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我/你/他作定语不带"的"情况分析,描写其结构形式和语义特征,并以认知语法为指导,分亲属词、借子称谓亲属词、表处所的行政区划词、军事称谓词和单音节集合名词等几部分对我/你/他作定语不带"的"情况形成动因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2.
人类学与民族学是从国外引进的,迄今已近百年。引进的路径有二,其一是从欧美直接引入,其二是经过日本媒介间接引入。人类学原生语境里,他者与人类、民族志与文化理论、具体与一般,它们的平行与交叉构成学科的基本形式。本文透过对中国人类学电影开山作品的解读,展开你我这一具体的、民族志的视阈,进而提出一种学科基本形式更新的可能性,即你我与人类、民族志与文化理论、具体与一般,它们的平行与交叉。  相似文献   

3.
“你我他”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这个世界所有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如果把“你我他”转化为“ABC”来描述,那么认识事物与世界,则是关于“ABC”言语系统相统一的逻辑判断系统的构建问题。判断是断定事物情形的基本的逻辑思维形态。判断的种类主要有形式逻辑判断和辩证逻辑判断两种。前者的基本理念是对立哲学的思想观点,而后者则是以和谐哲学的观点展开对于事物的认识与判断。判断对象包括事物个体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判断。判断的内容包括对判断对象的存在状态、性质和相互关系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马丁·布伯通过“我—你”、“之间”、“对话”等概念的建构和“关系本体论”的建立,弥合了近代主体性哲学中“我”与“他者”的裂痕。“我—你”、“之间”、“对话”恰恰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层面反映了布伯教育思想的三重向度,对构建当代“以人为本”的对话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讨论了胡塞尔在我本学基础上建构他人的尝试,并考察了海德格尔和萨特对此建构所进行的解构,认为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在自我与他人问题上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而萨特对自我的解构既无助于解决他人给出的难题,而且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刍议张问陶诗论体系对诗人“自我”的强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中叶著名诗人张问陶,又是一位深有造诣的诗论家。其诗论体系,以强调诗人“自我”为核心、根本以至灵魂。他认为诗人“自我”的“性灵”、“性情”、“血性”、“灵光”,乃诗歌审美本体之内质。此外,他论及诗歌的创作、功能、继承、风格、鉴赏、批评诸方面时,无一不和诗人“自我”联系起来进行阐释。再者,他的诗论体系又是开放性的系统,它上通于天,追求“天人合一”;又根扎于地,特别关注现实人生。  相似文献   

7.
“读图”语境下,大学生审美教育中出现了一系列变化,一是由“我看”向“他看”的转变,使审美的“建构”先于审美的“发现”;二是由看“图”向“看”本身的倒转,使审美之“看”本身呈现为复杂的结构性存在。基于此,对大学生审美教育过程中的“看”——谁在看、看什么及如何看等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使我们认为“读图”语境下的大学生审美教育的问题式己发生转换,这为审美教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8.
人们喜欢三毛本人以及作品中的三毛,但现实生活中的三毛由于迥异于常人的生活经历,最后又走了一条异于常人的不归路。因此,三毛的“我执”写真实创作态度,使作为作品叙述者的三毛与作品中的三毛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三毛构成“三位一体”关系,这种关系注定三毛的作品要同其生活同沉同浮,也注定了三毛要为“艺术真实”付出“真实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新春贺辞     
旅外同胞们,朋友们:新年好!新年,对于中国人而言,不仅是时间的尺度,更是一种情结,被特别地钟爱和企盼着。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身在哪个国家,不管走过多少辉煌,新年,始终是那一枚存了几千年的信物,鉴证着你、我、他,每一位华夏儿女的赤子心。宇宙浩瀚,斗转星移,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而今,2015年的脚步声已悄然响起,羊年也步步临近。在这宝马腾飞、灵羊起舞的吉祥日子里,在这辞旧迎新、普天同庆的美好时刻,我谨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江苏省海外交流协会,向旅居海外的江苏籍华侨华人,以及  相似文献   

10.
黄导德 《老友》2014,(2):42-42
正孩子1岁后,我想出去工作,婆婆自告奋勇地来带宝贝孙女。老妈听说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婆婆人真好,给你带孩子后,什么事都做不成了,她又没有其他经济来源,请个保姆还要钱呢!你就当请了个保姆,每个月给她点工资。"我想想也是,现在请保姆可贵了,婆婆总比保姆  相似文献   

11.
《国际公关》2013,(5):10-10
“执念”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会让企业丧失正常心智,不再有基本的判断力。唯有破除“执念”,企业才会有真正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理论分析《玩偶之家》和《等待》中有关的对话哲学。通过分析作品,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生活如果没有对话,就意味着缺失。只有皈依永恒之你,才能实现生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考察《百喻经》中“我”、“尔”、“他”三个代词的历史演变情况,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揭示这三个代词的特色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する、なる在现代日语中使用频繁 ,含义丰富 ,用法灵活。要准确运用する、なる的用法 ,掌握二者的自他属性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詹华 《新天地》2015,(2):34-35
正是因为有了我任劳任怨的衬托,她才能淋漓尽致地萌萌哒。用时髦的话说,我老伴长得有点萌,圆滚滚的身材配着一张娃娃脸。我俩过日子就像说相声,我是捧哏,她是逗哏的。我是直言快语,她是冷幽默。十刀头剃须刀这些年,老伴也学会玩浪漫,偶尔也会为我买礼物。我过生日,她花了300多元,为我买了一把三刀头的电动剃须刀。虽然我很喜欢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年轻人,经常会对爱人、伴侣说我爱你,也会对年幼的孩子说我爱你,但面对日益年迈的父母,却很少会说出我爱你三个字。总以为,跟父母说这三个字是矫情,也很别扭。但是,语言是表达爱最直接的方式,在平时身体力行的关怀和照顾外,也要记得向父母说一声我爱你。今年24岁的小陈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于以往的汉语小说创作的叙述方式,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的小说代表作《灵山》,不是以专有名词也不是以常用的第一人称“我”称谓小说的主人公,而是以第二人称“你”和第一人称“我”及第三人称“他”来称谓小说的主人公。不仅是主人公,除极少数的传闻中的被叙述者偶尔以名字或诨名称谓之外,所有的叙述者和几乎所有的被叙述者都是以人称来称谓的。小说中主人公“你”、“我”的面前常有女性人物登场,作者以“她”来称谓这些女性人物。拙文意在通过对作品文本的具体分析,尝试解读这种全方位的以人称称谓作品人物的叙述。  相似文献   

18.
在一次关于生活艺术的演讲中,教授拿起一个装着水的杯子,问在座的听众:"猜猜看,这个杯子有多重?""50克"、"100克"、"125克"……大家纷纷回答。"我也不知道有多重,但可以肯定人拿着它一点都不会觉得累。"教授说,"现在,我的问题是,如果我这样拿着几分钟,结果会怎样?"  相似文献   

19.
话语标记“我给你说”的演变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标记"我给你说"的虚化过程是:由动词虚化为介词的"给"产生引进言谈者意义后,由于言谈主语"我"和动词"说"结合而成的"我说"很容易呈现从动作义到情态义的主观化倾向,部分"我给你说"便慢慢成为概念意义消失、拥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的话语标记。这也给话语标记的变体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西方社会步入后工业化时代,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分工也越来越明显。由此造成的群体与群体之间,群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的隔膜也越来越深。卡夫卡在其作品《乡村教师》中,对这种日益严重的隔膜予以深切的文本关照。《乡村教师》渗透着卡夫卡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人与他者之间仿佛筑着三重门,重重都厚重笨拙,无法逾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