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的建议     
《统计》自复刊以来,深受我们欢迎.我认为《统计》应成为广大统计工作者的良师益友,反映广大统计工作者的呼声、愿望和要求.为此我建议:  相似文献   

2.
《统计》月刊在今年第4期发表了《善于运用统计推动经济改革的市长》一文,读后回味无穷.李市长关心统计工作和善于运用统计资料指导工作的事迹,在我脑海里久久回荡.使我不禁想起,在某些地区和单位,统计工作特别是基层统计工作还得不到领导的重  相似文献   

3.
在喜迎千禧年全球庆典之际,我们又迎来了《统计研究》复刊后的第100期华诞。《统计研究》是我国统计界的权威性学术期刊,在过去的岁月里,《统计研究》实现了她的办刊宗旨“集一流人才,出一流成果,创一流杂志”,为我国统计科研作出了重大贡献。我非常感谢《统计研究》给予我的支持和鼓励,因为我的学术研究和发展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统计研究》。记得十几年前,我在资料室翻阅过《统计研究》,那时由于刚参加工作,知识面较窄,根本读不懂《统计研究》上所刊登的论文,认为我与《统计研究》的距离太远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必须下功夫学习…  相似文献   

4.
我是1984午在县酿造厂巾会计改行做统计工作的.改行之初,我也曾认为基层统计工作无非是报几张表而已,既无职无权,又无人器重,不如做财务工作.1985年4月,我参加了县统计局召开的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现场会,听取了经验介绍,启发很大,使我懂得做好统汁工作并非易事.为此找托人从外地购买了《统计学原理》、《工业统计学》等专业书籍.挤时间  相似文献   

5.
读了《中国统计》1993年第六期上登载的华东化工学院石良平写的《统计:如何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一文,深有感触.该文比较客观地写出了目前我国统计工作的实情以及今后统计工作改革的模式.我做为一个中等统计专业学校毕业的基层政府统计人员,觉得有此同感.  相似文献   

6.
一路上有您     
作为新近加入《中国统计》的执行编辑,说实话,我对她的历史不是太了解。当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读了国家统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中国统计》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邱晓华同志的《贺信》,得知《中国统计》已公开出版50年时,心中颇为惊叹。有一种激动、遗憾,自豪、沉甸甸的复杂感情,真是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常言道50而知天命。我也知道《中国统计》编辑部曾经提出了要把《中国统计》办成百年老刊的战略构想。对于《中国统计》的过去,我要在今后花一些工夫去慢慢品味,以便获取营养,继往开来;对于《中国统计》的未来,我想,她作为国家统计局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统计》宣传工作会议的全体代表:你们好!今年,是《中国统计》公开出版50周年,这是一件值得纪念和庆贺的大事。欣闻第一次《中国统计》宣传工作会议在革命圣地井冈山召开,《中国统计》杂志社再三邀请我出席本次会议,我很高兴也非常愿意,确实也应该去和大家一道共商统计宣传发展之计,但由于我另有公务,无法与会,深表歉意。在此,只好用这封信来表达我对《中国统计》宣传工作的关注与支持。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专家指导委员会向《中国统计》宣传工作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祝会议达到预期目标,取得圆满成功!同时…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读者来言:尊敬的《中国统计》编辑们:我是一名县级统计干部,1989年毕业于河北农大。初入统计大门之时,只觉得统计知识丰富,每天有做不完的工作,在统计岁月中留下我匆匆的脚步。在我从业16年中,听到了许多对统计的无奈和贬低,我是极不赞称这种观点的,可我说不清统计为啥好,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中国统计》中的“生活中的统计学”,使我大喜过望,我开始阅读《中国统计》,以前我总感觉她比较深奥,不常看。统计的好处在《中国统计》得到了明识,对统计的情感在此得到了共鸣,更有那么多为统计奉献的基层统计人和高级知识分子,我视她如珍宝。对统计…  相似文献   

9.
《辽宁经济统计》在1984年第三期上发表了我的《养鸡专业户经济效益调查》,还发给我优秀作品奖.我是怎样写这篇调查报告的呢?一、跟踪形势选题目.为了配合锦西县委、县政府准  相似文献   

10.
《统计研究》发刊百期,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作为它的忠实读者,我向它表示衷心的祝贺。20年前,当我考入厦门大学统计专业研究生时,就与《统计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统计研究》刚创办不久,还是一种非定期的小册子。然而,对于刚刚步入统计领域,对统计知识迫切渴求的我,它的出现无疑是一份丰盛的精神食粮。20年来,它一直陪伴着我,成为我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而我则成为它的忠实读者,目睹它从一棵稚嫩的小树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我迈进学术领域后,一直得益于《统计研究》。在那里,我饱览了统计名家的经典之作,为大师们的精彩论…  相似文献   

11.
踏着新世纪初春的晨曦,迎来了《统计与咨询》建刊100期,我以一个《统计与咨询》忠实读者的身份和广大统计同仁,向黑龙江省《统计与咨询》杂志社的同志表示衷心的祝贺。  《统计与咨询》,风风雨雨走过了十六个年头,它像如期相约的朋友,为我做统计工作导航,日积月累使统计专业分析水平不断提高。  《统计与咨询》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我读过一期又一期,如同堆积如山宝贵书籍,带我走向统计知识丰富的殿堂,使我在为党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优质服务中,提供更优秀的统计分析报告,为各级党政领导科学决策发挥重要作用。 《统…  相似文献   

12.
我与《中国统计》有段特殊的关系。就在《统计》更名为《中国统计》的前后三四年间,我任过该刊的主编。尽管后来工作有所变动,但我至今仍是她的忠实读者,还时时关注着她的成长、进步。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我是一名从事《统计》课教学多年的教师。近20多年里,我与《中国统计》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它对我的《统计》教学帮助很大。非常感谢你们的辛勤创作和劳动。最近一个时期,我看到“生活中的统计学”这个栏目更是欣喜。这里的文章,用百姓生活中的平凡事阐释了抽象、枯燥的统计理论  相似文献   

14.
我向《上海统计》出刊第200期,表示祝贺。  我觉得,首先应充分肯定《上 海统计》近几年取得的成绩。《上 海统计》能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 心工作,围绕上海统计工作的重 点,来进行宣传、扩大影响。在舆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读者来言:我自认为是《中国统计》的忠实读者,自1983年参加工作就一直订阅这本杂志。因为当时在中专学的是统计专业,所以21年来我就一直从事这项工作,学习统计知识,也一直与《中国统计》相伴。1983年至1993年由于在企业从事统计工作,计划经济下的国有企业是公费订阅,我10年不断。1994年至今,我清理了一下,有6年是自费订阅《中国统计》。恕我直言,《中国统计》,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办刊格调沉闷了一些,太偏重于理论探讨和公报数据的发布,基层读者可读性和实用性弱了一点,所以中途我间断了几年。近几年《中国统计》通过不断的改版、扩版和栏目的…  相似文献   

16.
《统计》有一股醇美的“五香味”编辑同志:我是—位统计工作者,为了指导学习和搞好工作,近年来,我自费订阅了十多种统计报刊杂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所订的这些报刊杂志先后被我“淘汰”了不少,唯独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统计》杂志使我爱不释手,久留身边。为什么?因为《统计》杂志有一股醇美的“五香味”。  相似文献   

17.
《统计研究》自1984年正式复刊已经整整一百期了!此前,《统计研究》还曾以不定期的丛刊形式出版过九辑。记得读到最初的两辑时,我还在大学统计专业学习。从丛刊到季刊,再到双月刊,直到现在的月刊,《统计研究》已经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这期间,我一直就是《统计研究》的热心读者,而且自1986年起还有幸成为这份国内最有影响的统计专业刊物的作者之一。可以说,《统计研究》是我的良师益友。作为本专业国内最高层次的刊物,《统计研究》的作者群中不乏名公巨匠,所发表的作品中也不乏皇皇大论。随着统计学科建设的不断兴旺发展,其发文的数量不断…  相似文献   

18.
1988年初,我提出了建立“统计行政管理学”的建议(见拙著《在实践中推进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发展》,载《统计研究》1988年第5期).两年多来,对这个建议有种种反映.很多同志表示赞成,也有些同志持怀疑态度.有一位好友曾幽默地问我:“你看是  相似文献   

19.
光阴如白驹过隙,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内蒙古统计》创刊于1987年3月,作为创刊人之一,我见证了《内蒙古统计》风风雨雨二十年的发展历程,看到了《内蒙古统计》办的一期比一期更精彩,一年比一年更红火,我由衷地为《内蒙古统计》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与欣慰,更发自内心地祝愿:内蒙古统计,明天会更好。  相似文献   

20.
朱之鑫局长在2000年《中国统计》编委会上如是说—●《中国统计》出来以后,我每期都看●作为国家统计局唯一的机关刊物,要坚持讲政治,努力实现“三个”代表●要办好《中国统计》光靠几个编辑不行,要靠全系统的支持●我希望编委们自己动笔,每年为《中国统计》写一两篇好文章,要把能不能上《中国统计》 作为评价各司工作水平的一个依据●今后,我也争取多为《中国统计》写文章读者诸君见到本期刊物时,大约    已近年尾,每逢此时,编辑部最主要的工作,除了把1至12期的《中国统计》摊在桌上,评刊、总结、检视之外,最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