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曾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毛泽东选集》第二卷,594页)这一著名论断是对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概括,是我们进行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本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2.
论抗战前十年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抗战前十年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刘培平抗日战争爆发前的十年,即从1927年7月到1937年7月,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极其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阶级矛盾、集团矛盾、政权矛盾、党派矛盾和民族矛盾纷至沓来,交织在一起;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有人认为,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毛泽东同志并没有关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的一贯观点。本文试图从军事、政治、经济几方面说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是阻碍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中起支配作用的最主要矛盾,它制约和影响着其他矛盾和斗争。通过对毛泽东同志一贯思想倾向及有关重要论述的分析,认为:毛泽东同志提出并一贯坚持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这一结论,从来没有放弃或修正过  相似文献   

4.
一、义和团运动时期中国社会阶级矛盾的特殊性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予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予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些主要的基本矛盾贯穿于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过程的始终;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就是在这些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的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习近平“新时代”的昨天和前夜。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习近平“新时代”前溯百年的历史状态,是黑暗的前夜;毛泽东、邓小平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则是习近平“新时代”的昨天状态,与今日的“新时代”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习近平“新时代”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演化的必然逻辑,推动这一主要矛盾不断演化的是中国人民持续百年的不屈抗争、流血革命、艰苦创业、不懈奋斗。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与习近平“新时代”共同构成中国社会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从屈辱、奋斗、站立、富裕到强盛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一历史画卷还要继续向前展开,展示在世人面前的将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将为世界作出更大、更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还是国内阶级矛盾?史学界在这个问题上存有不同看法。我认为,深入讨论这个问题对于推动“九·一八”事变后历史的研究是很有益处的。一、近代中国处在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阶级的双重压迫之下,社会的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呈现着复杂的情况。有时主要矛盾是中外民族矛盾,非主要矛盾是国内阶级矛盾;有时相反。引起两种矛盾主次地位转化的根本原因,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阶级压迫中  相似文献   

7.
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推行和西方殖民主义的扩张是近代中国文化矛盾最直接的社会根源。近代中国经济和政治上的落后状况是近代中国文化矛盾最基本的社会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近代的文化矛盾主要是源自本土的传统文化与来自西方的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文化模式的型变、文化资源的匮乏、文化内涵的混积、文化心理的冲突和文化方向的偏差。在应对近代文化矛盾中出现了固守传统的保守主义文化批判、中体西用的改良主义文化批判、全盘西化的激进主义文化批判、主张革命的资本主义文化批判。近代中国国情决定了只有坚持革命立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才是从根本上克服近代中国文化矛盾和实现中国文化革新的现实出路。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 ,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社会矛盾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缺少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近代中国社会矛盾的专著。刘培平所著《社会矛盾与近代中国》(山东教育出版社 2 0 0 0年 1 2月版 )一书填补了这一空白。该书不仅设定了研究社会矛盾的理论框架 ,而且勾勒出近代中国 1 1 0年社会主要矛盾发展的基本脉络 ,是一部取材丰富、论旨鲜明、文笔生动、有一定理论深度的力作。不论是从理论分析上还是从史实概括上 ,该书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上乘之作。该书分上下两编 ,上编是关于社会矛盾的理论思考 ,下编是关于中国…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传统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认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0.
近代的中国是东方矛盾的焦点,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的历史,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互相勾结,把我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的历史,同时也是人民大众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历史。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在斗争实践中也经历了一个过程。第一阶段是表面的感性认识。第二阶段才进到理性认识阶段,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认识是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才开始的。  相似文献   

11.
鸦片与战争     
殷秀民 《新天地》2011,(5):13-13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这是史学界公认的观点,也是中国人不争的史实。因为经历19世纪中期那场战争的侵略和打击之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社会性质开始由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社会主要矛盾由农民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化为农民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中华民族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中国步入了屈辱的近代史时期。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我国社会人民内部矛盾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活跃期,并凸现出主要矛盾。当前,人民内部的主要矛盾是官僚主义作风和人民群众要求的矛盾。这一矛盾是理论和实践中从来都没有解决的难题,是当代中国社会人民内部矛盾激化的催化剂和社会不稳定因素产生的助推器,它严重地妨碍着中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运动和发展。化解这一矛盾的难点在于划分这一矛盾与干群矛盾的阵线。人民内部主要矛盾概念的制定,有助于从人民内部诸多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寻找到求得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中心环节,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辟了一个新的工作领域。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都是从其逻辑起点演绎出结构严谨的理论系统,逻辑起点所包含的内在矛盾推动着整个体系向前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也是因其逻辑起点的内在矛盾推动展开的,该体系的逻辑起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推动着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是当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同时,这一对矛盾范畴的内在紧张与对立又规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性质和任务,逻辑地演绎出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阶段性和历史性,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的阶段性和历史性,并且使其具有一定的适用域。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基本解决,新的矛盾逐渐凸显,这必将成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创新与发展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最大贡献,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这个理论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南,就是对于我们学习、研究中国近代史,也有重要指导意义。这里结合着中国近代史的学习研究,谈点个人学习初级阶段理论的粗浅体会。一、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任务问题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中国共产党把“是  相似文献   

15.
全面理解毛泽东关于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原理─—与陈先源同志商榷谢文模(湖北大学历史系)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一丈中,以半殖民地的国家中国为例,把半殖民地国家的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之间的复杂关系分为三种不同的情形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阐明了半殖民地...  相似文献   

16.
西藏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在不同的社会及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这两对矛盾运动的性质、表现形式不同,因而解决的方式也不相同.西藏经济现代化的演化本质上是一个西藏社会主要矛盾不断被解决的过程,在不同的时期革命和改革分别有效解决了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成为西藏社会发展的动力.当前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一步应以全面调整 利益关系为重点.通过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来解决这些矛盾,不断推进西藏经济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唯物辩证法是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哲学前提。在唯物辩证法视阈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互动的历史性结论,内涵着唯物辩证法意蕴,是新时代标志、丰富内涵与创新性工作要求的有机统一。在时代价值维度,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质变、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国际地位变化;在思想内涵维度,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集中体现为矛盾条件的客观性变化、矛盾因素的共时性变化、矛盾关系的根本性变化,需要辩证性的理解;在工作方法维度,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工作实践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新的问题关切以及弘扬创新工作精神等创新性要求。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根据新时代我国变化了的实际国情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做出新的重大判断,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特征。做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判断,不仅具有坚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逻辑依据,也反映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历史逻辑,更是内在地蕴含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未来逻辑和客观要求,必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党的八大和十一届六中全会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判断,这一表述一直沿用至今。随着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不断丰富,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也应与时俱进,应将其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与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论断是我们党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顺应我国社会发展大势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深入剖析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原因、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内涵和解决途径,可以更好地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