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统的虚拟戏剧通常采用"独立封闭"的形式:借助于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固定场所的计算机系统,采用虚拟现实和多媒体技术来模拟戏剧场景和表演戏剧。而现在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受到网络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作为对人类行为进行模仿再现的戏剧,必然要考虑到人类的网络交互行为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的交互式虚拟戏剧模型,该模型将虚拟戏剧场景分布在网络中的不同地点的多台计算机上,突破了传统虚拟戏剧的独立封闭形式的局限性;每个参与人通过Agent提出自己的戏剧场景,并且与网络上其他参与人的Agent进行交互协同;控制器根据网络系统中所有参与人各自提出的局部戏剧场景,构造出一幅合理的整体戏剧结构场景。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网络游戏具有明显的情节性,其主要表现为超文本场景性的情节空间、开放的复制性故事、交互非线性的情节线索、游戏情节的传奇性。网络角色扮演游戏颠覆了传统小说与影视中的情节发展方式,在视像化故事中带来了人们对世界、对人类行为全新的体验与感受。  相似文献   

3.
基于组织目标的分解,提出了用活动模式描述组织内Agent间互操作行为的方法,实现了对Agent间协同规则的支持。在该方法中,提出了活动特化和活动聚合抽象机制,使得在Agent间互操作行为得以重用的同时,重用了组织协同规则。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VR辅助认知康复技术的缺点,提出将VR和Agent技术相结合,设计了一种基于Agent的虚拟认知康复辅助治疗系统AVR-CRs,并讨论了该系统的逻辑结构、虚拟Agent的形式化模型、通信协作模式以及基于Web Services的系统实现等关键技术.与传统的虚拟康复技术相比,该系统具有开放、自主、可移植的特点,能适应未来远程康复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5.
网络电商直播的"场景"有别于实体购物场景,商业资本在选择和建构网络电商直播"场景"时赋予其独特的符号意义与逻辑方式。网络电商直播通常呈现三种场景框架:主播私人场景、购物临场场景、生产溯源场景。主播私人场景通过主播IP的象征意义获得粉丝的情感认可,购物临场场景基于符号的布景实现虚拟的情境消费,生产溯源场景则诉诸情怀,唤起受众的民族集体记忆。网络电商直播场景建构以情感形塑信任,使受众在信任中获得认同感与归属感,进而影响受众在直播场景中的停留行为与消费行为。网络电商直播场景的建构体现了现代商业文明在消除信息不对称,增强消费信任上的努力,商业资本应加强关于商品质量与售后保障的信任能力建设,同直播带货的信任增强形成同步联动。  相似文献   

6.
首先,论述了VRML与JAVA技术的基本概念,并对VRML与JAVA的结合方法进行了研究,探索了常用的两种结合方法EAI与SAI的工作原理,阐述二者与VRML虚拟场景对象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控制方法;然后,重点分析了JAVA对EAI的绑定和Java Applet对虚拟场景信息读取与控制的过程,并对SAI中利用Script节点实现混合编程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说明;最后,从EAI的外部访问工作机制与SAI的内部编程设计方法上对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比较,以体现VRML与JAVA技术在实现虚拟场景交互设计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今大规模网络的发展,基于SNMP的Manager/Agent模型的网络管理系统越来越暴露出自身的局限性.移动Agent技术的移动性、自治性等诸多优点非常适合网络环境的系统异构,由此本文基于移动Agent技术对当前的SNMP的M/A模型构建进行了有效改进.在参考IBM公司的Aglet原型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Java语言的初步实现.  相似文献   

8.
文章提出了基于主从式移动Agent模型的网络管理方案,同时设计了一个基于该方案的网络管理原型系统,并进行了相关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网络资源消耗和响应时间上,基于主从式移动Agent模型的网络管理方案比传统的网络管理方案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网络技术的出世,打破了文明的时空隔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技术再现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工业遗产以及历史古迹的虚拟恢复已成为当今的一大研究热点。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关于工程实体美的设计现状,并在对"网络技术"和"工程实体美设计"等概念作了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了网络技术下工程实体美的表达方式和特征,以及实现途径。基于网络技术,通过建立系统模型,实现客观存在于世界的工程实物仿真,虚拟表达其工程实物的美感。利用网络交互技术在虚拟系统中实现人为操纵美的实体,旨在利用数字化技术保护和再现物质文化遗产,为扩大工程美传播时空提供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Agent交互协议是“基于消息交流的Agent之间的”协调说明,用于提供交互的背景。交互协议是说明“所有参与Agent都应该遵守”的交互规则的公共文件。对命题动态逻辑进行改编得到的L_α逻辑,可以对多Agent系统的交互协议进行建模。为此,需要建立第一类协议说明语言,该语言是“把行为限制为由信道发送的消息的”行动语言,既可对协议结果进行表示和推理,也可对消息之外的行动进行推理,其约束语言用于说明消息和状态;每条消息被显式地定义为“对共享社会状态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在戏曲电影历史上,"虚"与"实"的两组矛盾一直困扰着创作者们,电影《廉吏于成龙》以"摄影棚"的假定性,很好地处理了"虚实"问题,并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视听手法的融合。舞台灯光、场面调度、动作奇观、间离体验是导演找到的戏剧与电影相交叉的结合部。在这些结合部上,导演充分发挥戏曲和电影各自的表现力,在充分尊重彼此创作规律的基础上,达成艺术上的和解,从而在新的层面完成二者的高度融合。影片既保存了戏曲原汁原味的美感,又张扬了电影的独立的表现力,为戏曲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末,政治剧为新历史戏剧、生活戏剧、情感戏剧、实验戏剧等取代。革命剧场、边缘剧场、当面演剧场、叙事诗剧场等流派迭彩纷呈。诗情画意、轻歌曼舞成为舞台主要表现形式,而传统的打做念唱已不可同日而语。银幕、幻灯、激光、数码、高保真、虚拟等使戏剧获得了新的表演空间和表达纬度,引发了戏剧理念和实践的革命。  相似文献   

13.
从形式上看,布依戏的舞台动作体现出了程式化与生活化互融、虚拟性与现实性交织、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审美气质;从功能上看,布依戏的舞台动作涵括了深沉的、别样的审美涵义,具有多重审美价值.布依戏舞台动作所体现出来的这种审美多元化特征,有着深刻的历史、现实等多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14.
教育戏剧的"他者"眼光意指以"他者"视角看世界,具有虚拟和简化世界的特性。其教育发生的逻辑是以"他者"身份"入戏"、通过"神入"他者世界获取他者眼光、进而通过反观达成认识世界、他者和自我的教育目的。教育戏剧的"他者"眼光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转客位学习为主客互动、从文本学习增情境体悟、变孤独探索为共生共长、由客观评价到"他眼"反思,但也面临情感泛滥、角色混乱和相对主义的重大挑战。教育戏剧应将"教育性"作为首要特性,引入戏剧生成的"第三个我"来超越我在"他"和"我"之间的游离困境,并帮助学生在把控是非曲直的基础上,将戏中之理与生活之道融合起来,通过"他者"眼光实现个体的成长和丰满。  相似文献   

15.
《胆剑篇》是曹禺完成的第一部历史剧,在曹禺的创作生涯中占据重要位置。尽管该剧是领导出题目的产物,并受到现实政治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但它从细节结构故事,以尊重历史和摆脱历史的束缚相调和的处理人物的方式,不仅突破了阶级对立的社会图景,而且融合了“虚”、“实”对立的两种历史剧观念,使其成为当时众多“卧薪尝胆”戏中最为突出的一部。分析这部作品,不仅可以还原当时的历史语境,而且对研究当代历史剧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言语对话,广义上讲,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会话的记录,多是戏剧和小说的组成部分.同时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它经过精心的安排将编写的会话展现出来,反映哲学上或知识上的一种态度.网上聊天室中的虚拟会话用通俗的话讲,实际上是"一只手拍巴掌",并不能激发真正意义上的言语对话,没有言语对话层次上的精神交往,网络聊天室中的虚拟会话只能是一种传播假象.从网络聊天室中虚拟对话与面对面会话的对比可知.虚拟会话仅仅是"媒介即是讯息",会话中的虚拟"主体"因其存在本质只能是一种不真实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传统戏曲难以在晚清剧烈的社会变革中适应观众和时代的需求,难以发挥革命宣传、鼓动以及启蒙民智的社会作用,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人士积极推进晚清"戏曲改良",艰难的戏曲改良又迫使改良者将目光投向西方的话剧艺术,去接受新的戏剧观念和思潮。新剧作为舶来的戏剧艺术与中国的民族审美存在隔膜,要在中国戏剧舞台上扎根、延续,必须与民族传统、戏曲传统相"融合",吸收、借鉴戏曲改良中的优秀成果从而使得话剧舞台艺术在舞台表演、舞美、剧场等方面得到丰富和发展,推进了话剧的民族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方守金 《东方论坛》2007,3(5):63-68
戏剧关键词的增减与内涵的变化,既反映了戏剧艺术的发展,也表现出人们戏剧观念的深化。结合戏剧的创作和观赏实践,对戏剧关键词作新的解析,有助于清晰认识戏剧审美的本质与特征。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女性主义戏剧批评出现了一种新的发展动向,即对被认定为女性主义的戏剧进行重估。重估女性主义戏剧,主要是从三个层面展开的:一是对被主流文化认同的女性主义戏剧作品进行重估,检视它是否与女性主义戏剧观念相一致;二是对被认定为是女性主义戏剧的作品进行重估,检视它是否能成为“一个女性主义事件”;三是对女性主义戏剧批评进行重估,检视它是否运用了女性主义戏剧理论和方法来观察戏剧历史、戏剧创作、戏剧文本、戏剧表演、戏剧体制和戏剧团体等问题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