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9 毫秒
1.
品牌对企业经营、消费者消费等有积极作用,通过广告宣传,可以提高品牌知名度、深化品牌认识和增强品牌联想。微电影是近年出现的一种电影新类型。微电影广告作为一种新兴的广告传播形式,它的发展对于品牌的传播有着积极作用。但目前微电影广告存在不足,影响了品牌传播效果,微电影广告应该更加注重品牌传播。  相似文献   

2.
成功的商业微电影营销,除了其本身给力之外、还包括了许多的外延营销,实际上是一门传播学。而要做好一部品牌微电影,切忌急功近利,正如不会一夜暴富那样,微电影带来的口碑效应同样是有限的。 无数的历史经验证明,世界经济越是走到了彷徨的拐点,以电影为代表的娱乐产业就会愈加繁荣。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以来,《阿凡达》、《加勒比海盗》等大片屡创佳绩的事实再次证明,人类需要娱乐来作为“疗伤”的良药,而电影艺术相对于其他娱乐,真的很便宜。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消费者触媒习惯的改变,企业营销的方式也从单纯的兜售产品转向吸引受众精神层面的关注。应运而生的微电影故事营销利用传播渠道的创新与“情感差异化”的内容来聚焦受众内心,既满足了碎片化时代的娱乐需求,又不失巧妙地植入了企业的核心价值。微电影营销兼具广告的智慧和电影的从容,其“高级定制植入”的光环背后是“谋局于伊始”的巧妙。其中,赋予故事主角“广告代言人+微电影主演”的双重身份、构建“与己有关”的故事内容、设置具有“意外奖赏”的故事结局等三方面的筹划与把握是微电影营销制胜的重要法则。  相似文献   

4.
2010年12月16日,凯迪拉克《一触即发》预告片,号称“首部微电影先锋巨制“,第一次正式提出“微电影”的概念,并在网络上引起激烈反响,2010年亦被命名为微电影元年。凯迪拉克《一触即发》就是一个广告,但这种微电影广告与传统植入式广告相比较,观众并不反感。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新的广告形式,微电影广告诞生于宝马汽车的电影短片与广告的跨界创举,飞速发展于微博客服务普及的时代。微电影广告建立了自己的叙事法则,凭借精准的理念融入,服务于品牌形象建设,日渐成为消费时代的强大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6.
电影植入式广告有着超过百年的历史,特别是在电影商业化程度最高并进行全球化营销的好莱坞,植入式广告已经成为其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中国品牌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越来越多地被植入好莱坞电影之中,成为中国广告业发展过程中的亮点之一,而这一现象也随着电影的热映引起了学界、业界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采用文献研究法,并佐以案例分析法,从电影植入式广告在中国的发展和中国品牌近年来植入好莱坞电影的情况入手,结合中国品牌的自身特点,提出中国品牌植入好莱坞电影的运营策略,包括增强品牌内功、运用植入技巧、提高品牌文化影响力等。  相似文献   

7.
著名导演迈克尔·贝指导的《变形金刚4》于6月27日上映,对于这部好莱坞超级大片,大多数观众对片中强大的视觉效果表示认可,电影的整体评价依然不错。不过,一如既往的,片中的广告植入还是成为了媒体的吐槽点。迈克尔·贝确实是广告植入的高手,前三部的《变形金刚》中都有大量的广告,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句惊人的某品牌舒化奶的台词。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将我们带入了信息碎片化时代,手机已成为人们主要的阅读工具之一。生活快节奏的要求使得广告商不得不做出改变以迎合受众的碎片化阅读习惯。在网络视频的广泛传播下,微电影广告应运而生。微电影广告短小精悍,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丰富的电影语言、眩目的明星光环和巧妙的悬念设置等特性。微电影广告要突破简单化、粗糙化、同质化、低俗化的发展瓶颈,朝着广告营销一体化、内容精致艺术化、制作工具简易化和互动模式游戏化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那子 《北京纪事》2015,(7):72-75
唐嫣的荧屏黄金时代 唐嫣是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走出的校花,这几年作品不少,2007年凭借电影处女作《离别也是爱》获第1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提名.之后,她又成立了唐嫣工作室,担任其主演的微电影《逐爱之旅》制作人.一路走来都很踏实.2014年,凭借《金玉良缘》获得中国大学生电视节最受欢迎女演员奖.  相似文献   

10.
微电影广告叙事系统构建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冠以微电影名义的广告作品大量涌现,但“微电影广告”这一概念的核心特征尚未达成明晰严谨的共识。对“微电影广告”这一概念的误解与滥用使得业界实践中所谓的“微电影广告”鱼龙混杂,许多作品缺乏科学有效的叙事策略,阻碍了微电影广告产业的健康发展。深入剖析“微电影广告”这一概念中“微”“电影”及“广告”这三个关键词对其叙事系统提出的创作要求,才能科学地总结出微电影广告领域可行有效的叙事策略,推动微电影广告作品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对《申报》电影广告的一种特殊检视可以发现,20世纪40年代的市场竞争催生了大量国产商业类型电影的拍摄和放映,《申报》广告信息表明,能够在20世纪40年代与美国电影在首轮院线同步放映的国产大片,它们的放映时间、总场次和受观众欢迎的程度并不比外国电影逊色。言情、侦探、恐怖、艳情、古装、武侠等类型成为上海电影市场的主控形态。中国电影人在和美国电影的对话过程中清理了自身的类型传统,进而发掘自己的类型电影优势。中国电影自古典时期开始便从未间断过的商业电影传统,为电影艺术的每一次进步提供着各种条件。  相似文献   

12.
电影植入广告作为一种新型广告,在国内出现时间并不长,但发展非常快。相对于普通电视广告,电影植入广告较为隐蔽,在潜移默化中被受众所接受,所以投放效果更好。作为以拍摄商业电影著称的导演冯小刚,更是成功将广告运作于电影之中。文章试图通过分析冯小刚电影中的植入广告来了解国内电影植入广告的发展情况,具体分析了冯氏电影中植入广告的类型并分析了其不足,最后对于如何提高电影植入广告效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后现代文化背景下具有微时长、微周期、微投入、微传播特征的微电影,是以解构和碎片化为乐的互联网与电影互动所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电影探索,并以其显而易见的优势逐渐成为时下新的文化潮流。微电影独特的影像制作模式、创作准则、影像修辞手法、传播媒介、观影方式、受众群体等改写了传统的“电影”概念,对电影语言的创新、电影艺术的发展以及电影关学观念的改变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微电影还以其“微言大义”切入当下社会的“微现实”,关注被主流叙事所放逐、被宏大历史所忽视或过滤的问题,成为一种作者式影像的民间书写。  相似文献   

14.
微电影广告是时代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是在互联网逐渐普及的背景下微电影与广告之间的有效结合,打破了传统的植入广告在广告内容和形式上的限制,将当今广告形式的发展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微电影广告往往能够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让观众能够对产品和品牌具有更强的识别性和记忆度。  相似文献   

15.
微电影虽是应广告新策略而生,但发展边界远远超出了广告.文章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出发,阐述微电影的落脚点在于电影艺术的审美性,辨析“广告式微电影”和“电影式微电影”、“名人微电影”和“平民微电影”两组划分背后的文化符指.在方法论上,注重特定语境的阐述与界定、超越工具主义与结构主义的桎梏、提倡多角度的文化研究等都给微电影研究以启示.专业化与草根性的丧失、“微表达”与艺术性体现、规避审查制度的利弊、宣传与价值失范问题等四组悖论的探讨也有助于加深微电影在文化领域的研究深度.  相似文献   

16.
丁磊 《金陵瞭望》2011,(18):85-85
《最爱》确实不是顾长卫拍的最好的一部电影.但却是顾长卫拍的最可看的一部电影,蛰伏4年,顾导演以《孔雀》和《立春》的腔调包装了朴实而华丽的《最爱》。  相似文献   

17.
影视植入广告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等品牌要素的内容,策略性融入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或其他媒介中的一种特殊广告。本文对影响影视植入广告关注度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影视植入广告关注度受产品喜好度的影响,喜好度越高,关注度越高;(2)影视植入广告关注度受到影视情节关联度的影响,关联度越高,关注度越低;(3)影视植入广告的关注度受到影视情感迁移度影响,迁移度越高,关注度越高;(4)影视植入广告的关注度受情感涉入度的影响,影视情感涉入度越高,对广告的关注度反而越低;(5)对影视植入广告的关注度与年龄特征有关,年龄越大,对广告的关注度越低;(6)相比于男性,女性对植入广告的关注度更高。研究贡献在于实证研究了影响影视植入广告关注度的因素,可为植入广告的设计以及植入广告商对影片的选择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8.
记得电视连续剧《上海一家人》片头主题曲中有这样一句歌词——人生苦短需努力,不怕那几次三番从头做起。确实,要成功就不能怕失败,创业也是一样。剧中,勤劳聪慧的沈若男,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学习谋生的本领,从学徒干起,不怕失败,以超人的毅力和  相似文献   

19.
一部名为《光荣的愤怒》的电影,历经十一年零二十五天的漫长之路,终于走上了大银幕十一年零二十五天——这是电影《光荣的愤怒》从小说问世到走上大银幕所用的全部时间!浙江作家阙迪伟在1996年9月完成了小说《乡村行动》。四个月后,这篇小说被《上海文学》发表。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老师曹保平后来在《小说月报》上看到《乡村行动》,一口气读完了这篇2万多字的中篇小说。那  相似文献   

20.
admin 《21世纪》2010,(11):68-68
一部以“鸟巢”建设者——谭双剑的奋斗经历为原型的电影《暴雨将至》,从拍摄到放映,在城市外来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剧中的谭双剑是由生活中真实的他扮演的——从举目无亲的上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