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历史上,饭局与政治永远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每一个饭局,其实都 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饭桌可以改变历史,筷子也可以涂改史书.本文盘点中国历史上几个足以扭转乾坤的饭局,以飨读者. 杀机四伏的饭局——鸿门宴 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队,刘邦兵力虽不及项羽,但刘邦先破咸阳,项羽勃然大怒,派英布击函谷关.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在项羽面前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更加愤怒,下令次日一早让兵士饱餐一顿,击败刘邦的军队.  相似文献   

2.
<正>鲁迅先生说,中国其实就是一个大厨房。此言不虚,对于中国人来说,人生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围绕餐桌展开的,古今皆然。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奔赴饭局,且乐此不疲呢?饭局社交是人们心理上的"安全阀"。参加饭局不仅是利益的需要,而且还是心理安全的需要。在中国,结婚有饭局,升学有饭局,赔礼有饭局,开会有饭局,工作有饭局,升职有饭局。参加这些饭局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和自己有关的事情。可以谈公事,可  相似文献   

3.
《可乐》2006,(8)
1、世上本来只有饭没有局,吃的人多了,就有了饭局。2、谈事儿要饭局,没事儿更要饭局。中国的社交文化基本上就是饭局文化。3、从前,生活是从一顿饭到下一顿饭;后来,生活是从一个饭局到下一个饭局。4、人世间最大的痛苦不是没饭吃,而是有太多非吃不可的饭。5、黑社会的饭局是鸿门宴,上流社会的饭局是发布会,主妇们的饭局是八卦老鼠会。6、饭局不是万能的,没有饭局是万万不能的。7、没有美女不成饭局。没有段子不成饭局。没有酒不成饭局。8、很多爱情都是从饭局开始的。9、饭后局一般比饭局本身更精彩,就像《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和《无极》。10、抢单是最有中国特色的饭后表演。  相似文献   

4.
《北方人》2008,(7)
世上本来只有饭没有局,吃的人多了,就有了饭局:从前,生活是从一顿饭到下一顿饭,后来,生活是从一个饭局到下一个饭局;黑社会的饭局是鸿门宴,上流社会的饭局是发布会,主妇们的饭局是八卦老鼠会;  相似文献   

5.
宗禾 《社区》2012,(26):34-35
食、色,性也。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比吃饭更重要的了。在中国历史上,饭局与政治永远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每一个饭局,其实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饭桌可以改变历史,筷子也可以涂改史书。盘点中国历史上几个足以扭转乾坤的饭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史记》对刘邦和项羽的描写,其基本感情倾向是抑刘扬项。司马迁运用高超的文学手法,对历史上的刘邦和项羽巧妙地进行了整体上的重塑,奠定了刘邦流氓无赖和项羽刚烈英雄的基本格调,千百年来产生了巨大影响。透过《史记》的描写,拨云见日,可得刘邦和项羽两人的历史真实面目,而太史公如此定调,亦自有其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是“情不自禁”而为之。  相似文献   

7.
饭局潜规则     
零点调查2006年2月9日公布的《中国居民沟通指数》总结了中国人最新的社交趋向,其中,“饭局社交”仍是中国人最为普及的社交方式,全部受访者中有一半参加过饭局社交。饭局从来就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首选交际方式。中国饭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而见诸于二十四史之中的著名饭局更是不可胜数。中国历代的兴  相似文献   

8.
《北方人》2007,(3)
零点调查公布的《中国居民沟通指数》总结了中国人最新的社交趋向,其中,“饭局社交”仍是中国人最为普及的社交方式,全部受访者中有一半参加过饭局社交。饭局从来就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首选交际方式。中国饭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而见诸于廿四史之中的著  相似文献   

9.
吕后的际遇使其心理发生变化。刘邦称帝前,吕后勤劳善良,支持丈夫的事业,她成为项羽阶下囚后,自卑恐惧;刘邦称帝后,她失宠嫉妒,运用才能、手段保住自己和太子的地位;惠帝继位后,她大权独揽,残酷报复对手;惠帝去世后,她个性走向极端。  相似文献   

10.
苏轼的《范增论》一文表面上是批评范增没有适时离开项羽,实则是评析项羽、范增、义帝三人之间的关系,他将义帝与范增、项羽的关系都界定为君臣关系,认为范增始终是忠于义帝的,而项羽则为逆臣。苏轼的《范增论》在古代朝鲜高丽时期、李朝时期文坛的"受容"可称为一种"叛逆式接受",这两个时期的李齐贤等七位文人强烈地批驳了苏轼的范增为人杰、范增忠于义帝、"增不去,项羽不亡"的论点,为全面认识范增这个历史人物提供了一种"他者"的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认识一万人     
多年前,我在饭局上认识了一个人,对他印象深刻,至今也没有忘记。 这个饭局是谁请客、这些人为什么到一起,现在已经记不清了。饭吃到半道,一人进屋,站定,如戏曲中的亮相。看我们这些人的时候.他眼里露出宽厚的轻蔑,好像看一帮小学生下馆子。  相似文献   

12.
橡皮糖达人     
亦桑 《可乐》2010,(7):68-68
不记得从哪一次开始,老同事的饭局上多了一个叫默默的女孩。她的一举一动,倒像是对自己名字的报复性打击:自来熟的超能力、抗各种玩笑打击的高柔韧性、话题发起者——饭局至爱这样的角色,有他们在,就和冷场说Bye bye。  相似文献   

13.
正"饭局",突然成为朋友圈里很火的词。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这则消息:在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丁磊等业界大佬组织了两场备受关注的饭局,但马云都没有被邀请。马云随后回应:他们没请我,请了我也没时间去。一时,外界的解读沸沸扬扬。为什么马云不热衷于丁磊的饭局?我不知道原因。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在现实生活里,除了必不可少的应酬,如果你是真正聪明的人,一定会很  相似文献   

14.
羡慕     
陈鲁民 《中华魂》2013,(3):25-25
晚上散步,偶尔可遇到一位做官高邻。他几次对我说:“真羡慕你啊!每晚都可以自由自在地散步。”一开始,以为他在嘲笑我,因为“一等公民天天有饭局,二等公民周周有饭局,三等公民从来没饭局”,他是几乎天天晚上都有应酬的“一等公民”,没理由羡慕我这个基本上没饭局的“三等公民”。可看看他日甚一日的大腹便便,步履蹒跚,我知道,他的羡慕是由衷的。  相似文献   

15.
王刚  王梅花  朱军 《中华魂》2013,(18):54-55
项羽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人物,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作为历史人物,项羽是我国诗歌、散文、戏剧、绘画等艺术领域研究和描写的对象之一,是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艺术资源,具有广泛的开发价值。作为项羽的故乡,近年来,宿迁市委、市政府看到"项羽文化"的品牌价值,提出了"建设项羽文化,发展项羽经济",打造出一个不可复制的文化品牌,不仅丰富了宿迁精神的内涵,而且大大增强了宿迁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6.
饭局的功能与过程——一种中国人的饮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梅 《东方论坛》2007,(4):119-123
本文从饮食人类学的视域切入今日中国最普遍的饮食现象--"饭局",并以功能和过程为视点对"饭局"进行探究.分析表明:中国式"饭局"虽因参加者之间社会关系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能,但由于中国人文化中的"差序格局"因素,导致饭局参加者总有强化彼此间情感关系的意图,而对"饭局"前、中、后的过程分析也显示:合食式"饭局"其特有的多种互动因素已成为增强参加者情感成分的最佳媒介,它拉近距离,润滑关系,最终使得"饭局"成为中国人最常用的交往方式.  相似文献   

17.
项羽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浓墨重彩描写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项羽形象包含了深广的历史内容,体现着社会人生的本质,他是分裂中挣扎的悲剧典型。透过项羽的文本层面,我们不难发现在他的身上饱含着作家的深情,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和审美观照,项羽是戴有“人格面具”的人物。  相似文献   

18.
“鸿沟”一词源于秦末的楚汉战争,是两军对峙的临时分界线。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04年,刘邦和项羽在荥阳、成皋一带的古战场激战,项羽的兵力虽强,而刘邦凭借后方粮草充足的条件,使项羽无法可施,被迫提出“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双方暂时息战。鸿沟是古代的运河。现今在河南省荥阳城东北的广武山上尚留有两座遥遥相对的古城遗址。  相似文献   

19.
在硅谷的第一个春节,我跟着朋友去了一个饭局。长期以来,饭局总能体现一个地域最强烈的市井特质。国内的饭局通常由各种八卦填满:谁和谁分了手,谁跳了槽,谁升了职……用龙应台的话说,她和大陆学者的饭局谈话局限在房子、票子、孩子和车子——如果她不在,还会有妹子。  相似文献   

20.
正从古至今,中国都是一个讲关系、讲人情的社会。摆脱不了这一现状的中国人,只要办事,首先想到的是,有没有关系。一想到关系,就会想到饭局,而饭局在中国承担了太多的功能,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每个人的社交往来、人生成败,似乎都与饭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