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些适应时代要求、反映国人普遍内心需求的价值与信念,不仅保持了中国政治的独特性,而且成为支撑中国社会稳定运行、并推动其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需要将自身的执政模式深深地扎根于本民族的优质文化土壤之中,把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些正面、积极的因素融入新的时代,促进国家的团结与凝聚,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从文化分析的视角,考察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模式,可以发现平等、民富、尚公、务实、和谐、尽责、自律等价值与信念在决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想、执政目标、执政理念、执政思维、执政方式、执政路径、执政规范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中国共产党已经确立了平等化发展的执政理想、经济权利优先的执政目标、尚公的执政理念、实用理性的执政思维、"无对"的执政方式、介入式的执政路径以及自律型的执政规范。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实践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各方面走向成熟的时期。随着敌后抗战的开展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立和扩大,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理论与实践达到了较为完备的形态,不仅为战胜日本侵略者、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为后来党在全国的执政做了重要的准备,对我们今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有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之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党要"依法执政"思想极其重要。从根本上讲,党要依法执政是由党的要素决定的。党依法执政能更好地体现出党的先进性,能更好地实现党的宗旨,是科学制定与实现党的纲领的重要保障,是贯彻执行党章的必要内容与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规律是共产党执政必须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具体规律主要有执政主体必须适应执政需要规律、执政客体必须适应执政需要规律、执政方式必须适应执政需要规律和不断实现执政目标规律."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客观要求,坚持"三个代表",必须使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提高执政客体素质、改革执政方式和不断实现执政目标.  相似文献   

5.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诠释着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提供理论基础、认同基础和价值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及其各个时期的思想产物,在理论根基上使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得以充分论证和明确阐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丰富思想内涵和鲜明理论特征,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提供了坚实的认同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价值、极具指导意义的实践价值,及其内在蕴涵的人文价值与人本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建构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的政治理念与政治分析框架,"善治"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建设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借鉴"善治"加强党的执政理念建设,必须变革领导观念,科学处理党与社会的关系;强化执政合法性理念,赢得广泛、深刻的认同和支持;确立执政的民主、法治理念,实现民主执政与依法执政;牢固树立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理念,增强责任意识与使命感;坚持和完善执政为民的公仆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党"。  相似文献   

8.
文明执政是社会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整个社会政治文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关键部分.文明执政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当然要求和必然选择,这有着内在性要求.但是文明执政是不会自然获致的,它需要执政主体的道德心与责任感的浇灌,也就是说它需要社会执政主体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执政过程中真实地实践执政的文明原则,从整个人类的文明的角度来看待执政方式的文明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指导思想,它包含党在执政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系列的理论创新观点,这一系列的理论创新作为一整体,构筑了中国共产党全新的执政观.  相似文献   

10.
"局部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治理根据地方式的一种称呼,治理根据地的过程即是"局部执政"的过程。党对"局部执政"的方式和内容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许多执政成绩,为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创造了条件,也为之后的全国执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西方“政党衰败”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的政党格局和政党体制发生的深刻变化,遭遇了从思想、组织、功能到运行格局的全方位危机,从而引发了“政党衰败”的情况,指出这是由于国民民主意识的增强、现代技术政治的广泛运用、非政府组织等新中介的挑战以及政党的自我变革所带来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应适应急剧变革的社会,不断地自我革新和发展,从而不断地提升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12.
领导与执政——中国共产党双重身份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执政双重身份的不重视或者不了解,导致在一些学者的研究中,出现了一些有待澄清的地方。因此,论文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与逻辑前提以及执政的理论与现实依据的分析入手,辨析了领导与执政的异同,以求明晰我们分析和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通过再次提出"认识执政规律"的问题,展现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成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认识执政规律和遵循执政规律进入一个新阶段,跨入一个新境界.共产党执政的根本规律是与时俱进、执政为民;基本规律有理论创新、第一要务、总揽全局、人民民主、民主集中、从严治党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是寓于发展之中的。中国政党主导的发展路径决定了中共执政合法性的本质是中华民族、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命运的统一;制度内生的发展模式决定了民生、国家制度建设和在此基础上的体制自信是其主要资源;而发展的路径依赖特征决定了其必然面对着"中等收入陷阱",避免陷阱的关键在于遏制权力失控,防止市场失灵,阻止社会失序。发展是维护和巩固中共执政合法性的根本出路,是中共执政合法性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只有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才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从局部执政走向全国执政,正昂扬自信地走向长期执政。但是在社会上长期存在"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的认识,其本质是以西方政治话语解释中国实际的一种虚无主义认识。该文认为,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回顾中用马克思主义话语端正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新道路的创造性实践解释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集革命与执政于一身,用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自我革命精神、初心使命阐释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坚守与传承。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个使命型政党,不同于西方政治话语下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局部执政是基础,全国执政是传承创新,二者统一于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就要求中国共产党继承局部执政经验同时守正创新,时刻以苏共亡党教训警醒自己,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建设,保持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性。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共产党十大执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号召全党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十大规律,即与时俱进规律、执政为民规律、发展兴国规律、团结稳定规律、民主立国规律、依法治国规律、党指挥枪规律、中国特色规律、自主外交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文化特色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执政文化是执掌政权的阶级或政党的成员在其执政过程中形成的,为该阶级或政党成员所共同信守的思维方式、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和广泛认可的目的指向等。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执政实践过程中,形成了执政思维方式的发展性、执政价值观念的协调性和执政目的指向的大众性等执政文化特色。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执政文化,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局部执政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这一时期虽然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但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取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促进党的建设等方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执政安全是指政党执政不存在危险或受到内外执政风险影响下能保持执政地位,它包括积极主动的竞争力和相对被动的抗风险的能力。目前,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都有许多危害影响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的若干因素。因此,必须采取找准巩固执政安全的出发点、确立执政指导思想、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坚实执政基础、攻克执政难题、造就执政保证、优化执政环境等对策来巩固党的执政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目标,需要通过和谐执政来实现。和谐执政是以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为前提的新的执政理念与方略,其基本内涵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终端价值,将和谐理念融入执政过程中,使执政过程呈现协调性、有序性、完整性和合乎规律性。关系和谐是和谐执政的核心;方法和谐是和谐执政的关键;动态和谐是和谐执政的根本特征。坚持和谐执政的新取向,对于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