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民道德建设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基础工程,它在实践中体现为社会之"面"与个体之"点"的有机统一.在"面"上,要围绕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新确立,建立符合现代化建设实践需要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在"点"上,要着眼于提高每个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提出的"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与邓小平"培育‘四有'新人"思想中要使我们的干部和人民"有道德"的要求一脉相承,同时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治国方略的高度强调了道德建设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突出了"四有"的整体性,凸显了"四有"的非均衡性,是时邓小平"培育‘四有'新人"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以来,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倡导树立共同教育理想,培育"四有"新型公民,形成了丰富的公民教育思想.开展公民教育,要正确理解并贯彻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公民教育的思想,解决一系列认识问题思想方法与教育方针的关系问题;文化建设与教育发展的关系问题;培养公民与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4.
陈强 《理论界》2004,(3):24-25
任何社会都是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统一体,因而社会的文明结构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部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发展的内涵.提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标志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代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反复强调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过程中哪些该变、哪些不该变,透辟地阐释了"变"与"不变"之间的辩证关系,明确提出了决定"变"与"不变"的依据和标尺.这无论是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还是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共"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论在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并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欣 《浙江社会科学》2001,3(6):120-124
"左"倾文化惰性的根深蒂固,主要是由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特殊的发展国情决定的.传统社会主义"文化惰性"中呈现出的"左"倾特质主要表现形式为教条主义、封建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是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之大敌.它产生在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里,整合在社会主义文化体内,体现了正统与革命色彩,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对文化发展的禁锢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8.
"‘非劳动人口’论"批判--六问白暴力教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参与劳动的、参与投资的和参与分配的都是劳动者,他们的收入都属于劳动收入.把某些人称为"非劳动人口",不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非劳动人口"的说法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普遍现实相矛盾.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新判断,深刻地揭示了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极大地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三农"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他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我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实际出发,正确地回答和解决了许多重大的"三农"问题,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三农"思想.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论述了从马克思晚年对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建立"吸取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社会主义的研究,到邓小平创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再到"三个代表"思想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发展的思想历程,着重评述了马克思的第三个伟大发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阶段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12.
韩树海 《兰州学刊》2005,(4):207-209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批农民不断涌入城市,形成"农民工"现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一现象越来越成为我国的一大热点."农民工"现象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就"农民工"现象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后果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并试图就其解决措施提出一点思考,这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罗延平 《南方论刊》2003,(10):11-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关怀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受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制约,其本质含义是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社会主义应为这一崇高理想创造现实条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体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赋予人的全面发展以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现实基础,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探索、新概括.  相似文献   

14.
黄瑞娟 《云梦学刊》2001,22(2):23-26
以协调、整体、内向超越、闭锁及实践理性为特质的中国传统人格,在改革开放市经济条件下产生了必然的变迁.符合当代国情的理想人格,就是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模式.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一"和"多"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为一元的价值导向和多样的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文章总结了传统社会在处理二者关系上的教训,结合社会转型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一"和"多"关系的整合模式,进行了新的探索,以期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为了消灭社会主义而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圣战";美国始终把中国作为其和平演变战略的重要目标,而且不断地换手法,包括扶植其"和平演变"的"内应力量";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反"和平演变"的主动权,确保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逢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特征"的思想有两个特点:一是抽象地、原则性地指明社会主义社会的某些特征:二是反对制定出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十分完善的方案.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标准"的理论有新特点,即高度重视广大群众的愿望,以广大群众的意见为依据,认为被广大群众肯定"这比旧制度好"的东西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东西.邓小平提出了关于"压倒一切的标准"理论,其内容一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二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应该不断地增加人民的收入和改善人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七一"讲话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前进方向;坚持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为实现最高纲领开辟前进道路;坚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重要手段;坚持尊重和依靠人民群众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坚持从新的社会阶层中吸收优秀分子入党是增强党的战斗力的途径;坚持进一步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胜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非常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他对"三农"问题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同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相结合,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他的许多关于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科学论述,对我们今天解决"三农"问题有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依据."两课"教学改革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挥"两课"教学主阵地作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