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一)打倒"四人帮"之后,缄默了十多年、一度几乎被迫退休的老诗人徐迟同志,焕发了创作青春,在报告文学领域取得了非常可贵的成就.一九七七年十月,徐迟发表了《地质之光》,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注意和热烈欢迎.一九七八年一月,又发表了《哥德巴赫猜想》.这篇作品一发表,立刻轰动全国,不但在科技界和知识分子中引起罕有的强烈反响,在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也都引起了异常热烈的谈论;报刊上发表了几十篇评论文章.国外不少报刊,也纷纷加以介绍.紧接着,他又发表了《生命之树常绿》和《在湍流的涡漩中》.后者也受到普遍好评.徐迟在报告文学方面的富有创造性的努力,并不是一九七七年才开始的.早在一九五  相似文献   

2.
徐迟报告文学的创作生涯,已有四十多年了。他在中国报告文学早期园圃里就绽发了最初的花朵,那就是反映抗战初期淞沪战役的《大场之夜》以及《赫奇队长底被捕》。建国之后,他又留下了三本报告文学集——《我们这时代的人》、《庆功宴》、《哥德巴赫猜想》,还有未曾收集的《法国,一次春天的旅行》、《赵元极的画》等篇。如果说,徐迟在早期还是以诗作为主,偶一涉猎于报告文学领域,那么,建国以后他的文学生涯的一个主要方面,便是以报告文学来“充当这一历史时期的纪录员”(见《我们这时代的人·后纪》)了。  相似文献   

3.
我早想写一篇关于报告文学的文章,为我系新闻专业提供一点参考资料,但因诸事繁忙,一直没有动笔。近几年来掀起了报告文学的热潮,这和我们纯文学的圈子日益缩小,脱离生活,脱离现实,脱离人民,因而也受到人民的冷遇很有关系。前年,我看到老友冯牧写的一篇《报告文学漫议》,触发了我第二次想写报告文学的愿望,但又因诸事繁忙而拖延了下去。这次看到《山西大学学报》的专刊(1989年第4期)上有我系两位青年教师谈论报告文学的文章,这又第三次触发了我的写作欲望。列夫·托尔斯泰曾告诫我们:没有写作的愿望不要轻率地执笔,直到内心非有话吐露时,执笔方可,我是以这位大作家的教导来鞭策自己的。  相似文献   

4.
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领导人之一,他以满腔的热血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浇铸了一座丰碑;同时,他又是我国无产阶级报告文学的开创者,他的两部报告文学集《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是当时新文学园地的一丛奇葩,至今还飘溢着诱人的芳香。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八年,茅盾写了一篇《不要误解了报告文学》的文章,批评那种认为报告文学在技巧上低一级的看法,并且指出:“伟大作品也即是报告文学的杰作,正如伟大的作品中可以有小说、诗歌、戏剧一样,也将有报告文学.”①几十年过去了,茅盾的论断一再得到了证实.特别是粉碎“四人帮”以来,七年的时间里,我国报告文学创作空前繁荣,报告文学队伍人才济济,报告文学园地奇花竞放.现在,这枝文学新花,已经毫无愧色地独立出来,在艺术技巧上也日益鲜明地表现出它独具的特色.一近几年我国报告文学艺术上最大的突破,表现在刻划人物方面.这个问题尽管至今尚有争议,但它取得的成绩是引人注目的.文学的中心任务是写人.而报告文学却因具有浓厚的新闻性,它常常是一些突发性事件的报告.早在我国报告文学的初期,茅盾就指出:“‘报告’的主要性质是将生活中发生的某一事件立即报告给读者大众.”②钱杏村在我国第一本报告文学集《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的序言中也说:“报告文学的最大力点,是在事实的报告.”他们的这些论断与过去报告文学的实际情况是基本一致的.无论是约翰·里德的《震撼世界的十天》、斯诺的《西行漫记》,还是我国后来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等,都是以报道事件为主的.有些作品,如《包身工》,虽然也花了一  相似文献   

6.
“四人帮”倒台后,随着报告文学创作的新发展,有关报告文学的理论、评论文章也多起来了,并在新阶段再次出现了关于报告文学创作问题的原则分歧。徐迟同志在国内记者业务训练班的报告中,谈到《哥德巴赫猜想》的写作时说,掺了“一点砂  相似文献   

7.
最近,尹西农的中篇报告文学《中国魂》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张爱萍同志题写书名,杨得志同志挥笔作序。这部作品以高昂激荡韵旋律、豪迈奔放的气势,高度典型的艺术概括、细腻生动的细节描绘强烈地震撼了读者的心,发人深省,催人泪下。它标志着宝鸡的报告文学创作开始冲出潼关,走向全国。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报告文学,发端于五四运动,而兴盛于三十年代,这个论点是为人们所公认了的。报告文学的研究工作者也定周恩来写的《旅欧通信》是我国报告文学早期的力作。不过我认为周恩来对我国报告文学发展的贡献却非始于《旅欧通信》,他赴欧留学之前,在天津领导学生运动时写的《警厅拘留记》和《检厅日录》就是毫不逊色于《旅欧通信》的报告文  相似文献   

9.
土家族第一代作家孙健忠同志的《甜甜的刺莓》,发表于一九八○年《芙蓉》丛刊第一期,在一九七七——一九八○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报告文学、新诗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甜甜的刺莓》  相似文献   

10.
《武汉大学学报》一九七八年第四期,登载张雪明同志的《释尼田——与张政烺同志商榷》.最近,我才见到这一期学报,既蒙张雪明同志不弃,把问题提出来要进行商讨,我理应回答,以下就该文的顺序谈几点.原文说:"《说文》肖'从肉小声',值得重新考虑."又说:"从宀肖声的宵,金文作?或作?(见《宵簋》),肖字从月而  相似文献   

11.
报告文学曾作为文学体裁中的"轻骑兵",并形成"短、平、快"的特点.时过境迁,大部头的报告文学越来越厚重,大有成为文体"重器"的势头.辽宁报告文学作家刘国强的《罗布泊新歌》和《燕赵脊梁》两部大部头作品,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报告文学作品,作家在创作的时候,也尝试着将小说的创作手法、技巧融入其中,特别是在行文的结构上形成了新的报告文学体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一粉碎“四人帮”以来,在社会主义文学战线上,报告文学显得特别的活跃和繁荣,无论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已大大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每当一篇优秀作品出来之后,广大群众奔走相告,争相传颂,出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场面。登载《哥德巴赫猜想》的《人民文学》被抢购一空,转载的报纸加印了又供不应求;写《船长》的柯岩同志在短短的几个月内竟收到了七千封热情洋溢的群众来信,赞扬她为大家介绍了一个“邓小平式的船长”,《大雁情》在《光明日报》上转载以后又专门开辟了专拦展开讨论,作者黄宗英同志被中国科学院光荣地授予“特邀研究员”的称号;《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的主人公吴吉昌在北京地铁乘车,被一些在报纸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是中华儿女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谱写的我国民族解放斗争史上最壮观、而又最灿烂的一页。这个时期的报告文学正是这一页历史的真实而又形象的记录。它继承和发扬了报告文学的战斗传统,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纵横驰骋,传递信息,鼓舞斗志;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经受磨炼,发展繁荣。正如周扬所说,报告文学“在战时的文坛上演了最活跃的角色”(《新的现实与文学上的新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我有幸读到王锺陵教授的两本文学创作集,即2005年出版的《台北的忧郁》和《太阳的葬礼》,眼界大开,深为佩服。《台北的忧郁》是大陆第一部写台湾题材的长篇报告文学。不仅如此,其调查报告式描绘原生态的富赡翔实,其山水风情散文式的诗情画意,在报告文学作品中,也都具有创新的意义。因为《文艺报》等报刊已经为此书刊出了评论,拙评对于此书就从略了,本文专谈诗文集《太阳的葬礼》。《太阳的葬礼》开卷也是一篇报告文学:《香港印象》,写得大气而优雅,作者对香港的观察十分仔细,分析也深刻,在结构安排上,又颇具匠心:全文三个主要部分之…  相似文献   

15.
《汉堡港的变奏》选自柯岩的优秀报告文学《船长》.本文是第一个故事.它通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著名港口汉堡港因中国远洋货轮“汉川号”的到来而改变了本来节奏的故事,歌颂了创造奇迹的贝汉廷船长和中国海员的爱国精神,深情地唱出了一曲我们伟大祖国、伟大人民的赞歌.诗人柯岩以敏锐的思想、横溢的才华,写下了这篇歌颂时代英雄的报告文学.其写作特  相似文献   

16.
一在解放战争暴风雨的年代中,我们年轻的报告文学带着前线激动人心的胜利消息和英雄事迹传遍各地,象一道闪电,照亮了战争的道路,鼓舞了人民的信心和勇气,在文坛上放射了异彩。这里特别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刘白羽同志的创作。刘白羽同志报告文学的创作,开始于抗战初期。《逃出北平》,以一个革命青年的坚强意志和热情报导了惨痛的流亡生活,反映了动荡的时代面貌。到延安之后写的《游  相似文献   

17.
刘白羽是我国当今散文大家之一。在他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五十周年的今天,总结他在新时期十年的创作新经验,无论对他本人的创作,还是时繁荣我国散文创作,都是极有意义的。 在祖国进入新时期的大飞跃中,刘白羽也开拓了自己散文创作的新历程。正如他自己所说:“难忘的一九七六年到来了,那些积聚的形象,象火一样一触而发,我意想不到地写出《巍巍太行山》;而后又写了《昆仑山的太阳》、《樱海情思》、《罗马》、《翡冷翠》;最近又写了《翡翠城》,《海上日出》。我走向散文创作一段新的历程。”十年间,他出版了《红色的十月》、《芳草集》、《海天集》三个散文集。还写出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大海——记朱德同志》。另外还有多篇散文散见于  相似文献   

18.
在文学这个大家族中,报告文学与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诸样式相比,起步最晚。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我国才开始出现《赤都心史》、《饿乡纪程》、《暴风雨》、《五月卅一日急雨中》这些可以看作是报告文学的作品。而“报告文学”名称的正式引进与提出,则已是三十年代的事了。“左联”成立后号召开展“工农兵通信运动”,在1930年8月4日左联执委会通过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新的情势及我们的任务》一文中明  相似文献   

19.
徐迟同志是擅长写报告文学的老作家。他曾经说过,报告文学的任务是“迅速地,灵活地,勇猛地出击。他们突然出现在敌前敌后侧翼,突然出现在生活的激流中,突然出现在正是人民最需要他们的地方。”①《哥德巴赫猜想》一发表,就激动人心,反响强烈,其原因也正在于它是完成了这样任务的一篇报告文学:它在我们生活的激流中翻起雪浪,在  相似文献   

20.
我们并不想用“忧患意识”来完全覆盖新时期十年的报告文学,但需要强调的是:从刘宾雁《人妖之间》起,报告文学作家忧患意识的觉醒和报告文学作品忧患精神的复现,是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深化的标志之一。报告文学与小说、诗歌一道,将中国文学中断断续续的忧患意识延伸且深化下来。如人们所指出的那样,忧患意识也是一种传统。从屈原到鲁迅,贯穿着忧患意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