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基于VEC模型,并运用协积检验、格兰杰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国债发行额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国债发行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财政赤字、国债还本付息、国债余额、居民储蓄和贷款余额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影响国债发行额的主要因素有国债发行额本身、国内生产总值(GDP)、财政赤字、居民储蓄和国债还本付息。  相似文献   

2.
我国近年货币与产出关系的实证分析:1994-2004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货币供给与产出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宏观经济学和货币经济学中充满争议的问题。本文即以M0、M1和M2来分析我国1994年1季度到2004年1季度货币供给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以考察近年来我国货币与产出的关系。考虑到GDP和货币供给量M0、M1、M2增长率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不能用普通回归分析等传统方法来检验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采用处理非平稳变量的协整等计量分析方法,以避免伪回归现象。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表明,M1、M2的增长率与GDP的增长率之间呈现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M0与GDP之间没有表现出相关关系;货币供给量M1、M2是影响GDP变化的重要原因,M2对GDP的影响更大于M1。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产品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协整检验和因果检验技术分析我国 1980— 2 0 0 3年农产品出口总额增长和主要农产品出口增长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肉食类农产品出口增长与GDP增长之间的协整关系最为明显 ,此类农产品与蔬菜类农产品一样 ,它们的出口增长很好的拉动了我国GDP的增长。在对粮食类农产品分析时却发现 ,是GDP的增长带动了我国粮食的出口增长 ,产生这种现象 ,我们认为与粮食类农产品的流通体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1978~2007年的经济数据为样本,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从长期看,GDP与出口、进口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出口总额增加能带动GDP的增长,而进口与经济增长是反方向变动关系;从短期来看,进口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1978-200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1978~2007年的经济数据为样本,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从长期看,GDP与出口、进口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出口总额增加能带动GDP的增长,而进口与经济增长是反方向变动关系;从短期来看,进口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与少儿抚养系数、老年抚养系数以及人均GDP、国家和社会在卫生费用方面的人均实际投入金额存在协整关系。少儿抚养系数对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有负向影响,但影响较小;老年抚养系数、人均GDP、国家和社会在卫生费用方面的人均实际投入金额对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有正向影响,且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指标、Bank指标作为衡量金融发展指标以及Depth指标作为衡量经济中金融中介发展规模的指标,运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方法,通过分析GDP指标与Bank指标、以及GDP指标与Depth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结合安徽省的实际情况对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安徽金融资源对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支持作用,安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8.
就业和社会保障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我国面临的最重要的民生问题。通过对社会保障支出和就业的关系的探讨,利用2000—2010年的数据,采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分析对社会保障支出与就业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社会保障支出与就业之间存在协整且互为因果关系。基于此,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就业,把实现充分就业放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9.
我国财政收支的因果关系研究--Linear Feedback Approach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理论将一国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区分为“量入为出(Tax-and-spend)”、“量出为入(Spend-and-Tax)”和“财政同步(Fiscal Synchronization)”三种关系。我国的财政收支结构和指导原则在改革开放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步接受了主流的西方宏观经济学和公共金融学的理论与政策。本文以我国1978年~2003年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时间序列为样本,结合我国实际GDP时间序列,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利用条件线性回归(conditional linear regression)方法来定量分析我国财政收支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相对而言,我国的财政运行机制的财政同步特性最为明显,一定程度上的“量入为出”的财政因果关系也得到了实证证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东岳论丛》2016,(7):69-77
服务业结构升级是影响我国就业状况的重要因素。通过对1978-2012年我国服务业细分行业进行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分析等发现,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就业吸纳弹性和持续创造就业的能力最高,资本密集型服务业次之,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相对较低。另外,通过回归分析还发现,人均GDP水平、城镇化水平、市场化程度和固定资产投资等,对我国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效应具有明显影响。为增强服务业就业效应,我国应进一步扩大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规模、提升劳动密集型服务业质量,实现服务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小口径宏观税负不能全面反映纳税人负担的轻重,大口径宏观税负受制于制度外收入数据而与IMF成员国不完全可比,中口径宏观税负则不能进行国家之间的比较。基于财政收入统计层面的三种宏观税负都不能准确度量我国纳税人负担的轻重和政府可支配资源的多少,应采用国民经济核算层面的政府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来度量我国的宏观税负。研究结果表明,国民经济核算层面的我国宏观税负高于发达国家,而基于IMF政府收入口径的我国宏观税负则低于IMF成员国。  相似文献   

12.
管昕 《学术探索》2005,(6):40-42
当前云南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着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极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财源结构单一,负担沉重;体制和机制障碍突出,扶持力度不够;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债务负担过重,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受限等问题。加快云南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思路,发挥财政职能,运用政策手段,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县域经济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做大财政“蛋糕”,实现县域经济既好又快发展。从财政措施来看,一是进一步完善省以下的财政管理体制;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统筹城乡发展;三是多渠道筹集资金,促进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四是防范和化解县域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3.
新疆地税收入与GDP、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地税收入占GDP比重偏低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石油天然气的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税收优势等原因造成的。2003年新疆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大幅下降,且占GDP比重偏低,有地税收入增长趋缓的因素,但主要还是非地税收入严重下降引起。  相似文献   

14.
江克忠  夏策敏 《浙江社会科学》2012,(8):25-33,155,156
本文对财政分权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扩张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与辖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规模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预算内财政支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在预算内财政支出既定时,预算外收入与转移支付规模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了分权改革后地方政府扩张预算外收入一方面在于弥补其财政支出的缺口;另一方面,由于预算外资金的收和支没有完全脱钩,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不彻底性,地方政府追求可自由裁量财政资源最大化的偏好等原因,进一步加剧了预算外收入的扩张。  相似文献   

15.
从近年洛阳市可税GDP的产业结构发展变化趋势来看,洛阳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取向应该是稳定第一产业,调整优化第二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目前和今后一定时期,都不应动摇促进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发展的信心。要增加洛阳市地方财政收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必然的选择,同时还要重视对国家财政税收政策调整的变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养老保险政策的微观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方案已成为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为此, 我们提供了一个动态微观模拟模型, 用于分析我国的养老保险政策。模型通过一系列生命事件和政策实施事件更新微观个体状态, 宏观经济总量是微观个体状态的自然累积。应用长春市的微观数据, 我们进行了养老保险政策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实施现行的养老保险政策, 将导致养老金收支出现严重赤字;适当地延长法定退休年龄或提高养老金筹集比率, 能够使养老金收支趋于平衡, 且财政补贴趋于平滑。  相似文献   

17.
审计监督对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审计监督还存在缺陷。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则需要改革现有审计模式;实行审计制度创新;确立民事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8.
论国债政策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腾 《云梦学刊》2003,24(2):39-41,121
近年,我国国债规模迅速并大幅度增长,财政的国债依存度偏高,但继续运用国债政策,适度扩大国债规模,不仅有现实必要性,而且也有现实可能性。国债政策运用当然存在风险,但风险大小的关键不在于国债规模,而在于国债资金的使用是否有效和高效,是否较快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债规模的日益扩大,国债风险成为关注的焦点。作者从客观的角度认识国债风险,并对我国国债规模指标做了实证分析,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防范和化解国债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