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星域 《可乐》2010,(11):15-15
2010年5月11日,英国迎来自1812年以来最年轻的首相,43岁的戴维·卡梅伦。 这位有着政治金童美誉的英国首相从小并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孩子。卡梅伦不仅家庭富裕,还拥有英国王室的贵族血统,小学和中学就读于著名的伊顿公学,学习成绩却不太好。  相似文献   

2.
听来的童话     
这个故事是听朋友转述的. 一位年轻的单身母亲,独自带着年幼的女儿生活.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成了一年级小学生.学校老师为了对新入校的学生"摸底",让每个孩子在班上当众介绍自己和自己的家庭.他们借此了解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家庭情况.  相似文献   

3.
贾慧 《新天地》2011,(11):345-346
记得一位英国教育学家说过:“幸福美满的家庭犹如港湾、沃土,畸形的家庭则犹如染缸和腐蚀剂。”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撬动地球的手,就是推动摇篮的手。好的家庭往往伴随着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成长;坏的家庭往往给孩子负面影响。无数事实证明,家庭的影响对孩子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民外出就业,对农民的家庭以及家庭关系的变迁产生巨大的影响.大多数家庭夫妻关系稳定,但有些男性则因经济收入和职业地位变化而产生家庭危机.流动农民的孩子,特别是父母双方均外出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一般不理想甚至很差.留在农村的老人经济上的供养提高了,但抚养孩子、沉重的家务以及田间劳工往往使老人疲惫不堪.  相似文献   

5.
余红 《21世纪》2001,(2):42-45
英国的公立学校不招收留学生,所以进私立学校是唯一的选择。 私立学校收费高,但管理严格,教学设备先进齐全,因而教学质量很高。 本文作者深入英国的私立学校进行实地采访,向广大读者展示了其别具一格的风貌。 英国的私立学校因严格的管理和幽雅的环境而闻名于世。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企业家、富翁、明星和皇亲贵胄都将他们的孩子送到英国的私立学校接受教育,不仅学习基础知识,还培养绅士风度和高贵气质,为将来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位于伦敦西南郊的伊顿公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是培养贵族精英的最著名的中学,是许多名家子…  相似文献   

6.
<正>8月7日,全球领先的动力管理企业伊顿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柯仁杰(Alexander M.Cutler)在北京举办的"可持续发展与能源效率媒体论坛"上强调,面对全球严峻的能源和环境趋势,伊顿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内容纳入到伊顿全球和中国未来的发展战略,不断开拓新兴市场和新的市场机遇,把公司打造成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7.
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每个家长都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按一般家庭教育方法大致有以下五种类型:其一,任命型。这种类型.大多出自家长文化程度偏低,经济又十分桔据的家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采取的是被动的做法。听天由命,顺其自然,任其发展,在主观意识上,很少为孩子的将来考虑,而是走一步,说一步,既无计划也无目的,在孩子面前说话办事,从不顾及对孩子的影响,由于这类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采取的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所以导致孩子在接受教育中,过多的受到了身边生活环境的制约,在不自觉中被动地受着父母、亲戚以及邻里、朋友等行为…  相似文献   

8.
要培养孩子对金钱的正确态度,家长就不要把经济问题看作只能对朋友谈起的秘密。正确的方法是:孩子应该与他们年龄相适应地参与到家庭的经济决策中。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让孩子了解到金钱的价值:在购物时告诉孩子,  相似文献   

9.
新闻选择题     
《可乐》2006,(9)
英国21岁男青年为何成为"最坏父亲A、交7个女友生7个孩子并拒绝抚养B、包二奶使家庭分裂C、世界杯期间赌球致倾家荡产D、热衷于家庭暴力标准答案:A。英国无业青年基斯·麦克唐纳德尽管只有21岁,每月靠250英镑失业救济金生活,但这位花花公子在过去7年中,不停地更换女友,已和6名不同女友生下6个孩子。今年8月,他的第7名女友将为他生下第7个孩子。尽管孩子多得快凑成一支棒球队了,但基斯一点也不发愁,声称将不会为这些孩子  相似文献   

10.
对于河南省巩义市某初级中学的李老师来说,假期临近结束这段日子绝对是令他"头疼"的日子:他每天都有无数个电话要接,内容大多只有一个,就是想让孩子到这个学校上学。李老师是学校一位领导,在朋友和乡亲的眼里看来,他在录取学生上能说得上话。他从家里"躲"到学校,也有人想方设法找到了他的办公室"求情"。"没有办法!"他面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就很无奈。"现在朋友和老乡在县城里上班的、做生意的很多,甚至专门把孩子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夫妻俩去参加一位德国朋友的婚礼时,发现他们的婚房里竟然有个"修配工场"。从原始工具到现代化工具,从木工、瓦工工具到钳子、焊工工具应有尽有。更有趣的是,这所房子除了设计和盖房是请人帮忙,余下的事情都是朋友自己干的。他说,绝大多数德国人都自己装修房子,把家庭内部装修当作调节生活情趣、改善环境的乐趣。而且,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过父母的亲身劳动来教育孩子,凡事不能坐享其成,只有依靠自己的劳动才能创造财富。尽管德国人普遍富有,但他们在婚宴上并不攀比豪华,反而显得有些"寒酸"。我们原以为亲  相似文献   

12.
殖民时期的美国妇女,比同时代的欧洲妇女,享有更多的自由;但由于社会对女子地位的偏见,当时妇女在决定自己命运的能力方面,与现在一样也极其有限。一、社会地位──家庭、教育、婚姻、法律上的权利殖民时期的美国女子,通常多住在被隔绝的农庄或小村子里,也多半是一个大家庭的成员。在新英格兰,一般的家庭都有十余口人,有的家庭有15个甚至更多的孩子,有的甚至出现祖父母与未婚姑妈住在家里的情沉。一般女孩子很早就承担起照顾弟妹,管理家务的职责。教育方面在殖民时期的美国,孩子的教育完全是由家庭承担的。父母尽其力地教给孩子…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智慧由于天气的原因,北京机场滞留了不少旅客。很幸运,我们的航班还算正常。常有人教诲我们:青年靠拼劲,中年靠智慧,老年靠经验。朋友问我,什么是智慧?我云山雾罩地解释了一通,朋友糊涂,我也糊涂。孩子,不但是生命的延续,还是父母梦想的承载体。现在的教育,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似乎过于侧重"智"了。治学三忌:贪多务得、追求速成、缺乏恒心。  相似文献   

14.
付秀宏 《老友》2014,(9):31-31
正在德国旅游时,我曾去探望一位友人,在朋友家中住了几天。朋友有个女儿,年纪还小,正在上幼儿园。到朋友家中时,我发现还有位老妇人,不知是谁,后来听到小女孩叫她"奶奶",我不禁一怔。朋友的父母早亡,前几年又离了婚。孩子  相似文献   

15.
广西南宁市有两个家庭,在养育了孩子14年之后,才发现孩子不是亲生子,而是当年在医院生产时相互抱错了。"串子"事件给这两个家庭留下了难以抚平的伤痛,于是,他们共同把医院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16.
常言道,"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少时但得父母乐,老来自有儿孙贤"。据说,当年郑板桥被削职回老家前曾对送行的朋友说:"请你们回家把老人当孩子看。"这是要儿女用对自己孩子的呵护来对  相似文献   

17.
李正印 《21世纪》2005,(2):24-25
正如每个国家都很重视青少年教育一样,美国也十分重视青少年教育。美国没有全国性的青少年教育专门机构,青少年教育融于日常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中。 家庭、学校和社会对 孩子教育影响各有侧重 在美国,对孩子教育影响最大的首先就是家庭。美国的家庭,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确立以下4 个方面的观念:一是国家观念。在孩子很小时,家长就教给孩子:你是美国人,培养孩子确立国家的观念和作为一个美国人的自豪感。二是平等观念。美国家庭中,父母一般不以家长自居,不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教育孩子,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平等观念,孩子的事情让孩…  相似文献   

18.
丁克时代尚未结束,"被丁克"时代已经拉开帷幕。一字之差,成为这个社会怪现象的翻版。从没孩子没负担的白领丁克,到惧怕压力"no money,no good"的伪丁克,再到想怀孕却怀不上的"被丁克",整个高压社会带来的后果是结婚后是否有孩子——这已经成为幸福生活的标准之一,而来自家庭、长辈、社会等固有传统,让"被丁克"家庭承受着无限精神压力。  相似文献   

19.
如今,"租生活"的方式正在渗透进玩具领域,一个"玩来玩去"带出的新产业——玩具租赁开始浮出水面。项目介绍随着玩具的精致化和科技含量的增加,价格也越来越贵,给孩子长期购置玩具已经变成一般家庭的"重负",即使经济宽裕的家庭,也不太可能在家里开设"游乐园"。针对这一市场需求,玩具租赁业应运而生,其商  相似文献   

20.
环球博览     
世界最佳生活模式 衣——以英国模式为佳。英国人虽然讲究社交,但在一般人的衣橱中,往往是两三套服装,甚至连女的也是如此。英国人比较讲究衣着,但不浪费,一套衣服一般要穿好几年。 食——以美国模式为佳。美国人对食物很少浪费,即使非常有钱也是一样。富有家庭和中等家庭所吃的家常便饭,相差不多。美国近年来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