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依据普遍性原则,民主可以被分类为歧视性民主和非歧视性民主,而走向非歧视性民主是未来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布坎南教授和另一名著名经济学家罗杰·康格尔顿教授合著的《原则政治,而非利益政治——通向非歧视性民主》一书不仅提出了这一重大理论问题,而且通过将政治决策的分析同经济理论结合起来的方式,用经济学的眼光探讨了将普遍性规则运用于政治领域的可能性,试图突破宪政民主中存在的死穴——歧视性民主。 相似文献
2.
乔亚南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53-55
民主宪政在当今世界具有普适性,它历史性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政治参与的渠道,是政治参与的绝佳场合和根本保证。当前民主宪政还远未成熟和完善,无法有效限制间接政治参与带来的诸多弊端。民主宪政的进一步发展,必须着眼于摸索和构建能够克服间接民主之弊端的政治参与新机制,对具体国家而言,还要进行本土化的深耕细作。 相似文献
3.
郭世佑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6):166-167
《沈钧儒与中国宪政民主》一书将沈钧儒与中国宪政民主历程结合起来考察,在沈钧儒研究中不失为颇具开创性意义的学术举动。作者帮助读者"知人",也在尽力论世,指出,西方原创性的宪政传统是"自由为体,民主为用",中国的宪政民主却是"富强为体,宪政为用",不同的文化范式与现实需求决定了中国宪政民主政治发展逻辑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陈仁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6):47-51
到底什么样的政制才是最理想的?民主与宪政孰重孰轻?民主论者与宪政论者对此看法不一。民主着重关注的是由谁来行使权力亦即权力的归属问题;宪政重点强调的是对政府(国家权力)的限制和防范,即权力运作的规则、程序和制度问题。民主与宪政虽然都是现代政制的基础,但它们的内涵与侧重点各有不同。因而,理想的政制不能只是单纯地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必须既是民主的,又是宪政的。 相似文献
5.
蔡文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114-119
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端,是以民主为政治目标,以共和为政治制度,以宪政为治理模式的政治革命。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民主立国、共和建国、宪政治国,使中国政治从传统走向现代:政治统治合法化,政治结构合理化,政治行为多元化。辛亥革命的是非功过,至今招谤涉讼,但遗产丰富,启迪深刻:民主、共和、宪政是政治现代化的历史趋势,是漫长的历史过程,是复杂社会系统,需要立足现实实践,循序渐进,不断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6.
王进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6):59-62
为实现孙中山的宪政纲领,为集中全民族的力量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广大中间党派和中国共产党一起在抗日战争时期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民主宪政运动,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锤炼了广大民主人士,促进了民众民主意识的提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战后中国社会的走向。 相似文献
7.
李抒望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3):32-34
民主政治有三大原则或三大构成要素,即多数原则、程序原则、少数原则;各原则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构成民主政治的完整体系,缺一不可;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扬民主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8.
赵春丽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292-295
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从制度着手,其制度根基在于宪政民主制度.宪政限制公共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强调法治秩序,实现公权与民权的平衡,民主与法治、自由的均衡,社会各阶层利益的协调,多数人的自由权利与少数人的自由权利的协调发展,从而使社会的政治制度安排达到一种均衡的状态,为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政治制度的保障.只有政治上的制度安排达到一种和谐和均衡,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石文龙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1):13-16
"法治民主"是在肯定民主原则的前提下,主张对民主要有所限制,强调民主与法制的统一,以弥补民主的不足,防止"多数人的暴政"。但是仅有民主与法制的结合还是不够的,当前需要在这一基础上思考如何制约国家的权力与保障公民的权利问题。为此需要提出"宪政民主"这一概念。"宪政民主"是对"法治民主"的深化。宪政民主在我国的提出是在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与依法执政的时代背景下,强调如何实现权力制约与权利保障之间的"平衡"。"宪政民主"在我国具有自己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内容。"宪政民主"需要在民主实践中予以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10.
韩英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0):10-12
《五月花号公约》是北美殖民地时代早期一批欧洲移民在即将登陆美洲前夕所订立的契约文件。它传播了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主权在民、依法施政等政治理念,对《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美国完政民主制度坚实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11.
美国宪政民主政治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昌桥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3):84-87
美国的宪政民主政治源于美国殖民时期的传统治理与独立革命,发展于美国建国后的200多年的政治实践中,体现在美国的联邦制、三权分立、两党制的政治实践生活中。其特征主要是:"三步"走的逻辑进路;稳中求变;注重人权的普遍保护。它的价值在于对美国的民主与发展起过推动作用,但自身又存在许多的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12.
杨春磊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2):60-62
自由主义是违宪审查制度的思想根源,而民主则存在着堕落为群氓政治的危险。民主并不适用于经济领域,应当被严格限制在政治领域。在自由与民主之间必须保持张力,并使民主定位于自由主义,从而转化为宪政民主。这样,民主为违宪审查提供合法性基础,违宪审查确保民主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3.
人民主权宪法原则简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什么是人民主权,人民主权思想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及人民主权对现代宪法宪政的作用。通过对世界各国的宪法的文本分析证实了人民主权原则已成为现代宪法宪政的首要原则。文章认为,人民主权理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自卢梭系统提出以来本身也在不断进行完善、更趋理性,人民主权宪法原则亦需要与时俱进,通过机制完善及制度创新把人民主权的崇高政治价值和宪法的庄严规定真正落实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生活实践中。 相似文献
14.
违宪审查原则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肖华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3):34-41
违宪审查作为一项最程式化、法制化的宪法实施方式,应遵守:(1)无讼案则无审查原则;(2)法律合宪性推定原则;(3)程序性审查与实体性审查相结合原则;(4)政治问题不审查原则。 相似文献
15.
市民社会:宪政国家的生长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程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5(1):28-34
近代宪政国家成长的社会基础是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是民主政治革命的推动力。市民社会产生了宪政的要素 :个人独立性的成长 ;现代民主制的直接源头 ;分权制衡等。市民社会是民主的前提和条件 ,没有市民社会作为支撑 ,宪政国家的成长即无可能 相似文献
16.
王文寅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2):6-8,12
宪政有自己的价值体系。从法理学上说 ,权利和自由是宪政的核心 ,民主是宪政的基础 ,法治是宪政的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应包括建设社会主义宪政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周宁宁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58-60
毛泽东宪政民主观以近现代中国现代性思潮为背景,主要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有关民主的论述,是毛泽东对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的凝结和升华,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明确了民主的主体是人民,并对民主的物质保障与制度保障问题提出了构想和实践。对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宪法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毓花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9(2):60-62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 ,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推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和实行社会改革的法令。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本文论述了《临时约法》的宪法原则 ,即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约原则 ;文章还论述了《临时约法》在中国近现代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经济法的宪政价值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经济法是如何以维护社会经济总体效益为目的,从经济民主方面,以及从维护根本经济制度等方面体现宪政价值的。在经济法的自由、公平和发展的价值实现,健全和完善经济法制度体系,加强经济执法和完善经济司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法律品格的宪法保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欧爱民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6)
法治是良法之治,而良法必须具备应有的品格,即一般性、将来性、明确性、关联性、平等性、适度性。为此,宪法要求立法者必须遵循个案法律之禁止原则、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法律明确性原则、不当联结之禁止原则、平等保护原则、比例原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