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鹘南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840年,建立在漠北百有余年的回鹘政权,被黠戛斯十万大军击破,回鹘部众怆惶逃奔。按其逃徙的方向,根据《旧唐书·回纥传》的记载,主要可分为向西、向南两支:“有回鹘相馺职者,拥外甥庞特勤及男鹿并遏粉等五人,一十五部西奔葛逻禄……。又有近可汗牙十三部,以特勤乌介为可汗,南来附汉”。关于西迁的一支,由于不久后即在西域等广大地区建立起政权,所以历来受到应有的重视。而由乌介率领南迁的一支,既没能重返漠北建  相似文献   

2.
三、辽对西北路的经营辽对西北路的经营,如上所述,乃是以统和二十二年建立镇州而奠定了基础,这不仅确保了辽对漠北的统治和与阿萨兰回鹘的贸易路线,并且还成为辽朝维护西南边境的极其重要的根据地。不但如此,辽还积极利用了从这里连结漠北与甘州的所谓回鹘路,对甘肃地方进行了攻击,特别是对新兴的西夏屡次采取了以西南招讨使和西北路招讨使联合夹击的政策。  相似文献   

3.
回鹘与吐蕃及西夏在丝路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鹘无论是在漠北,还是在后来迁居于今新疆、河西走廊及中亚等地,与丝绸之路都有密切关系。回鹘为疏通丝绸之路及独占丝路之利,不仅与所有来犯者、争夺者展开殊死搏斗,而且长期坚持斗争。本文拟就回鹘先后与吐蕃、西夏的统治集团围绕丝绸之路所进行的斗争,以及他们与中原政权问的贡市等关系,作一简略论述。  相似文献   

4.
公元9世纪中叶(840年),建立在漠北草原的回鹘汗国政权,由于内乱而天灾人祸连绵,外而强邻黠戛斯逼击,无力抗御的内忧外患,招致溃败覆亡,四散遁迁。其西奔的所谓15部属众,集体迁往河西走廊、天山南北及葱岭西一带,与早已驻牧该地的宗支汇聚,得以立足并定居。历经唐末、五代和宋辽金几个朝代,300几十年时间,繁衍发展以至强盛,曾先后建立了三个以回鹘为主的地方政权势力,即;河西甘州回鹘政权,西州(或高昌)回鹘“亦都护”国,葱岭西回鹘喀剌汗王朝。到13世纪中期,这几个回鹘政权,在不同时间  相似文献   

5.
漠北回鹘汗国政治体制初探尚衍斌AnInitialProbingintothePoliticalSystemofAncientUighurKhanateinNorthernMongolia¥ShangYanbingAbstract:Supporteds...  相似文献   

6.
“回鹘”是Uyγur一词的汉文译名之一。公元840年以前,回鹘人的中心地在色楞格河和鄂尔浑河之间。公元744年回鹘取代东突厥而称雄漠北,建立以畜牧经济为基础的汗国。公元840年左右,回鹘汗国因天灾、内乱,加之黠戛斯人的攻击而灭亡,部众分三支向西迁徒。其中一支西迁到早在七世纪末八世纪初就住有回鹘移民的甘、凉之间。后来曾分布在秦、凉、甘、肃、瓜、沙诸州以及贺兰山和合罗川等现在甘肃省境内的广大地区,并逐渐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史家称之为河西回鹘。河西回鹘曾在我国西北地区产生过较大的影响,是西北民族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而敦煌发现的回鹘文文献,对全面揭示河西回鹘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语言的历史状况及其与邻居各族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喀喇汗王朝 (840 年~1212 年) 在我国漠北建立鄂尔浑回纥汗国之后, 以回鹘为主体西迁的”九姓铁勒”或“九姓回纥”部落在西域建立了地域非常辽阔、文化高度发展、统治时间比较长的强大王朝。本文概述了喀喇汗王朝时期的维吾尔族语言文化、科学文化、音乐艺术等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8.
金代的回鹘人冯继钦公元940年,回鹘对国为黠戛斯所灭,回鹘人的分布地区发生重大变化。史家多认为回鹘人分三支向西、向南迁徙:一支南下河西走廊;一支西去新疆,以高昌为中心;另一支迁到喀什和中亚①。这三支回鹘人迁徙后分别建立三个政权:甘州回骼、高昌回骼和喀...  相似文献   

9.
安史之乱后,中原汉人产生了排斥胡人的社会风潮,粟特人用改变姓氏、郡望等方法极力抹掉自己的胡人特征,出现了"汉化"现象.与此同时,由于丝绸之路为吐蕃所阻,众多入华粟特人转而以摩尼教徒的身份进入回鹘汗国,并籍草原丝绸之路开展东西方贸易,开始了"回鹘化"的进程.9世纪中叶及11世纪中叶回鹘汗国及甘州回鹘的"汉化"过程中,也裹杂了众多"回鹘化"了的粟特人.而对于最终融于维吾尔族的粟特人而言,"回鹘化"也是其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0.
过去我虽然在《吐蕃之侵入河西与东西交通》这篇小的论文中探明了在中唐以后呈现出意外繁荣的所谓回鹘路的情况,但是这条路线好象在辽代也曾经作为极其重要的国际路线而频繁使用。关于辽代漠北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早先有松井、箭内亘、津田左右吉等,近来则有前田直典等着手进行研究,松井、前田二位先生对此问题尽管写有专稿,但由于二位的去世未能发表,实在遗憾。本文将继承先学的遗志,对以往被忽视了的辽对西北路的经营略  相似文献   

11.
《西北史地》1988年第1期刊登了程溯洛题为《甘州回鹘始末与撒里提兀儿的迁徙及下落》一文,针对近年来甘州回鹘及撒里畏兀儿研究中的分歧意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全文约1.5万字,共分两节。第一节是《甘州回鹘始末》,分为七个问题:(一)甘州回鹘初依河西吐蕃,后联合唐沙州节度使张议潮,共败吐蕃而自立。(二)甘州回鹘与内地王朝五代、北宋的政治经济关系密切,以及同波斯、印度、罗马往来频繁,又和毗邻瓜沙州汉人  相似文献   

12.
在众多不同文字的回鹘文献中,古藏文音写的回鹘语文献数量不多。古藏文回鹘语文献大多出土于敦煌和吐鲁番等地。文章在介绍古藏文回鹘语文献整体情况的基础上,对P.T.1292古藏文音写回鹘语佛教教义简答手册进行语文学研究,包括回鹘语转写、注释、汉语翻译,并在部分词条的转写和翻译方面对前人存在的错误予以纠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13.
史学界关于宋代回鹘史的争论,多与宋代回鹘社会的分裂割据有关,如各回鹘汗国的可汗世系、疆域、相互关系等,特别是不少史料究竟指哪个汗国而言,是很难理清的一页。本文无力说明宋代回鹘的全部历史和社会状况,只就回鹘社会的分裂割据谈些粗浅认识,进而论述《宋史》中的“黄头回纥”的由来和含义。  相似文献   

14.
公元七——八世纪塔里木盆地的维吾尔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史学界有这样一种看法,认为在公元八四○年之前塔里木盆地没有或者极少有维吾尔族,只有到了公元八四○年漠北回鹘汗国被击散后,西迁了一部分维吾尔人到塔里木盆地,才形成为那里的主体民族。照此说法,公元八四○年以前塔里木盆地有什么民族呢?有的说是伊兰族,有的说是月氏族,有的说是塞种,有的说是羌族,有的说是印度人,有些人说是“土著人”。可是今天的现实,却是近六百万的维吾尔族,百分之九十在塔里木盆地。他们的语言、文字、体质、面貌、风俗习惯都相同。如果说古代塔里木盆地是伊兰族,或塞种,或月氏,或羌族等为主,那么今天塔里木盆地的主体民族也应该是伊兰等族了?这是一个很值得考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重点探讨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文章认为,远古至漠北回鹘时期为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的孕育时期。这一时期维吾尔先民已经开始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这一思考主要是以一种被动适应自然生态系统的经验形态呈现的。高昌回鹘汗国与喀喇罕王朝时期至近代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的形成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维吾尔先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已经进入到了理性的哲学思考阶段,以从整体上把握生命共同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成为特征。探讨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目的是为系统挖掘蕴含在维吾尔族自然观、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典籍、禁忌习俗以及乡规民约习惯法中的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智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回鹘文《俱舍论颂疏》残叶看汉语对回鹘语的影响●张铁山历史上汉语对回鹘语产生过强烈的影响,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但汉语对回鹘语的影响究竟有多深?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影响?应该怎样看待这些影响?对于这些问题,学术界议论较少。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一、回鹘文...  相似文献   

17.
关于回鹘西迁的问题,史学界争论较多,争论的范围也较为广泛,诸如回鹘是否举族西迁?是否分三支西迁?回鹘史上是否有一个“西迁时期”?西迁对尔后的回鹘历史发展有何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18.
西夏与吐蕃、回鹘在经济文化上具有较深的关系。吐蕃藏传佛教被西夏各届广泛接受,传播至河西地区。西夏历法源于吐蕃,藏语作为重要的宗教语言也深受重视,很多西夏人通晓藏语。回鹘文字是西夏文之外的第二文字。西夏佛教深受回鹘佛教影响,大量回鹘佛经被翻译成西夏文,回鹘僧人在西夏地位极高。吐蕃与西夏间的贸易主要是西夏以茶叶交换吐蕃的牲畜。西夏盛产的青白盐也是与吐蕃贸易的重要商品。西夏占据河西,向回鹘商人征收重税,同时还把回鹘的各种奢侈品转卖至周边政权。  相似文献   

19.
元代畏兀儿人使用八思巴字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人自古至今使用的蒙古文是从回鹘人那里学来的 ,但回鹘人也曾一度使用过蒙古八思巴字 ,这是古代民族相互学习的结果。元代畏兀儿人使用八思巴字拼写回鹘语的情况还鲜为人知 ,本文对考古发现的回鹘人使用八思巴字回鹘语的印章和文献情况作了简要介绍 ,以期学术界能对此有所关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卜古可传说”是蒙元以后中外文献中广为流传的关于回鹘起源的一个传说。本文经研究后证明,该传说实际上是唐朝咸通七年(866)回鹘部落联盟中的仆固家族建立西州回鹘国的历史折射,西州回鹘国的创建者仆固俊就是所谓“卜古可”的人物原型。该传说之所以流传于蒙元时期,主要因为当时的畏兀儿族政治家力图通过这种形式为其统治者──亦都护家族修纂一个家谱,提供一个王统承嗣关系的合理说明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