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外特定用途英语(ESP)的发展与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参阅大量资料文献的基础上 ,准备详实地回顾总结了英美等国近三十年来在特定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领域内从事的理论研究及教学情况。受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中某些理论的影响 ,特定用途英语大致经历了语域 (register)分析。语篇或修辞 (discourse/ rhetorical)分析 ,以及语体 (genre)分析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从而在教学实践上为组织教学活动并编写各类学生各个层次不同的实际需求的教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近十年的语用翻译文献,从语用翻译理念、语用转向、研究方法和应用实践4个维度进行综述分析.研究发现:第一,语用翻译视角选择缺乏对语境的考虑、翻译目的以实现动态对等为主;第二,语用翻译理论逐渐融合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更多受到交叉学科的影响;第三,语用翻译研究方法偏于定性分析,忽略基于数据的实践性研究以及定量和定性结合的综合性研究;第四,语用翻译的应用偏文学作品翻译,口译和实用文体翻译数量偏低,对社会的反馈效力较低.研究认为,语用翻译研究应该将焦点放在语用理论和翻译实践的契合性、翻译原文和读者之间的认知和谐性、研究方法的实证性和应用实践的多样性4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语域是语言的功能变体,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韩礼德语域思想的系统梳理,厘清了情景语境、语域和语篇的关系,明晰了语域的主要功能,指出语域不仅有预测功能,还有衔接功能。文章最后以《论语》中歧义较大且很有代表性的章节为例,从语域对等和语域衔接两个视角分别对其5个影响大且有代表性的英语翻译文本进行了讨论,较好地验证了语域分析对《论语》英语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的指导意义,从而为《论语》英语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国内ESP研究三十年综述(1980-200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过去30年间(1980-2009)刊登在国内主要外语期刊上有关ESP研究的文章进行检索统计,结果显示:(1)国内ESP研究呈明显上升态势;(2)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国外ESP研究的介绍与引进和国内ESP课程与教学实践两个方面;(3)研究方法以思辨性研究为主;(4)研究正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分析表明,国内ESP研究起步晚,发展慢,成果少;研究范围狭窄,深度不够;研究方法欠成熟,仍以思辨性为主;课程建设与教学缺乏成熟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模式阐释了表层语言选择与文本交际功能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含义问的紧密联系,本文论及的语篇、语域分析法便是以该模式为基础的研究方法.House的语域分析模式旨在通过对源文本和目标文本的对比分析来考察情景变量、语体、功能及语言.Baker的分析对于研究文本的主位结构和衔接结构特别有用.Harm和Mason则超越了House的语域分析模式,翻译对语用学和符号学的研究已成为他们模式的一个探讨主题.  相似文献   

6.
语域是语篇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括语场、语式和语旨三个方面。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平行语篇进行语域分析,旨在提供更为有效的翻译方法与策略,以此指导翻译实践与教学。  相似文献   

7.
语域是语篇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括语场、语式和语旨三个方面。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平行语篇进行语域分析,旨在提供更为有效的翻译方法与策略,以此指导翻译实践与教学。  相似文献   

8.
国内15年来(2002-2016)对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译介、阐发、实证、反思与批评赫然而持续,性别介入翻译扩大了翻译研究的场域张力,给翻译的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带来无限启迪,产生了全新、丰富而系统的研究成果。以CNKI数据库此间收录的559篇期刊论文为数据源,基于本库EndNote和Refworks导出相关文献数据并加以人工筛选、统计和整理,采用传统文献计量学中的描述统计分析法,就国内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现状、主题、对象、视角与方法、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做出客观分析与评述。  相似文献   

9.
提高翻译能力,除了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外,还必须钻研翻译理论和方法,本文从翻译的标准、步骤和技巧入手,通过具体实例探讨如何提高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最近十年我国解构主义翻译研究内容为讨论对象,选择其中的代表性研究论文,从微观的角度,梳理和反思了这一时期我国解构主义翻译研究的成果,认为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解构主义翻译观与解构主义观之翻译、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的反思与论争、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的运用,以及解构主义翻译对于我国翻译研究的影响及其局限性等.我国解构主义翻译研究的未来发展将走向跨学科和多维性方向.  相似文献   

11.
潘文国教授在《当代西方的翻译学研究》一文中,全面、系统地梳理了西方近三十年,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脉络,尤其是对具有代表性的六个学派的来龙去脉及其观点进行了客观的评析,并从西方翻译学学科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中探索了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可以吸收和借鉴的经验。该文视角独特、分析深刻入理,可以帮助我们深刻地理解和全面地掌握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对中国译学的发展和成熟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科学的翻译理论框架对翻译研究工作的合理分工具有主要意义。霍尔姆斯的翻译研究框架能够涵盖当前翻译研究的各个领域。根据这一框架 ,中国翻译学的研究重点应该侧重描写翻译学基础上的语言和文化的对比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3.
翻译学的规范性,意为翻译学就某一文化中翻译应该如何实施制定规范,翻译学的描写性,则是翻译学对人类经验世界之中由翻译行为和翻译结果构成的翻译现象进行描写。关于翻译学的描写性和翻译学的规范性之间的关系,翻译学描写派和翻译学规范派展开了长期争论,两派各执一词,至今未有定论。实际上,从严格的学科意义上讲,翻译学既具有规范性又具有描写性,二者之间构成平行共存、互为补充、彼此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翻译的“文化转向”与文化建构主义视角为翻译学研究提供了反思的机会,文章从和谐译理一说着眼,重点反思了文化建构背景下的文学翻译研究新旧视闽冲突;1.译语,即译者翻译时所使用的语言,并非译入语;2.文学翻译的标准不应是传统的“二元对立”而是关注主体间性的“三位一体”的和谐标准;3.原作的身份与地位被解构,而译作的地位得以构建,它有时发挥着首要的、第一位的作用,甚至决定着原作的命运;4.文学翻译乃至译学研究对诸如哲学、文化学、文艺学等相关学科的反作用力与后者对前者的影响一样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Translation Stud ies”一词的汉译,我国学界有不同的主张。其实,该词具有“翻译学”和“翻译研究”的双重译名,我们应以“名实相符”为原则,根据其不同所指赋予其不同的汉译名予以区分。同时,依据这一原则对我国引进的部分国外学术专著的书名的汉译应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16.
ESP与翻译职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服务业的兴起,以ESP为主体的翻译市场的发育,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需要,我国翻译职业化在前行。探讨我国翻译职业化的内涵、进程及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对我国发表在专业学术期刊上的英文论文(译文)的调查研究,举例讨论部分职业译者的翻译素养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动态语料是指不断更新的语料文本,对更新专业翻译教学素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经“翻译技术平台”收录、并由不同学科专家审定的双语平行语料库基础上,教师可利用动态语料进行专业翻译教学。通过对比国内外典型的、具有ESP特色的翻译课程,以例证方式进行教学演示及课程架构设计,证明专业性ESP动态语料与专业课程之间的互哺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助推翻译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日本自然科学诺贝尔奖自本世纪初以平均一年一个的速度猛增。除了其他原因,我国与日本在诺奖上的差距还因为外语教育政策的不同。日本高校的公共英语教学致力于培养大学生即未来科学家所需要的汲取和交流专业信息的学术英语能力,而我国是把大学英语看成“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修养;日本开设学术英语课程,全力满足专业院系对大学生的英语能力需求,我国是开设文学文化等通识课程,主要考虑学生多元化的个性化需求和英语教师自身的研究方向;日本培养大学生汲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读写能力,我国培养学生日常社会交际能力,强调听说领先。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使得一代科学家无法轻松地使用英语从事他们的研究,在国际期刊论文写作上只能借助翻译和代写,这样的大学英语教学亟待改革。  相似文献   

19.
“创造性叛逆”对描述翻译研究的肯定和背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国际译学界“文化转向”的发生,翻译研究突破了传统的以原著为中心,以文本对照和语言分析为主要任务的规范式研究方法,而将翻译置入特定的文化语境下,从宏观的角度研究译作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对目的语文化的影响,即描述翻译研究范式。“创造性叛逆”便是顺应这一研究导向,由我国著名比较文学学者谢天振教授最先引进的极富学术价值的研究命题。作为描述翻译研究膝下的产儿,创造性叛逆是如何与描述翻译研究保持和谐一致,又有哪些自身特点暴露了描述翻译研究的缺陷和不足呢?本文以此为突破口,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基于语言表层形式集“转换生成”与“逆转换生成”为一体的动态过程,而不是两种语言表层形式之间的静态、机械对应。专业翻译具有普通翻译的一般特征,包含“分析”、“转移”和“重组”三个过程,还具有其独特要求:译者必须精通专业知识与双语专业文本、在翻译过程中担任译者和译文读者的双重角色,才能保证准确传递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