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吴英春 《理论界》2006,(5):146-147
本文以中央电视台著名的谈话节目《艺术人生》为例,分析了人文关怀在电视谈话节目所起的重要作用及应具有的人文精神,从而阐述了人文精神是电视谈话节目制作过程中的核心,人文关怀在主持人与嘉宾进行沟通交流过程中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2.
“谈话”,是人类最普遍的信息传播及交流方式。当“谈话”以节目的形式重现在电视屏幕上,在公共注视空间来呈现个人生存状态时,无论从其内涵抑或外延上都显示了“谈话”新的含义。谈话节目(talkshow)源于美国,电视史学家一般都把NBC1954年推出的《今夜》看作是开电视谈话节目先  相似文献   

3.
金鑫 《理论界》2009,(2):168-169
近几年,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发展得极为迅猛.综观国内电视频道,周一到周日,日日有谈话,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有说头.尽管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得到了迅速发展,但综观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笔者发现目前国内的谈话类节目在话题拓展的广度、对话触及的深度以及谈话现场和谈话过程中所应展示出来的内心或人性的真实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本文针对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不足进行了具体研究,并对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电视谈话节目隐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影 《理论界》2006,(7):134-136
自从电视谈话节目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后,给人们带来了观看电视新的体验和视角,同时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电视谈话节目。它们在展示其优势的同时,也暴露出缺陷和不足。本文通过分析研究,从主持人、信息量、话题选择、谈话氛围及体制五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隐忧,并指出面对这种隐忧,电视谈话节目应如何找到新出路。  相似文献   

5.
作为电视媒介与传统相亲的融合,电视相亲节目自出现在中国电视荧屏之上就一直备受关注。在经历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婚介为主的试水期以及新旧世纪交替以综艺娱乐为主的探索期之后,以2010年《非诚勿扰》为标志的繁荣期到来,一时间各种相亲节目充斥荧屏。热闹背后,电视相亲节目也需要从发展的历程中追寻,在比较中发现“同”与“不同”之处,并从同质化与特征化的比较中得出保持长久生命力和维持较高收视率的发展之路,即不仅要克服盲目同质化的问题,还需要不断提升节目质量,并坚守内蕴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6.
电视谈话节目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一种节目形态,其追求的是以人际传播形式完成大众传播活动。在谈话现场,人际交流与沟通的效果直接决定着大众传播的效果。谈话节目主持人理所当然要利用电视传播这一人际交流的优势,使主持人、采访对象、受众完成思想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让节目更具有亲和力,让受众更有参与意识。而要使采访活动取得这样的良好效果,就必须特别注重采访过程中的倾听这一基本环节。电视谈话节目通过人际传播来实现大众传播,所以人际之间交谈中倾听的特点在谈话节目中出现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相似文献   

7.
高翔 《兰州学刊》2003,(4):167-168
如今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兴起了“谈话热”。从中央台到地方台 ,从广播电台到电视台 ,专题在“聊” ,新闻在“说” ,各类节目都在向谈话节目靠拢。谈话节目兴起于广播 ,兴盛于电视 ,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理论根源和社会根源。一、谈话节目兴盛之理论根源《圣经》中有一个“巴士塔”的故事。传说早期人类的语言是相同的 ,大家相互配合要造一座可以通天的巴士塔。上帝害怕了 ,于是施以法力 ,让世界上出现各种各样的语言 ,人们从此无法相互沟通 ,通天的巴士塔建不好了 ,上帝因此保住了地位。这是一个关于人类语言产生的神话故事 ,却生动地反映…  相似文献   

8.
蒋凡 《理论界》2007,(5):111-112
电视谈话节目种类多、品种多,如何将谈话类特别是益智类谈话节目办得更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从话题的设置、人物选择和受众接受等角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当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各地婚恋交友节目再度掀起热潮,形成新一轮蔚为壮观的电视交友收视奇观之时,它引起的震撼已经远远超出电视领域,向文化、社会、心理等领域扩展。这场奇观不仅昭示了婚恋交友节目的转型,更彰显着整个电视文化的后现代转向。本文以婚恋交友奇观为研究对象,透过它的发展态势,探析电视文化的后现代本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电视产业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平台的出现,新老媒体的演进、整合,以及西方电视理念、电视节目形态与本土化特色的糅合,访谈类节目的创新姿态尽显,进而一批新颖的谈话节目涌现出来。本文以凤凰网推出的网络访谈类节目《凤凰非常道》为案例,从节目定位、主持人风格、话语互动体系等方面,探析其运作成功之道,并对网络访谈类节目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中叶以来脱口秀节目逐渐被大众接受并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艾伦秀》是美国最受欢迎的脱口秀节目之一。预设是语言学,特别是语用学中一个重要的日益引起人们关注的领域,由于自身的特点及功用,预设经常被大量应用于脱口秀节目中。从语用预设的角度分析脱口秀节目的语言运用,指出了四种语用预设在脱口秀中的应用和语用预设在脱口秀中的功能,以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脱口秀语言。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视广播业的发展,谈话类节目以其风趣幽默的特点愈来愈受到观众的喜爱。谈话类节目成功的关键在于主持人。优秀的主持人能带给观众轻松的享受和情感的宣泄。在总结国内外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3.
电视真人秀节目是随着电视节目类型发展而出现的,这种新兴的节目形态给现有的一些节目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在后现代社会背景下,电视真人秀节目逐渐发展起来,满足了后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大众化、多元化的需求。它的独特叙事特征迎合了当下后现代主义的环境。本文通过对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叙事特点的分析,从而解读其后现代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以汉语访谈节目《实话实说》为语料,对其中打断现象的形式和功能进行分析,主要研究两个问题:言语打断的形式是否存在性别差异(谁在打断谁);言语打断的功能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是支配性的还是支持性的)。运用统计学拟合优度检验公式进行计算,结果:打断现象与性别有关——从形式上看,主要以女性打断为主,并且打断者在实施打断行为时并不针对某一性别;从功能上看,女性的打断多为支持性的,而男性的打断多为支配性的,不同功能类型的打断在被打断者中的分布不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5.
申载春 《阴山学刊》2006,19(1):35-40
影视艺术为小说提供了新的批评方法,这种批评方法建立在现代影视理论基础之上,把影视艺术作为小说研究的参照系统,运用影视业已形成的概念、范畴、体系和方法来对小说做出评价与判定。它注重作品的文本分析,涉及作家的影视活动,关注文学发展动态,体现了影视时代文学批评的趋向。  相似文献   

16.
电视谈话节目主持话语的基本话目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话目在不同话步中作用的不同,电视谈话节目主持话语的话目,可总分为三大类:起始类、应答类、附和类,其中起始类、附和类是主持话语中的主要话目类别。起始类话目包含提名、补充、陈述、提问、请求、建议六种类别;附和类包含了反馈、帮助、评论、重述四种分类。研究各话目的组合规律及出现语境对主持话语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电视剧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态,根本基础在于其具有的独有特性.本文确立了家庭日常收视的传受特性是电视剧所有特性的发生学基础这一观念,并在此基础上,从电视剧的传播特性、内容特性、艺术特性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述.本文认为,电视剧的传播特性构成了其内容特性和艺术特性的前提,电视剧内容上的真实性和生活化,艺术上的现实主义、通俗性叙事、以"话"为主的声画关系、弱作者性等特点,都受制于其传播特性.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认知电视剧自身的艺术特性,同时也为电视剧艺术生产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为未婚男女提供电视相亲平台的节目类型,电视相亲节目不仅创造了收视奇迹,为两情相悦的男女嘉宾提供配对成功的良机,而且在中国当下社会文化语境中,还延伸到婚恋观念、个人价值、人际交往、家庭关系等话题,甚至涉及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成为中国电视文化50多年来的一个较有特色的节目类型。在一种比较研究的视野下,结合历史研究、作品研究、类型研究、文化研究等方式,研寻中国电视相亲节目的同质化与异质性,从而透析它们在产品定位、叙事规则、营销手段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同质化倾向与差异性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解放,越来越多体现和平年代军队建设与军人生活的电视剧出现在荧屏上,一大批阳刚、稳重、坚韧、刚毅的军人形象受到观众喜爱。和平年代,军旅剧中的军人形象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人物身份地位普通化、性格塑造丰富化、人物生存状态真实化,这些变化更加彰显了当代军人的真实风采。然而,在军旅剧人物走向大众的同时,也呈现出人物新模式化、人物设置偏颇以及娱乐元素滥用等新问题,阻碍了军旅剧的进一步向前发展。文章结合作品对当代军旅剧中军人形象的变迁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后来的军旅剧创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Hedges was first put forward by George Lakoff in 1972. He mainly researched the meaning criteria and fuzzy logic of hedges. Later other linguists have begun to talk about the social function of hedges, which makes this research more comprehensive. The social function of hedges is relatively more practical for us. Only when we know it, can we use hedges in appropriate terms according to our gender, social status, profession and definite occa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