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服务型政府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创新的理念和方法;通过对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二者的内涵及二者在交互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讨论,指出二者都体现了相同的服务行政的核心价值理念,而电子政务是推动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力量之一。进而提出应该在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发挥电子政务所具有的新方法、手段、观念的作用;发挥电子政务对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完善起到的促进作用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问题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目前适应中国国情的"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包括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政府职能范围;构建完善的公共财政体制;培育非政府组织;提高公务员素质等.  相似文献   

3.
关于服务型政府的缘起、内涵及实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建服务型政府是近年来我国深化行政改革中提出的一个目标选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践也在我国地方政府中紧张有序地进行着。从服务型政府的缘起、理论基础、内涵定位出发,研究实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对于当前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以来,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共同趋势。为顺应世界改革潮流,加速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中国"十一五"时期政府转型的明确目标。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具有内在价值统一性,电子政务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有效手段。信息化条件下,提高政府服务能力的关键在于增强电子政务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周瑾  贾毅蒙 《国际公关》2023,(22):106-108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新环境、新目标和新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围绕现代化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概念与建设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基于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河北省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设现代化服务型政府的新概念,并从优化组织架构、构建服务平台、完善配套设施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河北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非政府组织参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客观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推进,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呈现出地位由补充助手到合作伙伴、范围由社会边缘到政治中心、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由潜藏到凸显的发展趋势,非政府组织的公共服务、政策倡导和监督调解等角色扮演也更加多元,这些都对非政府组织的自身参与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树立合作伙伴的参与理念,积极培育公共理性;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参与实力;完善合作机制,拓宽参与范围.  相似文献   

7.
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基础是政府对一切行政活动、行政行为进行评价、判断、选择的标准,它对政府的行政决策及执行行为具有深层次和基础性的决定及导向作用。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基础,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前提条件和思想基础,是政府行为的灵魂。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基础作为一种行政理念要建立在公共性、公平性、公利性和公开性等公共价值基础上,使政府成为民主政府、责任政府、质量政府和效率政府。服务型政府价值具有引向、简化、建构和凝聚功能。服务型政府价值观念的树立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途径:政府创新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服务型政府是针对中国传统的管制型政府而提出的新概念。服务型政府是民主政府、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绩效政府。这是服务型政府的形态,也是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实现服务型政府目标的基本途径是政府创新。政府创新不是随心所欲,也不是标新立异,更不是标语口号。政府创新是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的新发现和新创造,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只有通过政府创新,才能实现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才能最终建成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9.
建设服务型政府与社会管理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型政府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重要目标,也是21世纪初以新公共服务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理论发展的现实诉求.服务型政府包含:有限、民主、公共、法治、责任等核心要素,因此,面对传统政府管理模式的弊病,服务型政府建设在各尽其责,制度公平,机制创新,基础保障的基本理念的指引下,要不断破除或超越传统的管理模式,使社会管理模式发生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服务型政府的研究和实践错综复杂,服务型政府应该以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塑造为分析路径,这既有传统社会、新中国建立后的实践基础,也有政治学、经济学、组织学、行政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础。服务型政府的提出意味着改革政府,应围绕着政府与公民关系从理念层面、职能定位、实现方式层面来理解。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应该从培育政府与公民的相关理念及其加强两者之间的合作、互动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十六大以来明确的政府改革方向,并在实践中取得了积极成果。本文结合服务型政府的实践成果,提出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核心是秉持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目标是建设适度规模、公共服务和依法行政的政府,保障是程序公开的三维解读模式,对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运行架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和基本价值取向,与以神为本、以物为本和西方的人本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以人为本理念与服务型政府价值内涵具有逻辑和内容上的契合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对于构建服务型政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应做到:强化政府角色定位;实现政府职能分化和部分权力的弱化;实现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强化;将以人为本理念引入政府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中,建设服务型政府已成为政府改革和制度创新的一个新目标。电子政务和服务型政府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电子政务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60年代以来,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共同趋势。为顺应世界改革潮流,加速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我国“十一五”时期政府转型的明确目标。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具有内在价值统一性,电子政务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有效手段。信息化条件下,提高政府服务能力的关键在于增强电子政务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我国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发展的客观需要。服务型政府建设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精神为指导,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变政府工作作风,加大政府对社会的服务力度。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公共型财政体制和公开、透明的行政体制,必须切实有效地进行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6.
提升政府回应力的基本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大力提升政府回应力。建设有回应力的政府、大力增强政府回应力,是提升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建设有序民主的重要途径。提升政府回应力的根本途径包括:明确政府定位,真正将政府从全能型政府中解放出来;加强行政伦理,努力提高行政人员行使权力的正当性;培育公民社会,努力实现公民参与与政府回应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现代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超越了传统公共行政的效率政府和新公共管理的市场化、企业化政府模式的工具性价值的内在矛盾和缺陷,突出强调了民主、公民权和公共利益等目的性价值在现代政府即服务型政府中的中心地位,由此使得现代服务型政府对人性假设和政府的道德合法性提出了新的诉求,这必将对公共道德和人性假设产生重大影响,具有重要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社会环境条件下,我国传统的管制型政府模式在理论上受到了日益广泛的抨击、在实践中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被确立为行政改革新的价值目标取向;从根本上来讲,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二者在内容上是相契合的。本文系统阐述了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途径,以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9.
基层政府作为基层治理体系的主导者,是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到基层社会的重要组织载体。如何实现社会治理重心下移与自身治理与服务能力的有机衔接是当前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面临的重要挑战。H市基层政府改革与创新实践经验表明,实现社会治理重心下移与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有机衔接的核心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统筹与协调功能,关键是推动管理下移改革基层政府行政体制,基础是推动资源下移夯实基层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基础,目标是推动服务下移建设人民满意的基层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20.
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我国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而行政效率是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和保障。目前由于职能转变不到位、行政垄断以及监督制约机制缺乏等原因,导致我国政府行政效率相对低下。而要进一步提升行政效率,政府必须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目标,构建积极的行政文化,完善行政运行机制并不断进行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