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南"或"东南"的自然山水、人文特质和社会环境,对龚自珍的生命历程、精神世界以及诗文作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龚自珍来说,"江南"是风景美丽的地方,是温馨亲情依系之地,是身心依归的人文精神港湾,是有利于"人才"生存和施展才能的社会文化空间。"东南望"、"东南隐"或"东南归",是贯穿龚自珍一生的心灵向往和情感诉求。一般而言,龚自珍诗文作品中的"江南",是他的精神故乡和文化绿洲,是和谐愉快、"文致太平"的理想人文世界,是充满"诈伪"的"衰世"的镜子,是其追求个体生命"完全"之道和"清明"世界的精神动力,也是其人文理想价值或人类历史"大道"的探索获取、储存安放"以俟来者"之地。作为一个重心尊情、具有强烈历史意识的知识分子,龚自珍通过其诗文作品中的"江南",向我们展示了人性需求和生存环境的多样性及其对知识分子个体生存和社会共同体生活的重要意义;同时"江南"也成为其表达理想生活、批判现实社会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在龚自珍看来,客观的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人类生活过程,不仅包括社会群体宏观的文化或文明演变过程,还包括个体的鲜活"声音笑貌"、当下的感性"哀乐万千"以及"众人"特别是"人才"的"心情"状态;主观的历史(亦即历史学)应该"出史入道",既记载和说明实际发生过的人类生活客观过程,也探寻和阐发人类生活过程中蕴涵的"道"(即适当的生活方式,包括普遍的理想价值、基本的生存智慧、合理的规范制度等)。在龚自珍心中,研究历史,不仅为了说明历史真相,揭示人生真理,而且也为了确认、表达人生理想,关注、改善人类命运。  相似文献   

3.
龚自珍倡导"仁"、"和"、"平"等社会政治理想价值,追求"名实"相符,以使政治生活的制度形式与实际需求相符合,主张改革科举制度、官员任用和行政管理,恢复或创立"宾法",注重传统社会"中产阶级"("士大夫")的培养以及"农宗"社会组织基础的构建。尽管龚自珍的政治改革思想还未摆脱君为政本的传统政治文化范式,其政治改革方案却具有"文化"意义上的完整性,并展现了其"情完貌全"的人本价值观和"穷变通久"的历史感,显示了其"苍生"情怀和"实事求是"精神,开启了晚清"改革"思想及实践的百年社会风潮。  相似文献   

4.
朱奇志 《江汉论坛》2004,4(5):87-90
龚自珍和鲁迅一生都与"梦"结下不解之缘.龚自珍的"梦"是忧患的宣泄,理想的升腾,往事的感怀,做的大凡是美梦、好梦、奇梦,体现出绚丽浪漫的色彩;鲁迅的"梦"则远远溢出"梦"之常态,成为内心黑暗影子的暗示和强化,做的大凡是苦梦、噩梦、毒梦,播撒出阴森愁惨的"鬼气".这种明显的差异,表现出两位先觉者各自不同的心理个性和时代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5.
"落花"与"野草"是龚自珍和鲁迅全力打造的两个生命意象.龚自珍的"落花"体现出明艳、精美、华贵的生命底色,表现出生命的充盈、生动、崇高;鲁迅的"野草"则示现出阴森晦暗的格调,表现出生命的边缘、卑微、粗糙、野性.这种对生命密码的不同解读,固然有生平经历、个性气质诸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却是源于深层次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6.
龚自珍经学的评价问题一直是龚自珍思想研究中存在较多分歧的方面.评价的可信性必须以其准确的定位为前提,而梁启超、章太炎、钱穆及令人对龚自珍经学的定位都不够准确.其绝不是人们"公认"的今文经学,应将龚自珍经学与其整个思想相区分,并将其经学分为思想与学问两大内容,才可以对龚自珍经学的特色与价值作出正确的评判.  相似文献   

7.
“少年《尊隐》有高文”,龚自珍用他自己的诗向我们推荐了他年轻时代的得意之作.综观龚自珍的全部著作,《尊隐》一文也确是研究龚自珍政治思想的一篇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文章.这篇文章对清廷的黑暗政治的无情揭露,对丑恶现实的大胆挑战,以及对新生活的热烈憧憬与对理想求索不得的迷惘、苦闷,……种种思想情绪交织在一起.向我们披露了作者精神世界的矛盾.仔细研究这篇文章,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龚自珍政治思想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朱奇志 《中州学刊》2001,(4):145-148
对现行秩序和文化作激烈的话语颠覆是龚自珍和尼采共有的生命姿态,其思想锋芒在以下几个方面趋近一、"摧锄廉耻”与"敌视生命”--对皇权、教权扼杀生命的控诉;二、"奴才道德”与"羊群道德”--对生命病态的痛惜;三、"乡愿”与"市侩”--对近代文化庸俗性的鄙弃.  相似文献   

9.
面对衰世的"暮气"和"断肢",龚自珍寓言式地拟构出"山中之民",以期拯救士林,尼采则创立"超人"学说,意欲以此来改塑人类.龚自珍的"山中之民"和尼采的"超人"学说,是在世纪末的浓黑包围中绽放出的思想火花,具有鲜活的气韵和惊天动地的效应,为世纪末的疲弱鼓荡起雄强的生命符码,为新世纪的到来设计出全新的人类雏形.  相似文献   

10.
不拘一格降人才——论龚自珍的人才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梅林 《船山学刊》2001,(3):72-75,91
龚自珍乃近代之霸才,"文坛之飞将"[1],其生命姿态高标狂狷,偏宕奇诞,大大溢出于士林正统规范,议政则"光焰万丈,不可逼视"[2];作诗则"佚宕旷邈,而豪不就律"[3];为文则"俶诡连犿"[4],不落寻常蹊径.遗憾的是,龚自珍这位旷世之才,却降生在万马齐喑的衰世里,显得是那样的孤迥和矫俗,于是,雄健的生命,充盈的才情和平庸萎弱的世风发生激烈的冲撞,砥砺为思想的火花,化作"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旷远呐喊,凝结为龚自珍虽不规整但却血肉丰满的人才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中国诗歌现代化的角度,对龚自珍诗歌所表现出的深深的忧患意识、对个性解放的执著追求、对“新”的人生理想的热烈歌颂等思想内蕴,作了较为深入而全面的挖掘与展 示,凸现出了龚自珍诗歌所具有的近代特征及其对中国诗歌近代转型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龚自珍,是继李贽、徐渭、汤显祖的市民启蒙美学思潮沉寂之后,敦促中国美学由古典向近代自我嬗变的殿军。尽管鸦片战争的文化炮声,导致了拥有雄才大略的龚自珍暴卒于丹阳书院的历史悲剧,也尽管由它激起的西学东渐的畸态狂潮,宣告了中国文化、中国美学自我嬗变的所有努力的终结,但是,历史不能忘记、更不容误解。尊情说,是具有深沉的历史感和强烈社会意识的龚自珍为中国美学的自我转型所作努力的集中体现,是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近二十年来龚自珍思想研究的最新成果作了全面的总结,介绍、分析了有关其经济、史学、军事、文化及社会批判思想的学术分歧.  相似文献   

14.
以戴震为代表的乾嘉考据学实际上开启了中国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而与乾嘉学术有着内在联系的龚自珍则是促使这一"语言学转向"发生新的历史转折的关键人物.龚自珍将历史演进观念引入"语言哲学"的思考之中,对乾嘉以来的透过本字、本义研究而把握上古历史真相的历史还原主义思想提出了质疑;以"众人创造文字、语言"的新思想颠覆了传统的圣人创造历史的观念.在名实关系问题上,他坚持循名以责实的观点,就语言与思想类型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乾嘉考据学实际开启了中国哲学的语言学转向",龚自珍是"使这一语言学转向发生新的历史转折的关键人物",而与龚自珍有较深学术渊源、且为莫逆之交的魏源有着较丰富的语言哲学思想,其精髓可以概括为"经世致用"。  相似文献   

16.
龚自珍性格与学术中的近代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全顺 《学术论坛》2005,1(6):127-131
龚自珍的"狂"、"怪"、"呆"人格特征是在传统社会面临崩解、西方文化之山雨欲来冲击下形成的,是开风气之先的先进人物的"异端"符号。儒家文化的衰落与中西文化冲突的新时代召唤着在社会大变革中的传统型士大夫向近代知识分子型的转化,龚自珍是第一代的代表人物。反映在学术思想上,他毅然"烧尽虫鱼学",由汉学考据转向经今文学,而又不谨尊常州学派之家法,学主兼综,不立门户,反对荒诞迷信而具有近代科学色彩,确立了"通经致用"的治学大旨,"甘作东京卖饼家"而"慷慨论天下事",开近代风气之先,并将学术重心由经学转移到史地之学,"标志着嘉道之际学风转变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7.
"先进文化"概念具有鲜明的社会意识和意识形态属性.作为社会意识的先进文化,不仅是对社会存在的现实性反映,而且是对社会存在的理想性反映,是对未来理想社会存在的观念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先进文化是阶级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命题丰富和深化了社会发展的主体性与目的性思想.从发展趋势来看,"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面向未来";从价值目标来看,"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龚自珍思想的锐利批判锋芒,是嘉道时期极其复杂、严重的社会矛盾交织磨炼的产物,是经过三代人的社会阅历"淬厉"而形成的。正当清朝统治由盛到衰、危机四伏之时,需要有新的哲学观引导人们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龚自珍即以锻造新的哲学武器的使命自任,对今文公羊学派"三世说"作了革命性改造,这是其重大的历史性贡献。龚自珍有力地论证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倡导个性解放,因而成为"近世思想自由之先导",对晚清思想启蒙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何敢自矜医国手,药方只贩古时丹"(<已亥杂诗>).龚自珍这位给"天"诊病的晚清思想家,在道光时代,可能是看得最远的中国人.当满朝文武还沉浸在"超汉迈唐"的盛世幻想中,他已经看到了其中的腐败,大清帝国已像春天的橘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了.龚自珍位卑言轻,纵是忧国忧民,也都被认为是一个文人不得意的牢骚罢了.他悲怆地呼喊几声,应者寥寥;但他犀利的批判思想,恰如一道闪光,横空出世,仿佛给患病的帝国开出一剂猛药.这剂药能改变"万马齐暗究可哀"的世局吗?  相似文献   

20.
守望比特之城--来自赛博空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三  吕航  徐长山 《学术论坛》2005,(8):173-175
人类的本质在于其独特的文化生存方式.在比特化的今天,理想的文化生存图景又该如何建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威廉·米切尔开出了"比特之城"的药方.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比特化的文化和文化的比特化.面对亦真亦幻的比特之城,保持文化主体的反思性是建构理想的文化生存图景之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