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谢林和奥曼深入发展了非合作博弈.谢林最主要的理论有讨价还价和冲突管理、相互依存的选择和行为、自我控制理论,他认为许多相似的交互行为可以视为包括共同利益与冲突利益的非合作博弈;奥曼最主要的理论贡献是重复博弈理论和对博弈论基础概念的提炼与创新,他证明了在长期中交互行为可以用正规非合作博弈理论来分析.两位的研究加深了我们对冲突与合作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川渝冲突,源于两者传统的相关因素;川渝合作,来自两者现实的共同愿景;博弈解——实现合作联盟:塑造博弈理念、建立博弈承诺、建构默许交流制和构架博弈机制。川渝冲突——川渝合作——博弈解,以博弈新范式达到川渝的均衡选择。  相似文献   

3.
运用重复博弈理论分析中美两国纺织品的长期贸易关系,从合作博弈理论、两国贸易现实状况两个层面,阐述两国只有实行合作、推动两国纺织品贸易从非合作博弈向合作博弈转化,实现有效率的合作均衡,实现纺织品贸易博弈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合作博弈理论研究已经涉及经济学多个领域,成为经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合作与非完全合作博弈理论的演进阶段、基本问题、博弈的策略与解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建议以合作博弈的思想解析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外合作问题,完善相应的合作策略,化解相应的冲突与磨擦,以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促进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博弈视角的冲突与合作均衡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冲突,源于个体追求利益最大化、个体理性和一次博弈;合作,来自共同利益、集体理性和重复博弈;路径,"相关均衡"——博弈均衡选择、"聚点均衡"——默许交流机制、"谢林定理"——限制己方行为、"强势威慑"——构建混和战略。冲突—合作—路径,以博弈方式所达到的均衡解。  相似文献   

6.
企业合作研发过程中存在着知识共享博弈,知识共享博弈是企业合作研发过程中重要的知识行为,对其研究可以有效地辨识知识共享主体间博弈过程,为企业合作研发知识共享策略选择提供依据。运用博弈论思想,分析企业合作研发中知识共享的冲突及其原因,提出企业合作研发知识共享博弈的路径选择和解决思路,在此基础上,构建企业合作研发中知识共享博彝模型,求出知识共享博弈均衡解,并对博弈均衡解进行分析,指出了企业合作研发知识共享博弈行为策略,提高了企业合作研发知识共享效果。  相似文献   

7.
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利用博弈理论研究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冲突与合作关系产生的原因,加强了我们对冲突与合作的理解.对于解释价格战和贸易战这样的经济冲突以及为何一些社区在运营共同拥有的资源方面更具成效.  相似文献   

8.
私营企业雇主与雇员关系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私营企业中雇主与雇员间存在着冲突与合作两种行为互动、交互作用的利益关系 ,双方组成一个矛盾统一体。文章在经济人假设基础上 ,把雇主与雇员之间的雇佣关系看成是一种博弈关系 ,雇主与雇员是参加博弈的直接当事人 ,他们都是博弈决策主体和策略的制订者 ,作为有理性的经济主体 ,双方都是从各自利益最大化出发的。在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 ,雇主和雇员需要相互合作 ,而合作中又存在着冲突。  相似文献   

9.
集体行动中合作何以可能——从博弈论的视角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集体行动合作均衡的诉求构成人类永恒的政治主题之一,视角和观点的不同,带来分析结构论证和解释的差异。本文立足于博弈论的分析框架,来理解集体行动合作的难题,寻求合作博弈的均衡结果。从博弈论发展历程的几个阶段,探讨了熟人世界和陌生人世界的合作何以可能的问题,熟人社会清晰可辨的博弈历史形成的声誉机制有利于合作产生;在陌生人世界里,从行为纯正而非动机纯正作为出发点,以生存博弈为前提,道德博弈为生存博弈提供博弈框架,共同遵守内在博弈规则,内在博弈规则的演进和三方博弈的利益兼容机制,也可能达成合作。  相似文献   

10.
绿色环保产业合作是绿色"一带一路"主要合作领域之一,东盟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区域,与我国环保产业合作日益密切。该文在分析中国—东盟国家环保产业合作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博弈论构建了中国—东盟国家环保合作博弈模型,分析中国同东盟各国环保产业合作博弈过程中合作博弈均衡解及选择长期均衡的条件,认为中国—东盟国家进一步开展环保产业合作应从构建中国—东盟环保产业合作网络,推进产业园区及示范基地建设,全面贯彻中国—东盟合作纲领性文件,创新绿色金融工具支持"一带一路"绿色产业发展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合作是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之间进行的合作,合作组织分别投入并共享产出,所获得的收益通过多方认同的收益共享协议进行分配.但是,他们的根本利益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冲突,导致两者的博弈会有不同结果.本文基于Stackelberg模型,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模型,得出了不同的博弈结果,并对模型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基于恶性竞争———价格战及竞争与合作的静态一次博弈和重复博弈的思考,通过对价格竞争博弈、合作竞争博弈及对产业集群竞争中的竞合分析,试图说明合作竞争是企业竞争战略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关系从过去的命令与附庸走向现在的协商与合作的转变已经成为现代政治治理文明的大势所趋,也是区域一体化的要求,走出过去行政区划治理的非合作博弈的困境,探求中央与地方合作博彝新型关系的条件和可能,成为本问题思考的重点.如果能够把政策制定的合法性与政策执行的高效性有机结合起来也就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而把这两者统一起来,放在多次重复博弈的框架中进行博弈,就能够得到很好的解释和论证说明.  相似文献   

14.
竞争与合作相互依存,互利共生。纯粹的竞争或合作均不利于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竞争抑或合作的最大困扰乃收益分配问题。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对我国保险公司之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进行博弈分析,可以看到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非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三种情况下保险公司竞争与合作的难点,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合作博弈和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方面是管理和协调与公司有关的各种利益主体,并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现实中利益相关者之间常常是非合作博弈,可以通过某种契约和合作方式转向合作博弈。根据合作博弈的思想完善治理结构,承认博弈是要充分发挥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能动性,强调合作是要形成合力。借助激励和约束可以形成合作博弈。只要合作博弈得以实现,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就能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竞争性趋同及重复投资等现象普遍存在,通过博弈分析发现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为区域竞争博弈的短期行为和区域主体考核制度的单一。通过假设,利用模型分别模拟计算了各种状态下的收益,利用合作博弈模型探索了区域长期合作需要满足的条件,验证了在资源禀赋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打造"经济圈"是最优的政策选择,从而避免竞争性趋同,克服区域政府的短期行为,实现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毕业生由原来的就业分配制度变为双向选择,大学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从2001年的114万攀升为2017年的795万。同时,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普遍低迷,新增就业岗位不足,就业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表现在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毕业生之间,因为相互的竞争和选择,构成了激烈的冲突和矛盾,这种冲突和矛盾,其实就是一种博弈关系。本文将高校作为第三方,参与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冲突博弈中,破解非合作博弈困局,变非合作模式为合作模式,形成新的博弈均衡,从而实现国家人力资源更加合理的配置。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充满了冲突与合作,而承诺既是文明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人们消除冲突、促进合作的重要工具.从世界范围看,国与国之间在合作的大背景下仍然存在不少冲突.中国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体制转型导致社会冲突不断发生.分析了冲突与合作关系,探讨了如何通过承诺在博弈中寻求共赢局面,并提出重复博弈下的声誉机制是使承诺可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单一制造商和单一回购商构成的逆向供应链系统,应用博弈理论对逆向供应链定价策略进行研究,分别得出了两个非合作博弈的均衡解(Stackelberg均衡和Nash均衡)和一个合作博弈的均衡解(联合定价),得出与非合作定价相比,联合定价策略使得制造商和回购商的收益同时提升.对各种定价策略的效率以及利润分配情况进行分析表明,随着回购品在回购市场上价格弹性的增加,制造商获得的系统利润分配额度逐渐减小,并且需要通过出让部分的领导者地位,才能与回购商达成协调.  相似文献   

20.
基于合作博弈视角,在明确了乡村旅游的主要合作博弈方是地方政府和旅游产品供给方后,阐述了博弈方在合作博弈中因约束性协议产生的规划、人才、服务质量和产品供给方面的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在合作博弈框架下提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一是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保障乡村旅游规划的连续性、科学性、执行性,二是制定具有实质性约束力的专业人才培养政策,三是加大服务质量监管投入,四是创新乡村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