权利的必要性,并评价司法解释赋予案外人申请再审权的制度,进而结合其他国家的立法例,设想如何构建我国保护案外人权利的制度。  相似文献   

3.
行政诉讼第三人是行政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极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结合行政诉讼本身的特征加以分析,根据诉讼第三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不同地位,将其划分为行政主体型、行政相对人型以及行政第三人型,既保证了法律关系的逻辑连贯性,又便于法官判断,同时也有利于诉讼第三人明确诉讼自身权利,从而更好地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4.
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通过对善意取得构成要件的探讨,促使我们更加深刻理解该制度适用条件,使善意取得制度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关注,进而逐步建立健全我国完善的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包括让与人占有动产;让与人无移转动产所有权的权利;受让动产的第三人须为善意;受让人必须实际占有由让与人转移占有的动产;受让的财产必须是法律允许流通的动产。  相似文献   

5.
在现行的诉讼制度下我国环境司法面临诸多障碍:以实体权利的存在为要件的起诉标准使环境司法范围受限;以权利本位观为指导的环境诉权使环境司法启动困难;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为审查范围的行政诉讼制度使政府的部分行为游离于环境司法之外;以财产作为唯一对象的保全制度使环境司法缺乏力度。有必要建立符合环境案件特点的专门诉讼制度,克服现行诉讼制度对环境司法形成的障碍,促进环境司法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5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在司法实践中,为了规避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的规定,法院出面由行政机洪与原告“协商互让”,或由被告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原告申请撤诉获人民法院准许结案,从而导致了我国行政诉讼中的撤诉率一直居高不下。这表明,行政诉讼调解有实践需要且事实上存在,应当完整地构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将调解结案作为法定的结案方式作出规定,赋予调解书与判决书向等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事诉讼中第三人诉讼制度的确立,对于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保障第三人依法参加民事诉讼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但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对第三人制度只作了原则性的规定,致使司法界对此制度的认识不尽一致,司法实践带来诸多不便。为此,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现行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的概念、法律地位及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举证责任是行政诉讼证据制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诉讼双方当事人依“谁主张,谁举证”规则来承担举证责任。被告的举证行为并非举证责任倒置,原告对举证不承担败诉风险,只起到补强证据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子昭 《科学咨询》2005,(11):28-29
我国民事诉讼中第三人诉讼制度的确立,对于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保障第三人依法参加民事诉讼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但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对第三人制度只作了原则性的规定,致使司法界对此制度的认识不尽一致,司法实践带来诸多不便.为此,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现行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的概念、法律地位及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维护公共利益不受行政行为侵犯、实现法律秩序的价值在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中没有独立的位置,建立行政公益诉讼成为必要.而现行行政诉讼有关原告资格的规定,对行政公益诉讼无疑产生了限制.诉讼主体与权利主体有限的分离已是世界各国诉讼立法的趋势,为适应社会发展与保护公共利益的需要,笔者认为,应当建立诉讼主体与权利主体有限的分离公益代表人制度.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相关法律的不健全使环境保护的形势更加严峻。环境公益诉讼是国外普遍应用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在国外已经趋于完善。目前,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范围在我国学界有很大争议,但主要围绕检察机关、公民、环保非政府组织三类是否可以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为题展开。本文结合全国首例环境公益行政诉讼,分析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范围。  相似文献   

12.
在现行的公司法和民事诉讼法框架内出现了难以合理确定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的困境。而公司是股东代表诉讼中真正的权利人,因此当股东提起代表诉讼后,公司可以申请参加诉讼。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来确立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为辅助人。  相似文献   

13.
邵世伟 《决策探索》2014,(11):20-22
2014年5月15日,中国首例冷冻胚胎继承权纠纷案在江苏宜兴法院一审宣判。原告沈新南起诉他的亲家,要求继承儿子沈杰和儿媳身亡后留下的冷冻受精胚胎。 四位失独老人为争夺子女留下的冷冻受精胚胎诉诸法院,一审却以原、被告双方均无法获得继承权收场。失独老人之痛以及冷冻胚胎管理法律上的空白,均可在这起诉讼中一窥端倪。  相似文献   

14.
西方国家在民事公益诉讼中,普遍认同检察机关、社会团体的原告资格,英美法系国家还赋予公民个人在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传统的当事人适格理论已不能满足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确定的要求,而诉讼信托理论恰能给予合理的解释。对检察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进行类型化分析基础上,建议应赋予这三类主体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郭枫 《管理科学文摘》2009,(20):272-273
对被执行人到期债权的执行也称代位执行权,是指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但对本案以外的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申请执行人或被执行人的申请,对该第三人的财产进行强制执行。为了缓解执行难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300条规定“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但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的,人民法院可依申请执行人的申请,通知第三人向申请执行人履行债务,该第三人对债务没有异议,但又在通知指定的期限内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执行。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讼师可谓历史悠久,意蕴深长。“讼师”抑或“讼棍”——讼师的重新定位,“兴讼”抑或“助讼”——讼师职能剖析,“厌讼”抑或“畏讼”——中国传统民众的诉讼抉择,这三个问题的厘清,是对讼师形象的重塑,同时亦将有助于透过讼师这一视角,拓展至整个中国诉讼制度史、中国刑法史的观察。  相似文献   

17.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是指检察机关对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政违法案件,在没有行政相对人或相时人不愿、不敢起诉的情况下,代表国家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以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制度。公益诉讼不等于公诉,它既可以由国家授权的检察机关或政府机关代表国家提起公诉,也可以由利害关系人以国家授权机关的名义或个人的名义提起诉讼。在我国,检查机关作为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具有突出优势。  相似文献   

1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1条规定了在涉及专门知识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可以申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庭审.这一规定是我国的专家辅助人制度,但是法律对专家辅助人尚无系统规定,学界争论不一,也给司法实践带来了困难.本文尝试在专家辅助人概念、诉讼地位、专家辅助人制度的立法比较和必要性等方面对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进行分析,指出我国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相似文献   

19.
行政诉讼法第5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是,自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以来,大量的撤诉案件,都是法院暗中协调的结果。笔者所在法院2006年、2007年、2008年行政案件的撤诉率分别为:53.3%、52.4%、51.6%。行政诉讼的撤诉不外乎三种情形:一是在诉讼过程中,被告改变了原行政行为,原告同意撤诉的占80.28%;二是行政裁决  相似文献   

20.
怎样给行政诉讼被告下定义,如何确定适格被告的范围,《行政诉讼法》没有作出明确的概括性规定,学术界对此解释也不十分明确和统一。这严重影响了行政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给理论研究工作也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有必要对行政诉讼被告的定义与适格范围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一、行政诉讼被告的定义什么是行政诉讼的被告?《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作了这样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