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利益的多元化和多元格局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各级政府决策所面临的新情况。政府政策就是在解决利益予盾和冲突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并发挥其应有功能。而公共政策必须采取公共利益取向才能对社会稳定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一、政府利益及利益团体对公共利益的影响 所谓利益,是指人们对于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处于稀缺状态的客观对象的占有程度。一般可分为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  相似文献   

2.
公共政策程序正义与公共利益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丽英  谢津粼 《学术界》2007,(4):177-181
公共政策的目的就是实现公共利益,政治活动的根本目标就是利益协调,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但是公共决策过程是一种不完善程序正义,无论何种程序我们都不可能完全保证杜绝不正义结果的可能出现,所以在决策过程中,需要导入一种抑制性程序,以保证结果的正当性.公共利益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其在具体的公共决策中实现还要经过程序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公共利益与公众参与是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必须考虑的两个因素。文章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如何在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体现公工利益与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在本质上是一种公共利益的分配形式,作为公共政策中的教育政策必然应保持其公共利益取向.由于政策内涵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教育需求的多样性和作为教育政策主体的政府的自利性,容易导致教育政策中公共利益的异化.为此必须完善涉及教育公共利益的法律条款,建立和完善各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建立公平的教育利益补偿救济机制,建立严格的政府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民主社会,公共政策必须以公共利益为指针已成为共识.而谁作为界定公共利益的主体来确定某一公共政策需要实现的利益分配恰恰是公共利益话语中需要厘清的内容,也是公共政策和公共利益获取合法性的必要环节.在当代中国,要精准地反映并表达公共利益,执政党(政党)、政府、民主党派、学者专家、社会团体、公民个体等必须在公共信息对称的前提下,以均等的话语权进行相互沟通与交流,共同对公共利益作出科学的界定;且应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听证会、民意调查、各种类型座谈会、电子投票、网络论坛、远程视频会议、邻里集会等协商对话的平台实现公共利益的整合.  相似文献   

6.
江渝 《学术探索》2007,(6):45-48
为实现我国政府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本文认为,应对落实其战略目标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公共政策的价值理念进行重新梳理和整合,即公共政策应在理念上确立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彰显社会正义的基本价值,突出其公共性的本质特征,强化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6,(3):206-210
当前我国立法仅对法律法规和裁判文书的著作权予以排除,尚未对其他法律文书类作品的著作权进行限制。司法实践对法律文书类作品的创造性(私权利)与功能性(公权利)矛盾如何平衡等问题一直存在分歧,理论研究亦有限。美国在这方面有较为成熟的法律适用规则:职责范围内的官方法律文书类作品无著作权保护;已被立法或判例法吸收的非官方法律文书类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著作权保护;未被立法或判例法吸收的非官方法律文书类作品也有可能因为公共政策而无法得到著作权保护。这些经验值得借鉴,与其他作品相比,法律文书类作品的作者权利应受到更多的公共政策制约,从而避免对公共利益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公共政策的根本价值取向: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莉 《理论界》2006,(9):28-29
公平是评价人与人之间涉及利益分配的社会关系的价值尺度,是平等与效率的协调与制衡,也是现代公共行政所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权威性及合法性等本质蕴涵公平理念;要充分发挥公共政策的功能必须以公平为前提。因此,公平作为公共政策的根本价值取向,是公共政策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价值取向中的政策空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凡是存在公共政策的地方,就存在着政策空间和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互动是本文阐述的中心。本文认为政策空间是由“政策企业家”参与其中,通过“溢出效应”等逐步渗入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之中;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的定位则是在一定的规则体系指导下,经过不同的政策价值层面由政策空间的渐进拓展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策体制概念及其研究维度的缺失,妨碍中国政策学界对政策活动过程做出更具说服力的解释,因此有必要弥补这一被忽视的环节。公共政策体制的概念界定于三个前提性假设基础之上,即民主条件下的政策共同体、政策共同体的结构化及其状态的稳定性、结构—功能间的关联性。公共政策体制可被定义为政策共同体的结构状态和关系模式,它通过转换者、约束者、仲裁者、确认者和变革者角色作用于政策过程。公共政策体制研究维度,有利于填补政府—社会这两种政策活动领域之间的沟壑,衔接正式与非正式的政策活动及其规则,融合静态与动态、个体与集体分析,统合对各个政策环节的理解从而超越政策阶段论的局限。  相似文献   

11.
张宇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8(4):60-65
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似乎已经被多数学者认同,然而他们在对公共利益界定时却显得困难重重,公共利益在政策实践中也异化频频.因此,在和谐语境下,公共政策与其强求与公共利益的一致性,不如保留其"公共性"之内核,并围绕这一核心将多元利益的均衡和协调作为公共政策的新取向.  相似文献   

12.
公共利益是土地征收的唯一理由,由于立法上没有对公共利益作出明确规定,因此需要从学理上提出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判断标准。公共利益应具有公共性、直接利益性、功能上的必要性。实务界可以根据此标准,采取听证、仲裁及司法的方式对公共利益进行确认。  相似文献   

13.
插播商业广告是媒体广告发布行为中常见的做法。插播商业广告的滥用给受众带来了精神上的侵扰,成为受众异常反感、厌恶的做法,是对受众在精神上的绑架和权益的侵犯。滥用插播商业广告的原因有经济利益的驱使,法律监管和行政监督不力及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不强、自律不够等方面的原因。要想制止插播商业广告的滥用,规制其发布行为,就要切断媒体对广告依赖的经济链,加强相关立法和行政监管,增强媒体自身的责任意识,以维护受众和社会的权益,这其实也是媒体获取长远利益所应遵循的。  相似文献   

14.
公共利益与公共悖论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通过对公共利益概念的历史考察 ,以及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对比分析 ,将公共利益界定为 :一个特定社会群体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该社会群体中不确定的个人都可以享有的社会价值。从公共利益的特征可以推断出现实中存在的三个“公共悖论” ,即 ,多数选择与正义原则的冲突 ;个人理性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政府特殊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相似文献   

15.
钟瑞栋 《晋阳学刊》2014,(3):115-121
公共政策是为了实现某一特定时期的政治或社会目标而采取紧急措施的准则,是一个开放的不确定性概念。公共政策与公序良俗的核心内容是基本一致的,但公共政策的外延要比公序良俗广。为了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对公共政策类型化研究极为必要。为了贯彻和体现民法中不同类型的公共政策,民法设置了不同的规范类型。公共政策的关键要点在于,绝大多数的公共政策都是"有旨向的"。  相似文献   

16.
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诸因素可以综合运用分类法和列举法来加以解析。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诸因素,可以被分为主动影响因素和被动影响因素两大类。其中主动影响因素包括: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合法性和权威性,执行的独立性和排他性;政策执行者扩大预算、降低执行成本的可能性和外部性;不同的政策类型;政策对既得利益的损害以及对将得利益的分配;政策缺陷所导致的政策诱惑等。被动影响因素包括:政策执行所处的文化环境;同侪政策执行的压力;突发事件的影响;民众参政的热情、能力和可能性等。  相似文献   

17.
论现代公共政策的功能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公共政策是政党和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其 本质是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权威 性分配。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项公共政策执行的结果都是一部分人受益,另一部分人不受 益,而不受益实际上就是受损。换句话说,就是在保障一部分人利益的同时损害另一部分人 的利益。这是由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功能与特点所决定的,公共政策的选择与执行应充分考 虑到它保障的是否是多数人的利益和国家的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18.
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探析--一种法律经济学的分析进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主要以法律经济学为分析工具来对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予以探讨,以期从一个新的研究角度和方法上来为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提供更为深刻和具体的分析路径.本文通过分析公共利益界定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公共利益法律界定的理论、实践意义,以及公共利益法律界定的经济内涵,提出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既是追求社会和谐、协调利益冲突的重要前提,也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社会福利的基本途径.本文进而从公共利益的定性、定量、实体、程序、静态、动态等多个层面,对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对公共利益法律界定中的几个核心问题予以了探讨.本文认为,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过程实际上是在维护社会共同基本目标下法律对各种冲突利益进行协调和平衡的过程,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不是简单的概念辨析和利益归属判断,而是一个需要多层次、多角度法律界定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9.
关于公益诉讼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强 《北方论丛》2008,(3):148-151
公益诉讼是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为使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清楚区别开来,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体现公益诉讼特点的程序制度,应当从严界定公益诉讼的概念.为更好地实现维护公共利益的目的,应赋予公民和有关社会团体为维护公益提起诉讼的权利,并对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力进行合理安排.但是,公益诉讼只能维护体现在法律规则中的公共利益,而不应期待公益诉讼发挥政策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公平价值取向的公共政策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突出社会矛盾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