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林抗战文学史》评介左超英《桂林抗战文学史》最近已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翔实而系统地反映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抗战文学历史全过程。当年在桂林活动过的茅盾、巴金、夏衍等众多文学家对该书给予了大力支持。由全国文联常务副主席、著名画家尹瘦石题写书名,中国社...  相似文献   

2.
一、奇异的文化景观桂林抗战文化 ,是 2 0世纪上半叶的一个文化奇迹。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岁月里 ,桂林这座抗战前仅有 7万人的南方小城 ,竟在战争爆发后的一两年时间里一下子繁盛起来 ,发展成为拥有 30多万人口、数十家报刊、上千文化人聚集活动的战时大后方的重要文化城。从 1938年到 1944年 ,先后在桂林活动的作家艺术家和新闻记者有 :郭沫若、茅盾、巴金、夏衍、柳亚子、徐悲鸿、田汉、艾青、胡愈之、胡风、盛成、贺绿汀、马思聪、凤子、范长江、萨空了、杨朔、秦牧、欧阳予倩、王鲁彦、艾芜、周立波等 ;著名学者有 :陶行知、梁漱溟、…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期间,我国享有盛誉的现代文学巨匠郭沫若、茅盾、巴金,均曾先后到过桂林,对桂林进步文化运动起过巨大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郭沫若、茅盾住桂时间不长,前者仅二十七天,后者也只有九个月。住桂时间最长的是巴金,他前后三次到桂林,头一次是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底到一九三九年  相似文献   

4.
论抗战著名话剧《蜕变》──兼论编写抗战文学史的一个原则问题岳小燕,刘泰隆今年是我国人民进行艰苦抗日战争获得伟大胜利的50周年。回顾抗战时期曹禺创作的激动全国观众的话剧《蜕变》,正如抗战胜利二年后,著名剧作家洪深说的:“如果我们打算推荐10部必须阅读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新成果──《桂林抗战文学史》评介魏华龄在纪念伟大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前夕,蔡定国、杨益群、李建平合著的国家和广西“七、五”社科重点科研项目《桂林抗战文学史》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这部50万字的专著,确定课题后,先后访问了当年在...  相似文献   

6.
<正> 巴金,作为一代文学宗师,其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而尤以小说创作为宏富。特别是其鼎盛于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小说创作,蜚声海内外,奠定了其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的大家地位。关于巴金研究,主要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受到冷落。自七十年代末以来,随着拨乱反正,巴金研究也日趋繁盛。近十几年里,仅研究专著就出了十几部,可谓硕果累累。在众多的研究成  相似文献   

7.
李辉英和他的抗战文学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深深地怀念为中国抗战文学做出杰出贡献的东北爱国作家李辉英。 吉林省籍香港作家李辉英(1911—1991)离开我们已经五年了。这位左联老战士,三十年代初崛起于文坛,始终把反映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作为自己创作的主旋律。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抗战题材作品写得最早也最多的一位作家。 “九·一八”东北沦陷后,21岁的李辉英,以一个不甘心做亡国奴的爱国青年不可抑制的愤怒和仇恨,投身子抗日文学的创作。 五十多年来,李辉英无论在硝烟弥漫的抗战烽火中,还是在灯红酒绿的烟花港岛,他都以反映抗日斗争为自己文学创作的母题。他先后出版了抗战题材的长篇小说7部,短篇小说和报告文学集9部,散文集3部。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大批爱国救亡艺术家由沦陷区撤到西南大后方,使桂林成为大后方抗战文化活动中心之一,出现了文人荟萃、艺术繁荣、作品丰硕、出版兴盛、艺术活动频繁的繁盛景观。桂林抗战文艺的繁盛,促成了桂林"文化城"的美誉。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30年代以来,海内外学人对巴金及其创作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侧重对近年来中国大陆的巴金研究状况作一宏观的考察,以期能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提供些做有益的思路与设想。1对巴金及其创作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三四十年代的研究、五六十年代的研究及八九十年代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第一阶段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有关巴金及其创作的介绍、评价、研究文章共170余篇,其中称得上研究论文的为数甚少,主要还是带有随感特点,类似于书评性质的文章居多。这个阶段的文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巴金创作在当时…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继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的第二次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这场战争经历了一个由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艰难历程。从 1 93 1年“九·一八”事变 ,到 1 93 7年卢沟桥抗战前夜 ,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个阶段 ,即局部抗战阶段 ,它在长达 1 4年的抗日战争中占有特定的历史地位 ,是整个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史学界长期以来受八年抗战传统观点的影响 ,对局部抗战作为抗日战争第一阶段以及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应有的地位 ,缺乏深入和全面研究。本文从局部抗战形成的原因以及局部抗战的伟大意义入手 ,把局部抗战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一部分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桂林抗战文化研究2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抗战文化研究,应追溯至60年代初,当时,《广西日报》副刊专门开辟“桂林文化城忆旧”专栏,先后发表了夏衍、司马文森、周钢鸣、秦似、李任仁、林路、汪巩、洁泯等当年在桂林工作和战斗过的文化人的回忆文章,与此同时,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还专门组成了“抗战时期桂林文学研究组”,对桂林抗战文学史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并编成《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文艺史料》初稿,内容包括抗日战争时期的文艺运动、文艺理论与作家作品研究、桂林抗日战争时期文艺界活动大事记、文艺刊物介绍等,内收郭沫若、茅盾、邵荃麟、夏衍、田汉、熊佛西、焦…  相似文献   

12.
1991年9月12日至16日,在巴金的故乡四川成都召开了“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继1989年上海青浦首届巴金学术讨论会之后的一次国际学术盛会。来自日本、南朝鲜、美国、德国以及港、台和全国各地的140多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深入讨论和广泛交流巴金研究中取得的新成果。这次会议收到论文60多篇,专著3部。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巴金对中西方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巴金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及世界文学。围绕这两个议题,大家对巴金与无政府主义、巴金与20世纪中国文学、巴金与中西方优秀文化传统的关系、巴金小说创作的基本特征、《随想录》的评价和“讲真话”的内涵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讨论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从1987年抗战爆发50周年到1997年抗战爆发60周年的十年间,有关抗日战争历史的研究被大大推进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近年来,中国抗日战争史北京研究会和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相继成立.1991年9月,中国抗战史学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的《抗日战争研究》创刊.两会一刊的创立,大大促进了抗战史的研究.近十年间,有关抗日战争的论文达2000篇,专著也逐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出版的论著性、纪实性丛书主要有三套:一是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册数达50种之多的大型丛书“抗日战争史丛书”.这套丛书从政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桂林文化城团结抗战的旗帜韦文华抗日战争时期,在桂林文化城的上空,飘扬着一面鲜艳的爱国主义旗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共产党人和非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无神论者和宗教信仰者,国内同胞和海外侨胞,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5.
在抗日战争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里,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形势使山水甲天下的古城桂林,迅速成为国统区的抗日文化中心之一。成千上万的不甘做亡国奴的志士仁人,怀着满腔热忱,自四面八方云集桂林,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文化救亡运动。鲁迅先生所提倡的木刻艺术,以崭新的姿态出现于这个文化城里,并成为文化救亡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批有志于艺术的青年和木刻家们,在国家有难的紧急关头,毅然奔出画室,踏上了抗日救亡的征途,他们在桂林组织艺术团体,出版艺术刊物,培养艺术人才,团结文化人员,进行艰苦的创作,把木刻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一、桂林抗战木刻运动的历史前提  相似文献   

16.
桂林抗战文化,是抗日战争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及其在广西贯彻执行的成功。为了很好地搜集、整理这一时期的文艺特点,广西社会科学院的同志们经过10年的奔波忙碌,艰苦耕耘,在有关单位和人士的支持下,终于在出版了《桂林文化城纪事》、《桂林文化城概况》、《文艺期刊索引》、《西南剧展》、《欧阳予债与戏剧改革》等几大本史料专辑的基础上,于1989年4月又推出了一本厚重的《桂林抗战文艺辞典》(以下简称《辞典》)。《辞  相似文献   

17.
抗战爆发后,大批中国文艺工作者先后来到桂林和重庆,他们在这里组建文艺社团,举办文艺研讨会,出版刊物,撰写文章,创作作品,构筑起抗战文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和抗战文艺活动。桂林和重庆两个文坛,因他们具有的侨寓性、本土化、民族解放意识、开放性等特点和他们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而成为大后方文坛的双璧  相似文献   

18.
桂林在抗战前,只有几间学校,居民人口不超过五、六万,文化教育事业比较落后。从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到1944年湘桂大撤退之前,很多革命文艺工作者和文化界知名人士,分别从南京、上海、江苏、浙江、武汉、广州疏散,云集到桂林来,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桂林,逐渐成为抗战后方文化中心,有中国大西南“文化城”之称。  相似文献   

19.
林凌 《东岳论丛》2000,21(2):143-144
房福贤博士的《中国抗日战争小说史论》 ,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部系统研究抗战小说的理论专著。这是一项拓荒工作 ,提出了很多有学术价值的问题 ,并且给予了比较系统的回答。对于一个研究领域来说 ,这是一个重要的收获。文学理论界始终疑惑 :中国发生了伟大的抗日战争 ,为什么没有产生伟大的抗战文学作品 ?据统计 ,截止到1 985年 ,4 0余年间前苏联共出版二万多部反法西斯战争的文学作品 ,平均每年出版五百多部。同一时期 ,中国出版的抗战文学作品还不到五百部。更说明问题的是 ,只要提及前苏联和美、英的反法西斯战争文学 ,世界各国的读者马…  相似文献   

20.
《灭亡》是巴金的第一部悲剧小说。《灭亡》的创作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巴金为了发泄刚到法国时内心的痛苦而写的,第二阶段是写有关凡宰特、沙珂和朋友来信的部分,第三阶段是收到大哥的来信以后写的,第四阶段是他最后整理、抄写的时候插进去的内容.第一、二阶段是巴金创作的“自在”时期,第三、四阶段是巴金创作的“自为”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