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三国时的鲁肃不仅是个很有战略眼光的谋士,同时也是一个忠厚君子,孙权很倚重他,周瑜极为看重他,临死时竭力推荐鲁肃做自己的接班人。诸葛亮跟东吴打交道,最信任的人就是鲁肃。鲁肃的职场经历,起码给我们以下启示。1.劝说领导,不要在跟对立面争论中进行,那样领导无法专心听你一人说话,难以做出理智的判断,应该另觅良机。在劝说时,要点到领导的痛处,才能逼他觉得必须冒险一搏。鲁肃对孙权的劝说即是如此。  相似文献   

2.
柏池 《领导文萃》2006,(7):92-94
在中国,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小说上也常把一些聪明的人取个外号叫“小诸葛”,可见了他的文稻武略可以说是非同一般,但是,为什么却没有一统天下呢,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因为关羽。据诸葛亮出山前的“隆中对”中所计划,要刘备一统天下,必需先占有荆州,作为发展的根据地,再攻占西川一带,到时分兵两路夹击,一路从荆州一路从西川,可以说是当时统一天下的好的可行性方案,而且当时的天下是北方已被曹操统一,江东被孙权占有,而刘备还没根据地,可图取的就只有荆州刘表和西川刘章、东川张鲁。最终诸葛亮把这些地方都帮刘备占领了,可以说已经实现…  相似文献   

3.
于建义 《领导科学》2000,(10):16-16
三国时期,诸葛亮出使东吴,巧借东风大破83万曹军的故事被世人传为佳话,“借东风”也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被后人尤其是当今的领导者广泛应用。这里,笔者就基层领导如何“借东风”从三个方面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4.
诸葛亮犯傻     
与友人聊起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时,友人出人意料地冒出一句话:“诸葛亮是傻瓜。” 诸葛亮向来在人们心目中是智慧的化身,怎么竟被友人视为傻瓜呢?真使人大惑不解。然而友人深入浅出的论述,确使人感到诸葛亮对失街亭一事的善后处理真的傻得很。  相似文献   

5.
广告公司的许珉最近一直被“留下还是出走”的问题困扰着。许珉有一个平庸的顶头上司,许珉的创意,十有八九被他打压下来。许珉说,也许这样平庸的上司只占整个上司群体的10%,可轮  相似文献   

6.
三顾茅庐、白帝托孤、七擒孟获、挥泪斩马谡、独创木牛流马……诸葛亮被当作智慧的化身。鲁迅先生曾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妖。”那/z,,诸葛亮真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近妖”、“近神”吗?  相似文献   

7.
刘典 《决策》2012,(6):84-85
诸葛亮以用法严峻著称,但奇怪的是,被诸葛亮“严刑峻法”惩罚过的人,却在听说诸葛亮去世时都垂泪涕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作为《三国演义》中重点描述的主角之一,诸葛亮传奇色彩的背后,隐藏着高人一等的处世哲学与治国智慧。史书记载,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亮3岁时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后来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安家于南阳郡邓县,在襄阳城西20里,就是诸葛亮高卧的隆中之地。  相似文献   

8.
何志毛 《经理人》2003,(8):98-99
惯于纸上谈兵的马谡,与诸葛亮情同父子;常常冲锋陷阵的魏延,却大半辈子被诸葛亮严密提防。诸葛亮识人之眼如何不“亮”?  相似文献   

9.
魏延,蜀将也。位在五虎上将黄忠之后,应该说是一员大将。诸葛亮临死前说他“脑后有反骨”,定下计谋除之。诸葛亮死后,魏延果然反蜀,马岱按诸葛亮的计谋在阵前将他杀死。学生时代读《三国演义》至此,深感诸葛亮料事如神。参加工作后再读“三国”。已生出一些异样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婷婷 《领导文萃》2021,(8):63-67
富二代的逆袭人生 鲁肃出生在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家里有良田千顷,妥妥的大富豪.与《三国演义》中"低三下四"的描绘不同,鲁肃身材高大,肌肉发达,尤其喜欢骑射,并不是一副老好人书生模样. 青年鲁肃心胸豁达,广交好友,有一次周瑜慕名前来借粮,鲁肃二话不说,慷慨解囊,两人随之成为莫逆之交.  相似文献   

11.
两个机会     
李智红  高达 《领导文萃》2006,(4):102-103
美国加州有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在2003年的冬季征兵中应征入伍,即将到最艰苦也最危险的海军陆战队去服役。这位年轻人自从获悉自己被海军陆战队选中的消息后,便显得忧心忡忡。在加州大学任教的祖父见到孙子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便开导他说:“孩子啊,这没什么好担心的。到了海军陆战队,你将会有两个机会,一个是留在内勤部门,一个是被分配到外勤部门。如果你被分配到内勤部门,就完全用不着担惊受怕了。”年轻人问爷爷:“那要是我被分配到外勤部门呢?”爷爷说:“那同样会有两个机会,一个是留在美国本土,另一个是被分配到国外的军事基地。如果你被…  相似文献   

12.
正曹操占据了荆州,虎视江东,虽言会猎,实则逼降。大兵压境,东吴之主孙权一时没了主意。以张昭为首的一批谋臣劝孙权降曹,鲁肃对此却坚决反对,他力主孙刘联盟,共抗曹操。为实现和维护孙刘联盟,鲁肃积极奔走,煞费苦心,正是在鲁肃的积极运作下,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才发挥了积极作用,最终打败了曹军。探析赤壁之战中鲁肃在大局意识指引下的所作所为,这对于全面而深刻地认识鲁肃在赤壁之战中发挥的作用具有很大意义,同时对当今干部干事创业有重要的借鉴价  相似文献   

13.
李国文 《领导文萃》2007,(11):89-90
司马懿和诸葛亮的不同之处,是他要对付的敌手和潜在的敌手更多一些。 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言听计从。曹睿视司马懿不过是老臣之一,并不十分信任。诸葛亮在西蜀,几无一人可与之相埒。而在洛阳朝中,曹真、曹休这些近亲,陈群、华歆、王朗这些重臣,权势不小,与司马懿不相上下,并对他深怀戒心。刘备托孤时,要他的儿子对诸葛亮以父事之,而曹操早留下“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于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的评语。  相似文献   

14.
倪海宁 《领导文萃》2014,(16):45-47
正重中之重曹操翦除群雄、统一北方后,中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政治格局。而处于"肚脐"位置的荆州,自然成为天下谋略之士聚焦的热点。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作"隆中对",明确提出"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认为只有夺取荆州,方能争霸天下。鲁肃也多次向孙权进言,称"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不过,当宏大壮阔的历史画卷变成一张古代军事地图时,人们或许会吃惊地发现:原来,荆州并非一座孤零零的城市,而是个幅员广袤、地形复杂的区域。具体到汉末三国时期,该区域内分布有3处战略要点,即北部的襄阳、东边的江夏和西面的夷  相似文献   

15.
陈旭 《领导科学》2012,(10):56-57
诸葛亮被称为不朽传奇和智慧象征,他一生鞠躬尽瘁,六出祁山,却壮志未酬,令人扼腕。然而,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越是智慧的人,越可能做出不智的事情。所谓胜有因、败有果,诸葛亮最终壮志未酬,至少因为他在四个方面做得不够明智——投机取巧、空想主义、事必躬亲、人际失调,而这四个方面又互为因果,让他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16.
刘彩燕 《领导文萃》2010,(7):104-108
<正>诸葛亮,一个传颂千古的名字;诸葛亮,一个倾倒万众的人物。他的故事,古今中外,妇孺皆知。他玄妙莫测、神机妙算、未卜先知的本领,尤为世人所乐道,以致在人们的心中诸葛亮已经不是一个具体的人物,而成为智慧的象征了。  相似文献   

17.
薛果 《秘书之友》2008,(9):42-43
在信访岗位上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我有了一个小小的“发现”:从我所在的这个机关以及我所接触、了解的其他机关的信访工作人员变动情况来看,几乎没有几个人做信访工作能够超过五年,五年对于信访工作人员来说似乎是个“大限”,五年之后如果还在信访工作岗位上,”平庸”的“标签”就会不请自来,甚至自己也会怀疑自己是否”无大志“、“少大能”。而其他业务工作岗位,如会计、统计、审计、纪检、人事等,人员变动往往不大。  相似文献   

18.
有一种胜利是失败,那就是高兴得太早,以至阴沟翻船胃一种失败是胜利,那就是卧薪尝胆,终于东山再起。刘备有了诸葛亮后打了几个漂亮的胜仗,但毕竟不敌百倍于已的曹操大军,又被追 得满天飞。赖有诸葛亮熟悉知地理,带领团队败后重生,这就是胜利。没有这一步就没有接下业辉煌 的赤壁之战。  相似文献   

19.
诸葛亮向来被看作“智慧的化身”。从现代管理科学的角度看,他的决策和管理,比“智慧”居于更高的层次。什么是“决策”?大体说来,就是为达到最佳目标在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的行为。刘备因“汉室倾颓,奸臣窃命”,“欲伸大义于天下”,然其“虽有匡济之诚,实乏经纶之策”。诸葛亮所选择的方案,不仅与刘备不同,而且出于常理之外:“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这种“不劝玄德取孙、曹之地,而劝玄德取二刘之地,将欲扶汉而反自翦其宗室”的决策,是建立在对于敌、友、我三方客观形势的全面…  相似文献   

20.
何志毛 《经理人》2003,(5):78-79
“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怎么看都是诸葛亮一种偏执狂式的演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