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可先  徐迈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2):85-90,108
在词的发展历史上,欧阳修是一位继往开来的人物,他在唐五代词发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无论是境界、内容还是形式,都开辟了两宋以后词史发展的风气。宋代联章鼓子词和慢词的写作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欧阳修词的影响。欧阳修用词表现自己的娱乐生活和真实情感,风格开阖变化,浑成热烈,以其特有的个性雄居于北宋词坛。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词的放达,包括其前期放纵疏旷的个性和后期豁达乐观的情怀,在其艳情词、写景词和抒怀词中都有体现。欧阳修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放纵而不放荡,豁达而不奢靡。其词的放达,源于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并对豪放词风的产生和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词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在宋代词坛,虽然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词作内容各有侧重、风格也并不相同,但其基调大都是感伤的.欧阳修受当时社会环境与文学思潮的影响,其词作虽也有感伤、悲凉的基调,但大部分均清新自然、风格乐观,在以感伤为主调的北宋词坛可谓别开一家,体现了词多样性的风格,并促进了豪放词风的形成,在词学史上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欧阳修的词在题材、风格、语言等方面打破了传统的诗词界限,进而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其表现手法,从而使词有了诗化的倾向,为后来苏轼全面改革词风、"以诗为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面对周边少数民族势力的壮大,欧阳修及宋代士人对当时民族问题进行了积极思考.虽然政治上欧阳修极力坚持宋朝的正统地位,但是史学家职责的客观性,及其对历史与现实民族、民族关系的深切认识,加之历代各族人民向汉文化趋同的努力,使他无法以传统的夷夏观念来看待其他民族,充满矛盾与挣扎.与他同时代的士人,很多与他有相似的观点,折射出宋时华夷界限的淡化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诗歌审美追求与创作效果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欧阳修在诗歌理论上, 追求并推崇“奇险”、“险怪”, 在诗歌创作上也努力尝试写“奇险”、“险怪”风格的诗歌, 但是诗评家们却大都认为他的诗歌主体风格是平易。奇险和平易是两种完全相反的风格范畴, 欧阳修的诗歌在审美追求和创作效果上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主要是由欧阳修的个性和修养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社会科学战线》2021,317(11):187-194
  相似文献   

8.
宋词中也有“江西一派”之说。晏殊不讳言自己写情词,但以为其词情与柳永有品位雅俗的区别。晏几道为《小山词》撰序,是宋代词人第一篇为自己词集作的序言。序中主张词要抒写个人的感情,与宋德“文以载道”之说以及宋诗中说理之风迥异其趣。欧阳修自称“情痴”,蕴有探讨人性根本的哲学意义,闪烁着批判禁锢主义的思想光芒。黄庭坚词论突出晏几道的“痴”,更是欧阳修“情痴”的扩大,表现出一种违抗“道”、“法”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宋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欧阳修于北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八月至庆历五年(1045年)八月出任河北都转运按察使期间积极参与保州兵变的善后事宜,坚决阻止了富弼屠杀保州降卒的鲁莽决定.一方面,坚决镇压军兵私自聚结的行为和盗贼流寇;一方面,针对河北弊政,积极稳妥地进行改革,减轻普通士兵和河北民众的疾苦,改善其生活条件,特别留意保持军队的稳定;并主持完成了河北兵器生产体系的重大调整,恢复了保障河北沿边粮草供应的御河漕运;对辽朝蚕食边界的行为,主张坚决斗争;甚至力图改变转运使不得参与军事边机、不得调动军队的宋朝传统.欧阳修虽在河北任职时间短暂,但却敢于担当,稳妥改革,勤政有为.  相似文献   

10.
欧阳修是处在宋代文化转型关键时期的重要人物,面对新的历史语境对士人阶层提出的要求,他在主体意识上进行了自觉的调整,将处世方式和生存空间进行了重新的规划。这种转变不仅促成了一种新型的人格结构的生成,而且在他所参与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中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于北宋文化转型和宋代以后士人人格结构的调整都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修的雅词主要继承了唐五代以来的西蜀、南唐词风,从内容上看,有表现士大夫生活情趣和描写闺阁情事两类。这些雅词共同呈现出诗化倾向,在词体中较早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尚雅的趋向和乐观旷达的精神追求。同时,欧氏雅词于融合雅俗上也进行了尝试,在宋代雅俗之辨中具有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对苏轼散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言必中当世之过”的文论观,直言敢谏,不避祸福的人格力量及乐民所乐、忧民所忧的旷达情怀在苏文中的体现。从他们师生指斥时弊的政论文及描写山川、清风、明月的文赋,可见师承关系的继承与传递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典型的学者型政治家,欧阳修的学术思想与其政治思想、政治实践息息相关,互相为用。天圣九年至景三年是其学术、政治思想的奠基时期,欧氏易学是其早期政治生涯的产物。景三年的挫折是欧阳修一生政与学的转变的枢纽,欧氏易学的诞生标志着欧阳修学术、政治思想的形成,也推动着其为政风格的转变。欧氏易学主张切于人事,而以政治为关注的焦点,欧阳修以《易》的符号体系为依凭表达出对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而提出了理想"君子"的施政原则和风格。  相似文献   

14.
在北宋文学革新运动中,欧阳修与王安实目标一致,都是以抨击西昆体等浮靡文风,建立具有清新实用的文学风尚为宗旨,但由于两人的身份及生活经历不同,在文学认识、文学评论、文学创作上,两人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即欧阳修更看重文的独立性和表现性,王安石则重视文的政治功用性。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5,(12):65-70
咸平四年(1001)至景祐四年(1037)的30多年间,欧阳修是唯一一位较多地创作戏谑诗的诗人。受其影响,景祐四年前后,梅尧臣、石介、韩琦、祖无择、蔡襄等也开始了相关诗作的创作。欧阳修将戏谑之风逐渐渗透到其他题中无戏字的诗作中。嘉祐年间,欧阳修与梅尧臣的相互赠答,尤其是嘉祐二年礼部唱和,形成了自宋以来戏谑诗创作的第一个高峰,引起众多文人关注与效仿,留下戏作的诗人成倍增加。作为一位充满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诗人,欧阳修的戏作并非偶一为之的消遣娱乐,也很少借题发挥的讥讽与抒愤,而是追求诗歌新变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16.
欧阳修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史、学术史均要触及的一位重要人物。通过对欧阳修学术理想"不惟想做司马迁,而且要做孔子"的分析,考究其在史学、经学、文献学等领域的著述实践,可以揭示出中国古代文人以著明志,将社会需求、个人理想与著述实践相结合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忠君误国》之论谬误,属断章取义曲解史实之作。今本着“询事考言,询名责实”原则,探究本案前因后果,理清是非曲直,辨明“劾青”实为“保青”之本意,揭示这桩历史公案之真实面目,推倒强加给欧阳修的污蔑不实之词。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创立的族谱编修理论和方法,在后世广为流传,影响深远。他在纪传体史书中恢复史表,首创了引谱入史的做法;提出编修族谱的目的在于传承家族历史、弘扬祖德遗训;族谱编修应当本着详近略远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创立了记载世系传承的谱图法。明清以来学者普遍将欧阳修谱图法误解为"五世则迁"、"五世一提",其实记载的都是九世。他首次提出"九族之亲备"的主张,对谱法冲破宗法制度的束缚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欧阳修的人情说就是借用普遍性的人情推求人事之理,处事论事讲究人之常情、事之常理。其执政理念强调顾及人情,以人情衡量朝政得失,对理应否定的庸俗人情则不徇不恤。基于人情说,欧阳修主张为政要除弊兴利,稳健务实;要宽而不苛,简而不繁;要以人为本,为民请命。此人情说与执政理念在今天仍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欧阳修具有强烈的盟主意识。他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确立其盟主地位:以娓娓道来的方式揭橥诗学理念;努力以创作实绩征服读者;注意聚集追随者,甚至借用行政力量来组织本流派的作家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