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中介思维与科学生长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介”在黑格尔哲学中是一个普遍概念。黑格尔的《逻辑学》关于中介概念的定义,在使用中表现有多种含义。但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种含义,是关于对立面互为中介的思想。在黑格尔的逻辑体系中,中介的基本含义是居间联系、居间调解的意思。对立面互为中介则是其基本含义的一种引伸,黑格尔常借此来说明对立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他说:“举凡两个相异的规定或范畴的统一,并不仅是纯粹直接的或漫无规定性的空洞的统一,反之,必须认  相似文献   

2.
关于黑格尔的逻辑学和列宁的《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的研究,过去我们侧重于黑格尔和列宁的一般辩证法。我们认为,列宁对于黑格尔逻辑学的研究重点在于黑格尔逻辑学的概念论,在于扬弃黑格尔的认识和实践辩证法,这正是黑格尔和列宁的最有价值的哲学思想。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列宁在《摘要》中提到“黑格尔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萌牙”,黑格尔的这一“萌牙”和列宁对这一“萌牙”的扬弃,是较黑格尔和列宁的辩证法更基础的和更有价值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的《哲学全书》以《逻辑学》为首,紧跟《自然哲学》《精神哲学》这两门处于应用逻辑学地位的科学。黑格尔本人在《小逻辑》第十八节中早已明确指出,用并列的观点去看待各特殊部门或各门科学之间的关系,是不恰当的。显然,应该通过独特的逻辑方法,去揭示《逻辑学》与《自然哲学》《精神哲学》的内在联系。《逻辑学》前面的导论及序言,对黑格尔的逻辑方法作了重要而又简明的说明,其地位并不亚于《精神现象学》的那篇有名的长序。所以,我现在想就《逻辑学》的导论及序言,对黑格尔的逻辑方法作一点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的《逻辑学》系统地论述了辩证法思想,同时也论述了认识论的原理。列宁指出:“在黑格尔这部最唯心的著作中,唯心主义最少,唯物主义最多。矛盾,然而是事实!”(列宁:《哲学笔记》第233页)列宁还多次谈到黑格尔的著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重大影响,并指出“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一章。”(列宁《哲学笔记》第165页)对我们理论工作者来说,对黑格尔的逻辑学,不要一说是唯心主义著作就不加理会,而是要象列宁那样用心研究,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黑格尔《逻辑学》一书内容比较丰富,本文  相似文献   

5.
《资本论》的概念辩证法是批判继承黑格尔《逻辑学》的成果,它既以经济范畴的内涵式发展为知识外观,又自觉把范畴发展的真实动力奠基于历史活动之上——以非概念的历史来规定概念,因此是历史的内涵逻辑。探讨这种逻辑的真实意义,决不能机械地与黑格尔的范畴运动进行对比,而应是带着对内涵逻辑的深刻自觉,沉入到经济运动的固有节奏之中来进行。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哲学的主要代表著作,是两部《逻辑学》——即“大逻辑”(WISSENSCHAFTDER LOGIK)与“小逻辑”(DIE LOGIK)。从内容来看,这两部著作的讨论对象,实际上主要是属于传统哲学中的本体论和认识论范畴。而关于逻辑学,除第三部《概念论》中的“主观性”一篇以外,全书基本上涉及不多。正因为如此,罗素曾说:“逻辑照黑格尔的理解,他明确地说和形而上学是一回事;那是一种跟普通所说的逻辑完全不同的东西。”但既然如此,黑格尔为什么要把这两部与传统逻辑概念基本无关的著作命名为《逻辑学》?这究竟是由于他的谬误,还是由于确有更深刻的原因呢?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小逻辑》“导言”不是对其随后展开的逻辑学范畴、内容及阐述顺序的事先交代和理论规定,而是全面阐述其本人的哲学观;这既是真切理解黑格尔逻辑学的理论前提,也是准确把握其整个哲学体系的关键和要害。概括而言,黑格尔主要是将哲学理解为:哲学是“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哲学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理性和现实的和解”;哲学是“一个自己返回自己的圆圈”。  相似文献   

8.
黄亚清 《天府新论》1994,(5):40-43,50
再论黑格尔《逻辑学》的开端黄亚清(一)黑格尔认为,要确定《逻辑学》的开端是一桩十分困难的事。对于形而上学者来说,“开端似乎具有不可思议的性质”,如何确定科学的开端,曾引起近代哲学(形而上学哲学)的惊惶失措。一般来说,作为《逻辑学)体系的开端不外乎来自...  相似文献   

9.
所谓哲学运思就是哲人们关于怎样建立哲学体系的思考以及由这种思考所得出的基本要求。综观黑格尔的哲学论著可以看出,黑格尔哲学运思的基本思想集中在《哲学全书》的三版序言,导言[概论逻辑学的性质]以及作为《小逻辑》导言的“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逻辑学概念的进一步规定和部门划分”这些章节中,而《小逻辑》作为黑格尔哲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又明显地体现和表现了黑格尔哲学运思的基本特征。本文以分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资本论》的创作过程与黑格尔的《逻辑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马克思在创作《资本论》第一稿的过程中,曾写信给恩格斯说:“我又把黑格尔的《逻辑学》浏览了一遍,这在材料加工的方法上帮了我很大的忙”①。在《资本论》第一卷定稿以  相似文献   

11.
早些年,曾参与《〈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初探》书稿的校对,作为第一个读者,尽管评介此书力不从心,然而,还是觉得有话非说不可。 大家知道,《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以下简称《摘要》)是列宁《哲学笔记》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此书是列宁研究辩证法的读书扎记,因而给后人理解上带来了一定难度。近年来,国内陆续出版了一些解释性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教科书,都认为劳动创造了语言,然后劳动和语言一起推动了意识的产生。我认为这种提法和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和思想史一致的观点是相矛盾的,下面做一番浅述,不当之处,恭候同志们批评。黑格尔在《逻辑学》一书中,谈到过语言和思维范畴的联系,认为语言是思维范畴的表现。思维形式首先表现和记载在语言里,语言也总是包含着思维范畴。列宁在他的《哲学笔记》里,曾经对黑格尔的这番话产生联想,提出思想的发展史和语言的发展史是否同一或一致的问题,并把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 1.“本体论”曾被我们认为是马克思以前所谓旧哲学的一个范畴。黑格尔哲学就是一种比较完善的本体论体系。马克思自称为黑格尔的学生,可是,他没有简单地摹仿黑格尔再建造出一套唯物辩证法的本体论体系,当然更没有象黑格尔那样写出全面阐述自己的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唯物辩证法逻辑学专著。后来,列宁也是如此,他留下了伟大的《哲学笔记》,却同样没有来得及写出一部哲学全书。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是把辩证逻辑系统化、理论化的奠基人,是提出与传统逻辑(形式逻辑)不同的辩证逻辑的开拓者。他的代表作是《逻辑学》。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辑是黑格尔的辩证逻辑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其主要思想集中体现在马克思的《资本论》。列宁曾经尖锐地指出:“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1章。因此,半世纪以来,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理解马克思的!!”遗憾的是,距今将近一个世纪,列宁的告诫并没有引起我们学术界某些同志的重视。有的洋洋几十万言的辩证逻辑教材,对黑格尔的《逻辑学》和马克思的《资本论》不是避而不谈,就是轻描淡写,或者根据第二、第三手的材料进行不大确切的转述。所有这些说明,认真研究黑格尔的辩证逻辑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它的分析,概括、总结古今中外大思想家、大科学家的思维经验,无疑是一项重大而艰难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何新同志在其《简论历史概念集合》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新的逻辑范畴,即“历史概念集合”。勿庸置疑,它不但非常有助于对黑格尔逻辑学的深入探讨,而且非常有助于对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深入探讨;同时,对贯串在各个科学领域中的“未来学”的研究也将有不容忽视的意义。本文不是具体评价这个新逻辑范畴提出的意义,而是抱着使它臻于完善的目的提几点商榷、补充性的意见。请何新同志和其他同志指正。  相似文献   

16.
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心问题。 1、众所周知,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其实,黑格尔早就在其唯心主义的思辨中意识到了这一点。①他的主要哲学著作《逻辑学》反复论证的也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只不过是客观唯心主义的立场使他对此作了一种神秘的解决。他把既有客观的独立的存在,又具有认识能力,并能创造一切的绝对观念作为自己哲学的研究对象和构建自己哲学体系的基础。他的《逻辑学》范畴体系的形成,就是对  相似文献   

17.
简析黑格尔的“绝对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黑格尔的哲学仍是哲学史上最系统最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而“绝对理念”是这一体系的核心和基石,它是贯穿在黑格尔哲学各个部分的活的灵魂,是从有到概念整个逻辑发展的全系统,是一有机系统的整体。正如黑格尔所说:“唯有绝对理念是有,是不消失的生命,自知的真理”(见《逻辑学》下卷527页)。所以,要深入了解和把握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就必须探讨“绝对理念”这一重要范畴,对“绝对理念”的思想渊源、内容极其实质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而不能简  相似文献   

18.
《资本论》概念结构规定性初探———兼论生产劳动概念的全面理解杨平《资本论》研究方法的一大特色,是对一定概念范畴具有严格的结构规定性,这种概念范畴的规定性又由一般、特殊和个别三个层次结构使之形成逻辑严密的体系。学习《资本论》若不注意潜心研究马克思的这种...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在逻辑学中对有限性、无限性诸范畴及其关系的论述是受到关注的一个问题。它具体地展示了黑格尔是如何对传统哲学已有重要范畴进行辩证重构的,并为我们理解黑格尔辩证法总的内涵提供了一个极具典型意义的说明。国外不少学者对黑格尔的这方面见解很为看重,如E·科内斯认为:“有限与无限的辩证法构成了整个有论  相似文献   

20.
把握真理的精神首先是一种执着的理性精神。越是富有理性精神,人类对真理的探求就越能少走弯路。而理性精神的发扬与光大,正是人类正确把握自己的发展导向,逐步破除蒙在真理身上的尘埃的必然过程。在我们这样一个物质欲望被重新肯定的时代,对理性精神的追求就显得更为迫切艰难。彭燕韩、王克孝所著的《黑格尔<逻辑学>及其范畴辨析》(以下简称《辨析》)正是富有理性精神的一种表现。研究黑格尔,对于我们来说,并非易事。除黑格尔在人类思想文化史中所产生的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