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8年2月20日<中国藏学>创刊20周年纪念座谈会暨首都藏学界新春茶话会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多功能厅举行.中央统战部七局、中央外宣办七局、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中国西藏信息中心、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宫、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出版社、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中央党校、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华书局等单位的领导、代表,新闻出版署报刊司、中央统战部宣传办、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的领导,新华文摘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民族研究><中国西藏><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法音>等兄弟刊物的代表,还有曾经在<中国藏学>杂志社工作过的老编辑、老领导,以及朱晓明、拉巴平措、格勒、毕华、郑堆等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领导和学者代表共100余人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相似文献   

2.
孟丽  王传播 《中国藏学》2016,(3):241-246
正2015年10月17日上午,为期3天的"第六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ICTAAⅥ)"(以下简称"讨论会")在杭州西子湖畔拉启帷幕。此次会议系由浙江大学汉藏佛教艺术研究中心、亚洲研究中心联合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等单位主办,获得了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中国藏学》杂志社、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等单位的大力协助及社会各界友人的赞助与支持。  相似文献   

3.
卫藏名刹——夏鲁寺保存有后弘期初期以来的美术遗存,其美术风格的多元性堪称西藏中部乃至整个西藏古代美术中的典型.夏鲁寺美术多元性形成的背后折射出西藏本地文化与印度、尼泊尔、敦煌、于阗和中原等地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动态与信息     
"藏传佛教后弘期上路弘传历史艺术文化专题研讨会"召开2007年6月7日,藏传佛教后弘期上路弘传历史艺术文化专题研讨会在北京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召开。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拉巴平措、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戴伯拉·克林博格·索特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益的讲话。来自奥地利、法国、美国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西藏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5.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10月10э11日,由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主办、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西藏杂志社协办的中国西藏文化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中国举办的首个专门研讨西藏文化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的国家级学术论坛,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约120位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出席了这次盛会。10月10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名誉会长热地宣布论坛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副会长帕巴拉·格列朗杰代表论坛组委会致欢迎辞,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名…  相似文献   

6.
西藏当代绘画是新中国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环境和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它所表现出的跨文化实践拓展与民族性的视觉表现,给中国美术的发展,特别是为新时代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带来了鲜明的主体意识和文化认同。本文将围绕西藏当代绘画对当代中国美术的启示和当下的现实意义展开。  相似文献   

7.
2008年8月,首都师范大学、故宫博物院与登县土司门博物馆合作,由谢继胜教授、罗文华研究员和何克馆长考队队,对甘肃省县连城土司的属寺妙因寺、显教寺、雷坛和红城感恩寺的壁画、像以及县博物馆藏卡、佛像和佛经等进行联考察.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探讨了西藏民间美术的保护对象、原则及模式.西藏民间美术要保护的对象包括历史上的民间美术作品、现实中的民间美术生存环境、代表性民间艺人以及艺人所掌握的思想观念和手工技艺.在保护过程中应把握原生态文化保护原则和民众主导原则,可探索以生态博物馆、文化产业园、家庭手工坊相结合的模式开展保护工作,以有利于西藏民间美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将西藏文化博物馆的发展建设放在推动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大背景下观察思考,分析了西藏文化博物馆面临的历史机遇与挑战;指出了西藏文化博物馆具有的鲜明特色和潜在优势;提出了西藏文化博物馆如何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迎接挑战的初步想法。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10月28日至29日,纪念凉州会谈77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甘肃省武威市召开。本次研讨会旨在纪念1247年阔端与萨班凉州会谈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研讨凉州会谈的深刻内涵及其在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伟大意义。此次会议由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甘肃省武威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来自北京、西藏、甘肃、四川、陕西、江苏等地高校、科研院所的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所长张云研究员主持。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副会  相似文献   

11.
《想象的共同体》中的"民族"与"民族主义"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和“民族主义”在概念界定上的模糊及由此导致的实践层面上的泛滥,使它们成为某种不言自明的东西。一系列贴上民族主义标签的伪命题有助于政治色彩的动员,却无益于认识民族主义的本质。对于它们的历史根源及历史变迁,不同领域的学者有其各自不同的视角,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①一书中就试图从人类学的角度对民族主义这个“异常现象”提出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解释。一、民族产生的根源安德森开宗明义地给民族下了一个定义:“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成为本质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inherentlylimite…  相似文献   

12.
库雅喇人编入满洲八旗,始于清政权入关之后,与在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就被大量编入八旗的东海瓦尔喀部、虎尔哈部和渥集部有较大的不同.库雅喇人源自东海瓦尔喀部,明末居住在图们江下游以及附近沿海地区,被清(后金)政权称为库尔喀部,自天聪三年(1629)开始向皇太极朝贡不断.清政权入关之后,在东北地区"招抚新满洲",库雅喇人成为最早编入八旗的新满洲成员,在反击沙俄侵略、保卫东北边疆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伊朗"与"波斯"是一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就词源、语言、历史、文化等而言,两者有不同的内涵与严格的区别;同时,在一定的范围内和某些场合下,两者的内涵又基本相同,甚至可以互相代替。一般而言,"伊朗"的范畴大于"波斯"。  相似文献   

14.
“青海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海地处内地、西藏、蒙古、中亚(今新疆)之间,此间发生的诸多事件,是明清交际时期中国和内陆亚洲许多决定性历史进程的源头.从雍正朝开始,青海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行政区划单位,这里设立了理藩院新分支机构——驻西宁办事大臣,地位日益重要.在高度多样性的人类环境中,青海独特的历史在经济、社会和政治体系管理各方面都有着自我界定的中心,并牵涉毗邻的更大外部世界.青海学应该成为一项专门地域学科,其发展将促进整个中国和内陆亚洲各领域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5.
老一代学者曾经谈到的“去蔽”思想,应该是我们今天“补课”的一项重要内容。潘光旦先生从“去蔽”的角度来强调人文学科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在今天仍然很有启发意义。社会心理学对于“偏见”的研究,可以看作是对“蔽”研究的组成部分;而社会心理学对于消除“偏见”的研究,可以看作是研究“去蔽”的途径。人们无论生活在大社会还是小团体中,都要努力地去认识自己的社会和文化,同时要去了解和理解他人的社会和文化,要尽可能做到既有自知之明,又懂得他人。这样,“去蔽”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相似文献   

16.
元代“女直”和“女真”之称为同一所指,“女直”之称当是对辽代叫法的沿袭。元代文献中出现的“女直水达达”、“水达达女直”皆是指女真中的水达达部。水达达之称源于金代的兀的改,但元代水达达所指并不能等同于金代的兀的改。水达达不能包括兀者、乞列迷、吉列迷等部族。  相似文献   

17.
杨进 《回族研究》2007,(1):15-20
生于南宋的地理学家赵汝适撰写的《诸蕃志》,是我国历史上一部著名的地理志书,其翔实的历史记载对研究宋代回族先民在泉州的香料贸易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本文从作者及其写作背景、主要内容作一简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注重服饰的国度 ,这不仅反映在历代封建王朝正史中的《舆服志》上 ,更反映在全国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千百年来 ,勤劳、勇敢、智慧的全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在过着丰富多采生活的同时 ,也创造出了形式多样、色彩纷呈的各种服饰。随着历史的发展 ,服饰由最初的基本功能发展出许许多多的精神含义 ,形成了著称于世的中国服饰文化 ,具有鲜明特色的藏族服饰文化便是中国服饰百花园中的一朵瑰丽奇葩。藏族文化是植根于藏族社会的民族文化 ,也是具有高原特色的地域文化。它产生于青藏高原 ,是这块土地上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随着藏族…  相似文献   

19.
“存在神学”问题是东西方文明,尤其是宗教学和宗教对话问题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大问题。有位宗教学家说过,没有各宗教之间的和平,便没有各民族之间的和平。没有各宗教之间的对话,便没有各宗教之间的和平。没有对各宗教之基础的研究,便没有各宗教之间的对话。为使人们对伊斯兰的“存在神学”问题有明确认识,本文拟就伊斯兰现代主义者穆罕默德·阿布杜的“存在神学”观,做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责"并不是藏族,它与藏族并无直接的关系."责"是古代川东一带的土著部族,其中心在今渠县一带,唐高宗之所以封松赞干布为"賨王",是因为松赞干布协助唐平定中天竺,献俘长安,响震天竺.这一事件与汉高祖"募取賨人定三秦"的典故颇为相似,因而唐高宗借汉高祖"募取賨人定三秦"的典故赞誉松赞干布,并封其为"賨王".这一举措进一步巩固了唐朝与吐蕃之间稳定的政治局面,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