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田孝亮 《决策探索》2008,(22):59-59
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它是随周代分封制的确立而发展起来的,对整个中国古代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近年来,关于这一问题学术界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本文拟对宗法制起源、宗统与君统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儒家家族利益主义经济伦理 中国古代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家国同构为组织形式的宗法制社会.血缘宗法关系构成了人们的全部生活内容,人与人之间的一切伦理关系都是血缘宗法关系的扩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家文化,自然也是这种家国同构宗法性文化的典型.在此文化背景下,传统儒商往往以修身、齐家为创业起点,以治国、平天下为人生最高目标,而这种目标实现的基础环节就是"齐家",即家庭的和睦幸福,所以传统商人把"创业立家,垂裕后昆"作为投身商业的直接动机.不但如此,儒家还注重把"治生与养家"当作获得人格尊严的先决条件.这种伦理精神,就是我们所探讨的儒家家族利益主义经济伦理.  相似文献   

3.
沈伟民 《经理人》2007,(1):136-138
“Polo”一词是英文中马球的意思。马球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发源在古代印度,直到19世纪中期才传到了英国。也有人说和马球渊源很深的是中国,中国古代称马球为“击鞠”,曾在唐宋时盛行一时。  相似文献   

4.
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进程中,男尊女卑是不容质疑的社会现实。面对男权主义的压迫,女性们也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反抗,但由于社会制度、舆论环境等因素制约,这种反抗又往往显得十分苍白无力,这就造成了中国古代女性心理明显的二元分离现象。一方面,她们要反抗带给她们苦痛的男权主义的压迫;而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依附于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而生存。这就形成了一种看似悖离的逻辑——依顺与反抗并存。本文试着对这一关系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5.
余边城 《经营管理者》2013,(27):348-348
随着历史的发展,记录文字的各种文献数量与日俱增。社会管理、国家政治、科学和教育的研究,均须以大量的文献来做参考。惟其如此,典籍的保存就作为一项专门的学问应运而生,且日趋成熟。古代典籍的保存,在人类历史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官府藏书,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而要探究官府典籍收藏的发展脉络,就不能不从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几个大的阶段入手,对历史名人与典籍收藏的关系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6.
栾銮 《经营管理者》2011,(3X):365-365
汉朝作为中华民族长久统一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对中国社会的稳定、文化的传承具有特殊意义,这是由其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其特殊性表现在统一思想,稳定社会结构,其中有手段也有策略,但其核心是以文化治国,以思想治国,以社会结构治国。封建统治者利用儒家思想和分封制、宗法制管理人口,这是有着特殊政治意义的决策。  相似文献   

7.
<正>古代政府特别重视对各级地方官的考绩。从尧舜的"五载一巡守"、夏禹的"会计"诸侯,到战国以后的"上计"制度,都是针对地方行政长官设计的。由于地方官远离皇帝、不易控制,又掌一方大权,用考绩制度来控制约束,对于整肃官僚队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中国古代政府组织结构是一种集权体制,在社会与国家关系上,强调政府对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说的“国家”是指控制农村和农民的权力体系。对中国农村发展的理解,要放在国家与农村关系的制度框架下来进行。但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存有根本分歧。一种有代表性的看法,是说中国自古代(如秦朝以后)就已经形成了相当自由的社会,包括土地、劳动和资本的自由转移等。[1]而所谓“皇权不下县”这样的历史“史实”,常常被用来支持中国古代乡村存在自由经济的论点。我们不赞成这种看法。与欧洲历史相比,中国经济的要素流动的确要自由得多,但这种自由是由民间流向政府(官员)及其附庸的自由。一个朝代的灭亡,要素被重新分配,民间的要素增加了…  相似文献   

9.
公理世界观及其自我瓦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引言中国近现代思想中的科学问题并不是全新的问题,但现有的研究基本上是利用科学主义概念来检讨现代思想中的科学观念。论题本身限制了研究者的视野,问题的出发点也缺少理论的原创性。我的研究以科学观念的起源、展开和分化为线索,分析中国现代世界观的形成及其与现代社会的制度性实践的关系,目的是通过新的世界观、知识谱系的分析,揭示中国现代道德观念、政治观念是如何镶嵌在现代科学观的框架之中,并为“现代社会”的创制和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的。本文描述的历史时段是中国社会在思想和制度上发生现代性转变的时期,主要是1890至19…  相似文献   

10.
中庸思想与中罚原则,是中国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庸思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法制指导思想,而中罚原则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刑罚适用原则。两者之间,密不可分。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庸思想、中罚原则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不确定性是中国古代立法的特点之一。这一特点的产生部分是源于中国古代"实用理性"的思想只重法律的工具性作用,而忽视对法律的价值和体系的认识;部分是源于中国古代是一个专制集权的社会,完全不存在"明确的法律"产生的条件,相反,"模糊的法律更有利于权力集团对社会的统治。  相似文献   

12.
不确定性是中国古代立法的特点之一.这一特点的产生部分是源于中国古代"实用理,陛"的思想只重法律的工具性作用,而忽视对法律的价值和体系的认识;部分是源于中国古代是一个专制集权的社会,完全不存在"明确的法律"产生的条件,相反,"模糊的法律更有利于权力集团对社会的统治.  相似文献   

13.
关系营销在中国的文化基础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本文从中国文化或文化心理的角度讨论了中国关系营销的基础。基本结论如下:中国的人际关系行为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中国人的生活本身;关系营销是中国人人际关系活动向市场活动或经济活动渗透的一种自然取向,因此,中国的市场营销一开始就是关系营销;中国的关系营销与西方的关系营销走的是两条不同的路,有着不同的起源和文化内涵,这为关系营销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方向;关系营销的一些问题(如操作性问题),有可能通过对于中国文化中关系行为的研究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情、理、法三者的关系是一种独特的历史现象,本文通过对古代社会和当代社会中遇到情理法三者冲突时的解决方式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在通过提出一系列方法进一步协调情理法三者的关系、解决三者的冲突,促成法律的生活化、大众化,纠正法律条文的刻板性、教条性,使法律为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5.
垂拱而治是治国的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努力的方向。中国古代爆发过很多次农民起义,证明以前的社会还没发展到垂拱而治的程度。客观上,那时候统治者的思想理念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都不具备垂拱而治的条件。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病症在哪里?明清之际,中国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有一句名言:"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就是探讨封建体制、郡县制度的弊端所在。所谓"封建之失,其专在下",便是指西周赋予封国之主权过大,最终形成指挥失  相似文献   

16.
吕海滨 《决策探索》2007,(13):78-79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举国上下共同关心的话题.所谓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构建一个社会关系和谐和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社会.社会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绝非易事,其实关于社会和谐的问题,早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人提出.本文试图通过对墨子"兼爱"思想的历史分析来对其"兼爱"思想在当今社会价值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精华与糟粕(一)传统文化的界定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18.
刘瑶  姝琳 《经营管理者》2013,(26):126-126
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及其继承者创立和发展思想文化体系,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中蕴涵的丰富管理学思想,值得后人去思考和借鉴特别是其中体现出的以德治国的思想,对当前社会管理仍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本文仅从管理学角度出发,旨在对中国儒家经典《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进行简单论述,探讨其体现出的现代管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一 《经营与管理》2014,(3):115-119
笔者通过对国际、国内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的起源与现状分析,结合全面深化改革大背景下的经济发展形势,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现代企业理论探讨了古典和新古典理论所忽视的企业问题,将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深化到了企业组织的内部,大致分析了企业的性质、起源、组织方式以及产权关系等问题,得出了许多好的结论。本文基于现有的现代企业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的性质和一般本质进行了界说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