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牝鸡之晨”一词始于《尚书》中的《牧誓》 ,是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重要的依据之一。“牝鸡之晨”针对的是商王朝存在“帚 (妇 )”这样一个阶层 ,她们人数众多 ,有特殊的身份和地位 ,在商王朝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称商王朝的“帚 (妇 )”为“商妇”。  相似文献   

2.
试论早商城址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早商 5座城址的始建年代、地理位置 ,结合文献记载指出 ,郑州商城是早商时期都城遗址 ,偃师商城大城是郑州商城的陪都 ,而其小城时期城址与垣曲商城、东下冯商城和府城商城均为商人灭夏、巩固统治设立的军事重镇  相似文献   

3.
有商一代城址中大型手工业作坊遗址分布于城址外围边缘 ,少量的小规模手工作坊处于城址内部边缘。这种布局规律体现了一定的城市环境保护意识。商代诸居址中的水井构造 ,反映出商人对水资源的重视和保护。商人对各种废物的处理本身就是保护环境的措施。商人对建筑神、门神等自然神和风、雨等气象神的崇拜是商人环境保护意识萌芽的折射。总之 ,商人已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采取了某些措施来保护生存环境 ,并且形成了初步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4.
一 西钓台村位于静海县城南三十华里,村东紧靠津浦铁路和南运河,古城址就在村西北约400米处。《静海县志》对此早有记载:“钓台村西北……有古城之垣,久废,城址或隐或现宛然可寻……” 由于古城址附近地势较低,古城址内过去常年积水,对城垣破坏很大;近十几年来兴修水利等工程,古城址又受到进一步破坏。现城垣已完全被推平,其中西垣为前进渠严重破坏。一九七八年四月我们对该古城址进行钻探后,得知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学勤 《东岳论丛》2000,21(3):63-64
现存有关周武王死事迹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金膝》,篇文云:“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于是周公作坛,告于大王、王季、文王,欲以身代武王,占卜得吉,“王翌日乃廖”。接着篇文又说:“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云云。据此,武王在“既克商二年”曾经患病,周公祈告之后,次日即已痊可。至于武王丧于哪一年,篇文并无明确叙述。 《史记·封禅书》:“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宁而崩”,即本于《金滕》,而将武王之丧坐实在“有疾弗豫”的同一年。 “既克商二年”是哪一年呢?《尚书 诂》说:“此篇在克商二年,据《史记》…  相似文献   

6.
武王克商与周初年代的再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武王克商之年,至今还是西周历史上一个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于《史记》中《周本纪》及各国世家都只有共和元年以下各王年数,武王克商之年及西周共和以前诸王的在位年数都付之缺如。因此,这个关键问题就很难解决。自汉刘歆以来直到今天,关于武王克商的年代在国内外史学界有二十余种说法,大致可分为两派:一派以刘歆的《世经》(见《汉书·律历志》)为主;一派以古本《竹书纪年》为主。然而,由于根据薄弱,推  相似文献   

7.
早在2500年前,我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孙子对于情报的重大作用以及使用间谍、侦察搜集判断军事情报和严守军事机密等问题,已有详尽的论述和精密细致的科学分析.一、孙子对于军事情报历史经验的总结在中国历史上,利用间谍获取情报由来已久.《左传》哀公元年曾载:“少康……使女(rǔ艾谍浇,使季杼诱豷(yì),遂灭过、戈,复禹之迹.”在约公元前17世纪初商灭夏、约公元前11世纪周灭商的战争前,商汤王和周武王都使用军事间谍探测敌方虚实、获取情报.如,商汤王重用原夏桀王的大臣伊尹(伊挚)为相,在鸣条之战前夕,使用苦肉计,亲射伊尹,让伊尹五次进入夏\都斟鄩探测虚实,并与失宠的夏桀王元妃末喜结为内援.伊尹则依据反复收集到的夏朝政治军事战略情报为商汤王灭夏制订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周武王伐纣时更重视军事情报的作用,他曾设“股肱羽翼七十二人”,其中“耳目七人,主往来,听言视变,览四方之士,军中之情”;“游士八人,主伺奸候变,开阖人情,观敌之意,以为间谍”.牧野之战前,国师吕尚多次亲入商都朝歌探察情况,搜集商朝的政治军事战略情报,为周武王制订乘虚进军、奔袭商都的作战方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先秦史 周与商是不是臣属关系 一种较普遍的意见认为,周与商是臣属关系,西周的奠基者姬昌(周文王)是商纣王之臣,他受商之封为西伯(西方诸侯的首领),又称伯昌。周与商王朝之间的隶属关系,在1976年陕西周原出土的一万多片周初甲骨中得到了反映。1号卜骨记述了周文王曾在纣父帝乙的宗庙祭祀祖成唐的事情。84号卜骨提到的“(册口)周方伯”,就是指周文王被封之事。周文王任西伯期间,由于礼贤下士,为崇侯虎所谮,被商纣王囚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因重赂得免。周文王在任五十年间,积善累德,教化推行南国。为周武王灭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顾奎相 《理论界》2013,(1):114-115
沈阳之名并非沈州之"沈"和辽阳之"阳"合而成之,而是因城址位于"沈水之阳"而得名;沈阳之名最早见载于文献的时间至晚在蒙古窝濶台五年(1233年),而不是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浑河旧称"沈水","旧"在何时,沈阳之名出现最早时间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刘桓 《北方论丛》2015,(4):7-14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实证法,重考古书记载的西周总年数以及相关问题,并根据《中国先秦史历表》对有关历日进行验证,确定周武王克商的年代是前1111年。又通过查历谱结合金文断代来考定年代的方法,确定西周各王王年,从而构建出一个新的西周金文历谱。  相似文献   

11.
西周《大武》乐章曾经过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三代的演变和逐步增益。《大武》所奏六诗均保存于今《诗经.周颂》中。《武》即武王时之《大武》;成王时把武王克商后所作四首颂诗全部配用于《大武》;康王时定乐歌又增益成王时所作二诗入《大武》,《左传》、《礼记》等所言六成《大武》即定型于康王时。《大武》乐章的发展演变,既符合古乐发展演变的实情,亦符合古人用诗的规律。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解读古籍中关于《大武》的表述,以新的视角考论《大武》在西周初的发展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刘桓 《北方论丛》2015,(5):6-13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实证法,重考古书记载的西周总年数以及相关问题,并根据《中国先秦史历表》对有关历日进行验证,确定周武王克商的年代是前1111年。又通过查历谱结合金文断代来考定年代的方法,确定西周各王王年,从而构建出一个新的西周金文历谱。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境内史前时代城址在各地陆续被发现并多经发掘。与此同时,随着国外考古学理论的引入,有关史前城址的功能及其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地位的讨论也空前热烈。中外学者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直接推动了中国考古学乃至整个历史学和与之相关的诸多学科研究的深入。马世之先生倾多年心血,近时推出他的又一部新作———《中国史前古城》,为中国古代城址的研究奉献了一部值得称道的力作。资料全面、翔实是本书的第一特色。作者将目前中国境内发现的全部史前古城址依文化地域分作中原、海岱、江汉、江浙、巴蜀、河套等六大…  相似文献   

14.
1995年8月21日—25日,北京建城3040年暨燕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房山县召开,来自国内和英、美、日、韩等国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出席大会的著名学者有宿白、田昌五、邹衡、严文明、李民、郑振香、王宇信、齐心、罗森(英)、夏含夷(美)、江伊莉(美)、池田末利(日)、丁一(韩)等.本次会议是由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和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60余篇,分别就北京初始建城的年代、房山琉璃河遗址古城址的年代和性质、燕文化的渊源、内涵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关于北京初始建城的年代距今3040年,多数学者持赞成态度.其立论依据主要是:一、《史记》等史籍所载武王克商封召公于北燕的史实,表明武王克商之年便是燕园建国之年.二、房山琉璃河遗址1193号大墓出土的克(?)、克盉的铭文,表明该墓墓主为就封燕国的第一代燕侯,进而表明与此基同期的房山琉璃河西周古城址,应是燕国就封时所建城址.它的建造,便是北京始建城的标志.三、依据武王伐纣时“岁在鹑火”、“惟甲子朝”天象,现代天文历法研究成果推断武王伐纣之年为公元前1045年,距今恰好3040年.  相似文献   

15.
史籍对于牧野之战时间的叙述多有分歧,即使是今本《史记》中也有不同。经过考辨,笔者认为,牧野之战的时间应该是周文王受命十二年(周武王在位五年)正月甲子,即公元前1106年2月4日。  相似文献   

16.
朱璐 《江海学刊》2023,(3):72-77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是孔子认同的儒家政治道统。在孔子看来,文武,在儒家政治道统谱系中是可以取法和效仿的典范。文武之道,简而言之,就是周文王、周武王之道。文王之德纯,武王以义成。文王传授武王“中”道及其“敬德保民”的意涵,客观上为儒家政治价值观的早期形成奠定了民本的根基。文王尚德,是美德政治的楷模;武王以义成,评判武王克商事件的政治合法性,是先秦儒家政治发生史上的重要事件。周初对天命政治的新诠,使得文武之道有了“重民本”的特性,突显了儒家政治道统“敬德保民”的核心意涵。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8,(2):138-147
周公作为元圣,过去学界多认为西周礼乐的制作,始自周公。清华简《系年》明确记载周武王创制籍田礼,创制的目的是以收获物祭祀上帝,抢夺祭祀权,实现天命的转移、政权的更迭,则西周礼乐的制作,在武王时代已经发轫。和"公田"对应的概念是"私田",籍田属于祭祀田,与公田的性质明显不同。《系年》称帝籍为"千亩",《令鼎》称"諆田",名称的差异,说明西周籍田不止一块,而是存在众多块。千亩为天子祭祀上帝之专名,晋国作为诸侯国,不可能享有祭祀上帝之礼,自然也没有千亩之地名。千亩在周武王时期才有其名,所谓千亩在夏朝末年自山西传至镐京的说法,是不可信的。宣王千亩之战与晋穆侯千亩之战当为一次,其结果不同,可能与史官取材的视角、所持的立场有关。从商代设立籍田,商王亲自观耤,到周武王创制籍田礼,天子亲执耒耜,展现的是质文代变,由"殷质"到"周文"不断转进的文明历程。  相似文献   

18.
西夏重镇黑山城址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所筑的黑山城应是一座规模等级不亚于黑水城的东北方军事重镇,在史书和古地图上都有载录。本世纪初黑水城的发现轰动中外,本世纪末能否就黑山城址,摸到一些新线索? 五六十年代,在黄河后套平原中部的狼山脚下,发现了一座规模颇大的西夏古城址,即内蒙古五星乡的高油房遗址,其处在古代通往内蒙古高原的交通要道上,军事性质较为明显。我认为这座遗址很可能就是西夏黑山威福军司所在地黑山城址,现作如下考证。一该城最初的发现于1958年,农民在城址东门内一处直径约50至60米的范围内动土时,曾出土大批已严重锈结损坏的铁钱,其年代仅可辨读出“乾祜通宝”;后于1959年4月,农民又在城址内东北角出土窖藏的金银器约27公斤;1966年5月又在其附近发现一个影青小瓷  相似文献   

19.
郑州西山仰韶文化城址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州西山仰韶文化城址浅析马世之西山仰韶文化城址,位于郑州市北郊23公里处的邙山余脉上,坐落在枯河北岸的二级阶地边缘,西北与连绵不断的豫西丘陵相连,东南俯瞰一望无际的黄淮平原,南望巍巍嵩岳,北濒滔滔黄河,形势险要,气象万千。城址平面略呈不规则的圆形:西...  相似文献   

20.
夏商西周(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是中国古代军事爱国主义的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古代军事爱国主义从无到有、从稚嫩渐进于成熟,并伴随着朝代的更替和军事伦理文化的勃发而初具规模,思想内涵由单薄渐至丰厚。夏商西周是中国的奴隶社会,在这一历史时期,战争频繁剧烈,据记载,除夏朝建立过程中的战争外,当时大规模的战争有:夏后抒征东夷的扩张战争。,商汤灭夏战争,商王朝征讨蓝夷的战争,商武了征伐四方的战争,商谋辛、康了征羌、危战争,周武王灭商战争,以及酉周对四方的战争等。频繁的军事斗争,为军事爱国主义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