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文以第八届全国典籍翻译研讨会为例,记述了本次会议上关于中国文化典籍翻译与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理论及研究、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策略、民族典籍及民俗文化翻译研究等主题进行研讨的情况,以期让读者对当下中国典籍翻译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2.
民族典籍英译不仅仅是一种文本翻译行为,更是一项民族外宣工作,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当成为民族典籍英译工作的主线。在民族典籍英译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对外传达和全面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提升和凝聚海外华人的民族向心力,增强民族典籍译者在对外传播中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典籍英译的内生动力,可在价值维度、历史维度和实践维度持续推动民族典籍英译工作,尤其在实践维度可形成民族典籍英译的实践系统,提升民族典籍英译效果。围绕该实践系统,民族典籍英译可从翻译模式、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三个层面分别采用“以我为主”“文化传真”和“深度翻译”的路径,进而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翻译目标。  相似文献   

3.
典籍是各民族文化的精髓,典籍的翻译是传播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在中国文化典籍中,富含大量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汉语文化负载词.文章以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所译的《红楼梦》英译本为例,探讨了典籍英译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异化翻译策略,以达到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文化典籍具有深刻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外译对象在选择性中体现丰富性。史学典籍外译逐渐向纵深方向发展,文学典籍外译则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典籍外译在曲折性中体现发展性。文化典籍外译主要由汉语翻译人才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将包括儒学经典、佛教文献、史学典籍以及文学著作等在内的文化典籍,译介到诸如法国、英国、美国、俄罗斯、德国等其他多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翻译活动。本文中将以我国史学典籍以及文学典籍为重点,通过横向及纵向的对比研究,进一步分析文化典籍外译的历史及现状,为我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教和佛教作为世界性宗教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和涵化力。以伊斯兰教和佛教为内核的回、藏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建立在宗教文化之上的道德观、价值观是回、藏民族交往的基础。同时,回、藏民族作为西北地区两大主体民族在其文化形态上又表现出许多共有的地域性特征。因此,要推动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必须重视回、藏民族文化传统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虽然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然而典籍浩瀚、哲理丰富、蕴含广博深奥的佛教是世界上其它的宗教都无法与之相比。纵观中国翻译事业,佛经翻译不仅是中国翻译的起点,且悠久的中国翻译史有半部是佛经翻译史。佛经的翻译有力地推动佛教的传播与发展,对中国历史、政治、宗教、哲学、文化等诸多领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同时为中国翻译理论奠定坚实的基础。佛经翻译活动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后秦鸠摩罗什翻译《大智度论》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典籍,其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大乘佛教的各个方面,被喻为"佛教百科全书",对中国佛教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是历来中国佛教各宗派所依用援引的重要论典。然而由于历代辗转翻刻,传世本《大智度论》亦颇有讹误脱衍之处,本文将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大智度论》写本与《大正藏》本相对勘,订正了《大正藏》本的部分讹误,同时指出了敦煌本的巨大学术价值,以期引起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理雅各与辜鸿铭《论语》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名著的翻译与传播受译者的经历和为翻译目的而采取的翻译策略制约。文章对理雅各和辜鸿铭的《论语》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译本对原文本关键词、文化事实的翻译特点,指出文化典籍的翻译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有效的翻译策略能够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民族典籍翻译与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的典籍不仅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文化价值,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国家和文化部门的支持下,少数民族典籍的翻译和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少相关研究项目得到国家和教育部社科基金的立项资助,众多优秀的民族典籍如藏族格言诗、蒙古族《江格尔》及柯尔克孜族《玛纳斯》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并出版发行。在国家相关部门、学界和出版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民族典籍翻译与研究获得更多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取决于不同民族文化的共存、相互认识和平等交流。翻译是这种跨语言文 化交流的重要媒介。翻译过程具有文化传承和延伸的特点,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在交流互动过 程中得到提升,最终形成文化的增殖。在茶典籍译文中保持原语的异域性可给目标语读者新 的文化体验,丰富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以茶典籍的翻译为切入点,探讨异化翻译策略何以将 茶典籍中蕴含的民族特色传达给目标语读者。  相似文献   

11.
民族典籍英译在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融合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探寻传播学视角下的民族典籍英译研究对我国典籍英译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语篇层面上的归化和文化层面上的异化的动态协调的翻译策略有利于体现我国民族典籍英译的本质特征。从全面介绍民族文化这一角度出发,译者还可从受众的多层次性、文本的复译性、传播途径、媒介的多元性以及传播区域的逐递性等几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2.
发生在汉魏至唐宋时期的佛经典籍翻译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翻译高潮,也是中国文化与异域文化首次大规模的碰撞与融合.佛教文化随之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对中国的语言、文学、思想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佛经翻译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佛典中富有想象力的譬喻给中国文人插上了幻想的翅膀;佛教中超现实的空间观大大启发了中国人的思维,汉唐以后的中国哲学史更是离不开佛教思想的发展史.佛经翻译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昌盛.佛教文化已经成了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有清一代,随着满族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族交往的不断扩大,满族人民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佛教的影响。乾隆时期,章嘉国师若必多吉在清朝上层的支持下,兴建满族寺庙,翻译满文经典,创制满文经咒新字,不仅为保存、弘扬佛教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也加速了藏传佛教在满族社会中的传播,促进了满、藏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丰富了满族文化。  相似文献   

14.
"《布洛陀史诗》(壮汉英对照)出版发行座谈会"不仅是为庆贺韩家权教授研究团队编译著作《布洛陀史诗》出版发行和获得"山花奖"的一次座谈会,更是学界多领域、跨学科专家积极参与少数民族经典文化传承与翻译研究的一次专题学术研讨,得到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外语界和翻译界专家学者共同努力,积极对外翻译壮族文化典籍。《布洛陀史诗》的出版发行、荣获大奖和座谈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民间文学创作和民族典籍对外翻译的新纪元,对壮民族文化的深入挖掘、文化传承和广泛传播并走向世界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文针对典籍翻译中的一些问题采访了中华文化典籍翻译研究会会长、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研究中心主任王宏印教授.王教授围绕目前典籍翻译事业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典籍翻译涉及的任务、学科性质、顺译与逆译、闭门造车与借帆出海、典籍翻译与非典籍翻译的区分和对策,以及当下从事民族典籍翻译与传播研究的独特意义等问题,谈了自己的意见与看法.这些真知灼见对于当下的典籍翻译实践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甘肃凉州所藏朱砂版《藏文大藏经》是弥足珍贵的民族历史文物,是凉州独一无二的民族文化典籍。文章论述了凉州版《藏文大藏经》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分析了该版本存在的可能性和基本条件,阐述了其重大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章简单总结了近几十年来对《嘉兴藏》研究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其研究价值。中国佛教典籍存在两个传承系统,《嘉兴藏》提示我们要重视佛典的民间传承系统。在刊印《嘉兴藏》过程中,先贤体现出了敢于担当的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的精神和锲而不舍的精神等值得继承的民族精神。依据日本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大正藏》存在的严重问题,从而使《嘉兴藏》在汉文大藏经系统中的历史地位大大凸显。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百色高校译介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国内译学理论的基本情况和文化软实力对民族文化的影响,探讨译学理论与文化软实力的相互作用,为广西民族典籍的翻译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科尔沁叙事民歌记录了蒙古族人民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是蒙古族口头传统文化的珍品之一。英译科尔沁叙事民歌有助于促进蒙古族文化的传播,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和旅游业的发展。本研究基于科尔沁叙事民歌的英译现状梳理,以《陕北民歌》《阿诗玛》与《玛纳斯》等民族典籍译介成功案例为参照,紧密结合科尔沁叙事民歌的演唱形式以及歌词特点,探讨科尔沁叙事民歌的翻译策略,提出了从“底本选择”“团队翻译”和“归异结合”的翻译策略,旨在助推更多的蒙古族文学典籍走向世界,进一步促进民族文化研究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跨文化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策略基本概念,对译本的影响,以及两者在翻译实践中的有机结合,并对摩苏昆作品《鹿的传说》英译本进行分析,力图在保留民族文化和满足读者需要中找到融合点。在忠实于原著同时,尽可能发挥翻译的跨文化交际功能,弘扬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典籍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