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曼联 《家庭科技》2007,(3):45-46
陷阱一:剽窃作品 案例:李先生的工作是广告设计.半年前他在招聘会上看中一家广告公司,挤进去一打听才知道,这家公司要求应聘者每人写一份不同产品的广告策划文案,包括服装、饮料、小家电等.招聘负责人表示,公司将对所有上交的作品进行比较,最终选两个人.  相似文献   

2.
许多到外企应聘过的人都“运行”过类似的“程序”:填写简历表—第一轮面试一第二轮面试……每个环节总有大批候选者落马。看着那些如愿以偿的幸运者们,他们总是喟叹:自己到底差哪儿? 据笔者一位在某外企当人事主管的朋友王女士介绍,人事部门的初次面试,主要考察应聘者的背景、对文化的理解以及他的言谈举止是否符合该公司的文化。另外,还要看应聘者的潜力及交流能力。人事部  相似文献   

3.
应聘经典     
地上的小纸团 一家需招聘高级管理人才的公司,正在对一群应聘者进行复试。应聘者一个个满怀信心地回答了考官们甚为简单的提问,可当他们听到结果退出来时,无一例外都是满脸失望。轮到后来一个,他走进房门时,发现干净的地毯上很不协凋地扔着一个纸团。任何时候都一丝不苟的习惯使他弯腰捡起它。这时考官发话了:“您好,朋友,请看看您捡起的纸团  相似文献   

4.
奇怪的广告     
某公司欲招聘一名销售经理,便在当地一家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广告。广告中对应聘者的资历、条件、工资、福利等进行了详细说明,同时还特别强调:应聘者必须经过面试和一系列复杂的能力测试。可让人奇怪的是,广告中却找不到这家公司的任何联系方式。  相似文献   

5.
我们之所以总是烦恼缠身,多半是因为我们总是为小事抓狂. 有个寺院的住持立下了一个特别的规矩:每到年底,寺里的和尚都要对住持说两个字.第一年年底,住持问新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回答:“床硬”;第二年年底,和尚回答:“食劣”;第三年年底,和尚没等住持提问,就说:“告辞”.住持望着和尚的背影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  相似文献   

6.
白领变蓝领。一个女孩应聘到一家公司当会计,第一天上班便被分派尽干杂活。女孩以为头几天是这样,谁知在整个试用期公司都没让她接触会计方面的工作。女孩生气地问经理,经理告诉她,公司本来不缺会计,只差一个服务生。女孩听后扭头便离去了。一些单位根本不需要高级管理人员,却虚设空位引诱应聘者上当受骗。还有一些工作岗位不需要高级管理人员,用人单位对应聘者要求非常苟刻,从而造成人才浪费。 空城计。只签订一份所谓试用期合同,许诺等试用合格后再签订劳动合同。或将试用期排除在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7.
招聘     
《快乐青春》2014,(5):45-45
一家新加坡企业在武汉招聘20名工作人员,公司良好的发展前景与优厚的待遇使应聘者趋之若鹜(wu)。  相似文献   

8.
中华书局2003年12月出版的周叔迦、苏晋仁先生的《法苑珠林校注》,是目前《法苑珠林》的最好校注本。然因该书卷帙浩繁,有些校点和勘正可再商榷,笔者不揣浅陋选取数条略加考辨,以就正于方家时贤云。1.“[僧亡]名便礼拜,都不慰问。便引尽北行,东出至本客房中,欢笑通宵,屡求住彼。曰:一任和尚,不敢为碍。待明为咨报。曰:和尚不许。”(卷三九“齐相州石鼓山竹林圣寺”,第1248页)按:“报”当属下读,原句应标点为:“待明为咨。报曰:和尚不许。”这里意思是说“等明天为你(向和尚)咨问。(于是)回报说:和尚不答应。”“报曰”连用在本书中屡见,还如…  相似文献   

9.
共有产权收益普遍分享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三个和尚吃水问题开始研究一个经济社会在产权共有形式下应怎样解决供求问题,以劳动力产权收益为主分析共有产权收益普遍分享这一经济学思想的失误,进而推广到这一思想对其他生产要素的影响,最后分析该思想影响下建立起来的企业(更深层次的是经济制度,或制度安排)为什么会效率低下。旨在说明,一个经济社会如果要采取共有产权收益普遍分享制,将会存在许许多多不可克服的困难。如果这个经济社会不想克服这些困难,那么共有产权收益普遍分享制就是行不通的。 一、三个和尚没水吃的产权经济学释义 如果把“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发人深省的典故引伸到经济学高度来加以认识,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本文认为,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典故的产权经济学释义就是:在共享权  相似文献   

10.
和尚不语禅     
罗宾 《快乐青春》2010,(10):57-58
有个和尚号不语禅。他名为禅师,却没有学识,全靠两个侍者代他答问。 一天,两位侍者外出,有个云游和尚来求教。 云游和尚问:“什么是佛?”  相似文献   

11.
释“和尚”──兼谈中印文化交流初期西域佛教的作用陈国光一“和尚”(又称“和上”)在汉传佛教中原为对佛教师长的尊称,后来成为对佛教僧人的通称。无论是在我国文化著述中,还是在民间,这一称谓都使用得极其普遍,而且“和尚”之称还东传到朝鲜、日本等国,流布很广...  相似文献   

12.
据说,在某一佛教名山的某一知名寺院,因接待旅游者甚多,为工作方便起见,已被有关部门正式发文定为县处级单位了。于是,这些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一尘不染、万虑皆空的和尚们便又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牵回了尘世,使披着袈裟的寺院主持又当上了名副其实的“县处级干部”。是这些和尚六根未净、身在寺院心在家呢?还是因为其中的某些和尚信奉“生命在于运动,当官在于活动”的信条而奔走权门、旨在谋求一官半职呢?都不是。病根是因世俗的等级观念在作怪。  相似文献   

13.
黄山名刹     
“天下名山僧占多”。黄山是名山,和尚自然不会错过。特别是在明代后期清朝前叶,来黄山的和尚更是如过江之鲫,趋之若鹜。康熙年间,仅慈光寺曾住和尚千人以上。  相似文献   

14.
天地会是我国清代主要的反清秘密组织。关于它的起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以笔者管见,天地会应以起于明清之际为是,其理由为: 其一,从乾隆年间在台湾传授天地会的重要人物——严烟、陈丕的供词看,天地会起于雍正、乾隆年间之说均不可信。据《审讯严烟供词笔录》所载,严烟说过:“此教年代久远,从前有个朱姓、李姓同起的。朱姓叫朱鼎元,李姓实不知名字。后来有个马九龙,纠集和尚多人,演就驱遣阴兵法术,分投传教。近年又有个万和尚,俗名涂喜,都是传教的人……。  相似文献   

15.
牧云常住记     
<正> 牧云峰,为超几和尚③道场。其溪山之盘纡,林菁之隐映,登斯峰者,目击而存.勿劳诠说矣。和尚敷千华台,说波罗提木义④,四众⑤肃清,三衣⑥严净,凡三十三夏腊⑦,受弘益者百余人。瞻之  相似文献   

16.
两棵枣树     
不久前,我参加了西安市某大学举办的毕业生供需招聘会, 为我院招聘教师。前来应聘者大部分令人满意,但也有部分表现得不尽如人意,让我不由得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17.
“和尚”,是佛教名词,又名“僧”,在中国则常用来称呼佛教的僧侣,是指出家修行的男佛教徒。欲成佛,起码必须遵守佛教的清规戒律。佛教的清规戒律很多,有所谓二百五十条戒相,三百四十八条戒相,但最重要的是“四重戒”:淫、杀、盗、妄,其余一切戒相都是从四重戒派生出来的。四重戒中“淫”又最为关键。因此欲出家,首先必须戒“淫”,而且不能结婚。僧尼不聚妻结婚是天经地义,人所共知的事情。但是,历史发展到了宋代,却出现了怪现象——和尚娶妻。关于宋代和尚娶妻的材料,史书记载极少,现将我们所见到的主要材料,摘要如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我参加了西安市某大学举办的毕业生供需招聘会,为我院招聘教师.前来应聘者大部分令人满意,但也有部分表现得不尽如人意,让我不由得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转型期的市场主体结构表现为企业、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三元主体结构并存。地方政府在改革初期对培育市场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曾起到过重要作用。但随着中央政府的放权以及地方政府权力的加大,地方政府日益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这种情况极易形成"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状况。所以,处理三者的关系是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确立三方合作,建立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制度环境,最终才可能做到"三个和尚都有水吃"。  相似文献   

20.
每读石涛画论,总为他的许多精湛独到的艺术见解,特别是反对师古泥古、提倡勇于创新的见解所吸引。石涛和尚,俗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法名原济(亦作元济),字石涛,别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陈人、瞎尊者、济山僧、零丁老人等,是清初独树一帜的大画家,又是很有创见的绘画理论家。《苦瓜和尚画语录》是他的系统的理论著作。此书解放后由俞剑华先生标点注释,以《石涛画语录》为名出版。此外,还有许多题画诗跋,邓实、黄宾虹先生合编的《美术丛书》辑录了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