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巴金多次表示:“我意外地‘闯进’文坛,探索了五十多年,在结束文学生活之前,我应当记下我对艺术和人生的一些看法,我个人的独特的看法。” (《<随想录>日译本序》,《巴金论创作》171页)巴金在过去写的大量的序、跋、前言、后记和有关作家作品的评介文章中,曾发表过对艺术的种种见解;近几年来,他在许多文章中更是详尽地阐述了自己的艺术主张。巴金的艺术观是他艺术实践的结晶。探讨和研究他的艺术观,对理解他的创作倾向和特色,提高当前文学创作的水平,都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2.
论风格的本体构成杨忻葆文学风格历来是作家们精心追求的创作佳境。巴金在1979年写的《长官意志》一文中说过,他写小说时,“从来没有想过我要写什么主义的作品”,他感到“一个从事创作的人发明种种的创作方法来限制自己,等于在自己的周围安置了种种障碍,除了使自...  相似文献   

3.
同曾经受到过屠格涅夫、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俄国作家的影响一样,巴金在文学创作中也曾受到过契阿夫的深刻影响。不过,他受契诃夫的影响与受其他几位大师影响的情况有所不同,对契诃夫,他有一个从不了解到热爱的过程,相应在创作上也有一个从“反其道而行之”到自觉学习、借鉴的过程。 在为纪念契诃夫逝世五十周年而写的《我们还需要契诃夫》①的文章中,巴金曾经较为详细地迫叙  相似文献   

4.
试论巴金对同时代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成都召开的巴金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笔者提供过一篇《巴金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论护,主要梳理、论析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施惠于巴金,即巴金所受同时代文学熏染、影响的问题。显然,这只涉及了问题的一个侧面。本文试图对另一个侧面,即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如何受惠于巴金,也就是巴金及其创作对于同时代文学的反熏染、反影响问题作些探讨,以弥补前文的不足。(一)巴金自踏入文坛后,曾反复声明自己“不是文学家”,“不是艺术家”,直到晚年写《随想录》时仍是如此。他这样说,因为最初是由于偶然的机缘跨进文坛的,不期然成为作家而成了…  相似文献   

5.
序成文既是巴金著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解、研究巴金的一个重要向度,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者将其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研究.对巴金而言,序跋文中的自我诠释是他与读者交流、对话的重要方式之一,从中可以窥见其美学追求的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对"真实"的强调,将取材于时代生活的文本的"真实"转化为写作心态的情感"真诚",从而获得与读者情感的共鸣;二是对"温暖"的渲染,"给读者温暖"既是巴金开始文学创作的动力和源泉,又是巴金文学创作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6.
<正> 巴金早期的短篇小说创作有七十多篇,汇集在《复仇集》、《光明集》、《抹布集》、《将军集》、《沉默集》(一、二)、《沉落集》、《神·鬼·人)等十三个集子中。这些作品塑造的异族和本族人物形象十分丰富多彩。研究巴金早期的文学创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那一时代的广阔社会生活,也有助于了解这位毕生耕耘不辍的文学大师所走过的一段道路。在前辈作家中,描写外国异族生活和人物的,巴金是最多的一位。巴金用许多篇幅来描写各国不同民族的生活和斗争,除了因为他极为熟悉西方社会外,是他认为无论中国人或外国人“追求的都是同样的东西——青春、活力、自由、幸福、爱情,不仅为他们自己,而且也为别人,为他们所知道、所深爱的人们。失去了这一切以后的悲哀,乃是人类共有的悲哀。”(《复仇集·序》)这便是说,他是为了表现整个人类,并借助外族生活来寄托他对  相似文献   

7.
在巴金的巴蜀文化研究中,"出生地"与"作品"简单对接的思维模式潜藏其中.完整考察"出生地--地域--地域文化--作家--作品"的过程,可以发现巴金文学创作的巴蜀文化特征没有充分的根据.而且,巴金文学创作"内返性"、"超越性"、"时间性"的特征对"地域性"构成消解,表现出"反地域文化"的特征."反地域文化"特征成就了一种独特形态的文学,也成就了巴金.巴金文学创作的这种现象,值得现代文学的地域文化研究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8.
巴金人格浅议〔日〕和富弥生歌德曾说:“在艺术和诗里,人格确实就是一切。”又说:“一个人必须自己是个人物,才会感到一种伟大人格而尊敬它。”①巴金便是一位具有伟大人格的作家,在他的作品里,处处闪耀着他的人格的光辉与不可征服的力量。一巴金人格力量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9.
《憩园》《寒夜》:巴金走向绝望的文学巅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憩园》《寒夜》是巴金的人生理想屡遭重挫之后走向绝望的无奈选择,在走向绝望的过程中,巴金成就了自己文学创作的又一巅峰。《憩园》《寒夜》的巅峰意义不仅表现在艺术上的炉火纯青,更表现在其剔除急近的功利观念之后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揭示和对小人物命运的理解与同情。  相似文献   

10.
《灭亡》是巴金的第一部悲剧小说。《灭亡》的创作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巴金为了发泄刚到法国时内心的痛苦而写的,第二阶段是写有关凡宰特、沙珂和朋友来信的部分,第三阶段是收到大哥的来信以后写的,第四阶段是他最后整理、抄写的时候插进去的内容.第一、二阶段是巴金创作的“自在”时期,第三、四阶段是巴金创作的“自为”时期。  相似文献   

11.
巴金在中国文坛上是不可替代的。在中国现代文学中 ,没有哪一个像他那样通过对一系列独特的悲剧性男性形象的塑造 ,提出了中国男性精神解放的重大课题 ,并由此触及了中国以“孝”为本的家庭文化最深层的矛盾悖论。发掘其笔下人物形象的复杂之处 ,既可以解开巴金一生的矛盾之谜 ,也有助于理清中国伦理道德与社会历史发展的相互关系。这也应该是他的文学创作对中国文化最大的价值贡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表情方式:巴金小说的艺术追求杜秀华巴金是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小说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给人以激励启迪和美的陶冶,可他却反复声明自己“不是一个文学家”,“不追求技巧”,“不能够把小说当作一件艺术品来制作”。...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的道家文化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道家宇宙论的批判、吸纳与改造,李大钊建立了他的青春哲学的无始无终的、循自然法则的、机械的、渐次进化的本体论。李大钊的青春哲学的人生观则是对他自己及时代厌世出世思想的反动.以及对道家人生论尤其庄子人生哲学的创造性转化。他坚信,庄子去累除忧之“道”,就是达到青春的大道;只有本乎青春的大道,消除物欲和名利的困扰,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才能永葆青春的自我,创造出青春的人生、青春的中华、青春的宇宙。  相似文献   

14.
巴金不但没有专门构建过悲剧美学体系,而且连象鲁迅那样为世人所公认的悲剧定义似乎也没有.他只是在创作谈中,在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学贡献出高觉新、汪文宣等不朽悲剧典型的半个多世纪的艺术耕耘中,以他艺术家诚笃的心灵,彻悟出悲剧的真谛的.巴金对悲剧本质的见解“他们追求的都是同样的东西——青春,生命,活动,幸福,爱情,不仅为他们自己,而且也为别的人,为他们所知道所深爱的人们.失掉了这一切之后所发出的悲哀,乃是人类共有的悲哀”(《复仇·自序》).“《万尼亚舅舅》的主题倘使是‘白白地毁灭的美’,那就是说,庸俗势力,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毁灭了人生的美”(《印象·感想·回忆》).巴金上述的这两段话体现了他对悲剧美学的精辟见解.我们结合着他的创作实践从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莫言以写作小说著称,但也写过许多种文体的散文。在散文创作中,莫言从自己的生活历程和生命体验出发,书写了成长的烦恼,描绘了故乡的美丽,抒发了对于人生、人性、历史、现实、社会和文学本体的感悟,并且以自己的创作心得为机缘,探讨了作家真诚与散文真实之间的辩证关系。散文既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也是解读他丰富驳杂的小说世界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6.
巴金在精神上是巴蜀式生存的反叛者,是外面的更大的世界给了巴金精神的高度,他也愿意在一个更大的视野中来看待分析故土的旧事,并且时时注意从价值立场上与故土的狭隘相切割.这都形成了他与区域文化的复杂关系,从而与其他的四川作家差异很大.不过,作为巴蜀文化"异乡人"姿态的巴金,其实通过自己"走出乡土"的不懈努力激发区域文化与区域文学创造性,从而奠定了改变文学秩序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王蒙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了文学创作的“二度青春”之后,逐渐地把“费厄泼赖”──自由、宽容、民主、信赖、合作的人文精神熔入了自己的艺术生命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和艺术追求。追寻王蒙小说创作的足迹,读者会发现他的这一独特审美价值取向和艺术追求的自我艺术意识经历了一个不断个性化的过程,他的小说创作从主题的提炼、人物形象的塑造到幽默艺术形式的选择无不渗透着“费厄泼赖”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8.
巴金人格结构中的觉新性和觉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巴金的人格成长过程中,传统文化和无政府主义社会理想分别赋予了他两种文化内涵的人格类型,一种是觉新式的内敛奴从型人格,一种是觉慧式的现代自主型人格。两种人格的对立存在,给巴金造成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他陷入双重的精神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19.
以弗罗伊德文学创作动机理论为支撑,以巴金的《家》为个案,分析了童年经验对作家创作动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巴金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思和 《社会科学》2006,21(8):166-173
在对巴金晚年思想和作品的评价中,人们附加了太多的意识形态成分,离他的实际思想和创作状况甚远。巴金生命的最后年月里,围绕着他的议论越来越尖锐。这只能说是一种巴金研究现象,而不是一般学术意义上的巴金研究。我们现在重新研究巴金,阅读巴金,阐释巴金,把巴金作品的意义引向多元的复杂的当代理解,应关注到一大批被原来的文学史意识形态所遮蔽的作品,重新来阐释和挖掘其中的思想意义和艺术内涵,使巴金的作品与青年人的当代生活理念结合起来,积极发挥巴金作品在当代生活中的作用。这是对巴金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