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向军 《职业》2014,(21):76-77
本文力求把握教学资源库设计理论的前沿,以“共享”为目标,以“专业”为展现形式,体现职业特色,联合中职学校及相关企业设计并开发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共享型专业资源库,探索高职学院、中职学校及企业三者共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模式,通过计算机多媒体专业共享型专业资源库的共建、共用,促进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  相似文献   

2.
机械设计基础作为机电一体化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做”一体化在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及实施方案.实践证明,“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于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2012年,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同年食品加工技术等相关专业组建了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专业群始终围绕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依托“三个平台”、组建“一个团队”、积极实施“五项服务”的社会服务的创新与实践.探索高职院校服务地方产业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罗潇 《职业》2012,(15):86-87
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计算机人才要求越来越高,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是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以目前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探讨强化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新时期的发展,通过对德国职业教学的培训学习,结合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特色,以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为重要的载体,阐述了优化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赵慧 《职业时空》2009,5(5):56-57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必须摒除教学层次不分明、与专业知识脱节、学生应试心理严重和偏重上网娱乐等弊端,对教学要进行不断创新,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模块,从而达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真正地为职业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计算机人才一直有着旺盛的需求,然而,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工作中却面临着职业岗位技术要求的挑战。文中从职业岗位群、专业方向定位及改革途径等方面分析,探讨行而有效的计算机专业发展方向,引导教学顺应国家“2+3中职升高职”教学模式的尝试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8.
肖水根  刘文娥 《职业》2013,(27):48-48
笔者针对当前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方法,即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强化“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训基地、网络环境建设,采取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卜欣立  吴英绵  杨波 《职业时空》2008,4(9):236-236
化学制药技术专业是河北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专业的建设致力于探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产学研紧密结合、高职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应用人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核心,形成了“以化学制药技术为主体,制药设备维护和医药营销为两翼,同时践行真实职业环境育人”的“一体两翼,实境育人”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周俊 《职业》2013,(11):165-166
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强调“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中,使科学文化知识较为薄弱的中职学生对vFP数据库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并能学以致用,是每位计算机专业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本文结合笔者的职业教学实践,对当前中职类院校的vFP数据库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随着计算机在各行业的逐渐普及,各岗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日渐增多,而各专业学生层次又参差不齐,因此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难题。针对高职各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提出了一主多附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总结出了该教学模式的优劣,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工作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朱强  阎子刚 《职业时空》2009,5(6):44-45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深入研究高职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二阶段准员工”顶岗实习为主要形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在课程体系、教学组织和实施模式、考核评价体系、职业素质和关键能力培养等方面,阐述了物流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方案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修海燕 《职业时空》2010,6(5):88-89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核心问题,直接影响和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文章对高职西班牙语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提出了“三重并举”的教学模式和“三结合”实训基地建设的综合训练培养模式,目的是推动高职西班牙语专业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艳梅 《职业时空》2008,4(10):73-73
自1991年10月17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了“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便得到了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充分肯定,也在工科专业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中,在“产教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引下,涌现出一批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国家示范院校。然而“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文科专业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会计专业还停留在学科教育的局面,滞后于工科专业的发展,其原因是会计教学中没有找到适用的“工学结合”操作方式和应用条件。笔者认为解决这一瓶颈的关键是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核心课程开发与建设。  相似文献   

15.
覃远霞 《职业时空》2008,4(9):37-37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校园网络化的进一步推进,通过网络开展教学活动,已经越来越受到全国各高校的重视,很多高职院校都致力于构建自己的网络教学环境。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结合,促进了现有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变革,使传统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向着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化,原来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的学习者成为了积极主动的参与者。但是,各高职院校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在内容组织、资源建设和学习策略引导等方面仍以学科型的知识点层次递进为体系的传统教学设计为主,与高职教育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不相符合。因此,如何构建适合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的网络教学环境,开发和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络教学平台,成为了信息化时代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陈涛 《公关世界》2023,(1):58-5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在面对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时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涉农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重要使命,面对当前涉农专业高职学生存在的“学农不爱农,学农不从农”的突出问题,涉农高校应把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有机结合,认真审视并完善涉农专业学生农业职业价值观培育工作,转变职业观念,激发人生理想,引导其树立“学农、爱农、为农”的专业思想,这也是乡村振兴对高职人才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7.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这一有着百余年办学历史的老牌名校,拥有两个“第一”。首先,学校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由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中国第一所纺织专门学校;其次,学校自1999年升格为高职院校后,在国内第一个将传统纺织专业改造成“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时光荏苒,岁月更迭。从“绫罗绸缎”到“新型纤维”,改变的是面料品种与纺织技术,不变的是学院为纺织行业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初心。  相似文献   

18.
闫晓前 《职业时空》2013,(9):59-60,66
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高职化工类专业“虚实交替,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特点,探讨“虚实交替,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以期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为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的社会背景下,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存在着本质的区别。高职教育更加注重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更是衡量高职学校学生的标准之一。在这样状况下,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就应当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将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探究互助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高职的文化建设除具有共性的教化、导向、凝聚、辐射等功能外,职业技术教育有其更重要的“职业化”特点。目前,结合专业出现的学生专业社团成为新的社团类型,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成为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衔接。高职专业文化建设核心的提升与专业社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专业社团是一个不可代替的载体。文章从大学生专业社团的优越性,如何构建专业社团和专业文化的桥梁等方面入手,探讨学生专业社团与专业文化如何接轨,为开展专业社团活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