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理论疑难.我们借鉴海德格尔关于尼采对柏拉图主义的“颠倒”来类比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以期达到对“颠倒之谜”的本质性理解: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绝不是简单的翻转和剥离,而是从黑格尔辩证法中转向出来.这一转向,马克思是通过穿越黑格尔哲学的意识形态幻象,“退回”到对象实际的此岸世界——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标志的现代社会——而实现的.沿着这一理论路径,马克思破除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化”,最终确立了“合理形态”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颠倒”与超越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经过了长期的、全面的反思与批判。从总体上来看,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与超越,经历了哲学立场的“主谓颠倒”即倒转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立场;市民社会思维方式的“改造”即拨正了黑格尔关于经济学范畴与现实的关系;现实社会结构的“翻转”即颠倒了黑格尔资本逻辑背后“颠倒”的世界结构等三个阶段。经过哲学立场、经济学方法与资本逻辑结构的“颠倒性”批判,马克思最终实现了对黑格尔哲学的彻底超越。这种不断超越的过程,既是马克思不断深入理解黑格尔哲学思想内在价值与局限的过程,也是马克思哲学思想不断走向科学与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如何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颠倒”,关系到如何估价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马克思绝不仅仅是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移植到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也不仅仅是为辩证法乃至整个哲学找到了坚实可靠的本体论基础——作为人的始源性生命活动的实践。马克思所要“颠倒”的是黑格尔辩证法“使现存的事物显得光彩”的“最保守的哲学”的本质;是它作为“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对世界的“解释”而不是对世界的“改变”,从而要把“抓住了劳动的本质”的否定的辩证法改造为一种彻底的、不妥协的否定、批判、革命的力量。这才是马克思“颠倒”黑格尔辩证法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费尔巴哈既错失了中世纪以来的意志主义神学传统对人类自由的论证成果,也忽略了黑格尔以辩证法的张力对理智主义元素与意志主义元素的保持,因此,他以人本学颠倒黑格尔哲学的理论努力并不成功;马克思从现实的人类活动出发,援引黑格尔辩证法来表征对现实社会的"肯定的理解"与"否定的理解",不仅使得意志主义神学传统中的自由观真正现实化了,而且将现实社会的批判与理想社会的追求有机关联起来,从而较为成功地实现了黑格尔哲学的创造性转换。未能区分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取向",才是产生"颠倒之谜"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哲学范式,凸显了马克思辩证法的革命性和创造性。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蕴含五个维度的批判和改造:首先,是对黑格尔绝对唯心的思维方式的颠倒;其次,揭示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本质;第三,对黑格尔非批判的和神秘的辩证法的批判;第四,对作为解释和辩护的辩证法的颠倒;第五,对抽象叙述辩证法的颠倒。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才能揭示历史的本质,以引导无产阶级根据历史发展和时代要求来改变历史,争取解放并获得幸福。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在批判知性真理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从前真理观的"理性颠倒"。黑格尔真理观的前提和基础是精神活动性和精神自我意识,因为精神本性具有活动性,在自己活动的结果中达到精神自我意识,所以真理必然是一个历史过程;马克思真理观的基础是人的自然需要和满足人需要的具体实践活动,所以也必然强调真理是个历史过程。但是,马克思的活动主体不是理性、精神,而是现实的人;活动的内容也不是黑格尔的精神外化的自我意识,而是现实的感性物质活动;黑格尔是把实践作为认识的环节,他完成的是一种理论系统化的哲学系统,目的是构建绝对真理体系,而马克思是把真理作为实践的环节,最终完成在一种开放的历史实践活动中,目的是人类的自由解放。因此马克思完成了对黑格尔"理性颠倒"的"实践颠倒"从而实现了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整个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的伟大变革。  相似文献   

7.
"颠倒"问题是马克思辩证法的核心问题。传统观点把马克思辩证法对黑格尔的颠倒理解为旧唯物主义基础上的颠倒,即唯物对唯心、具体科学对抽象形而上学、批判性对非批判性的颠倒。这种观点容易把马克思与旧唯物主义看作同一的,同时把马克思与黑格尔看作完全对立的。然而,马克思并非片面否定黑格尔的辩证法,而是继承了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并不是继承了旧唯物史观的观点,而是在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探讨颠倒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一方面继承了旧唯物主义关于感性实践基础的理论;另一方面又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然而,并不能因此认为马克思辩证法是黑格尔辩证法与旧唯物主义的结合,因为马克思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资本"辩证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集中体现为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观的颠倒。黑格尔在"反思的思维方式"中,通过"理性优先原则"确立了"国家的概念",亦即"国家的本质",形成了黑格尔特有的理性主义"国家观"。而这种理性优先原则的国家观因为对现实私有制国家制度的"承认",因而不能直接达到对现实国家制度的批判。马克思则在继承黑格尔的"反思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开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目的论"思维方式。马克思确立了"生产关系目的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从而完成了对黑格尔理性优先原则国家观的颠倒。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是辩证法发展史上的杰出人物,他在继承先前辩证法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对辩证法作出了比较全面的系统的研究,把辩证法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黑格尔的辩证法对马克思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马克思在批判和继承黑格尔辩证法合理内核的基础上,超越了黑格尔的思辨辩证法,形成了以实践思维方式为根本特征的实践辩证法,实现了辩证法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建构了马克思的新哲学。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在对各种主观性思想进行详尽批判的基础上,取消了"现象"与"物自体"的二分,明确了真正的无限性,以"实体即主体"的原则确立了关于事物自身活动的客观思想的辩证法.马克思一方面继承了黑格尔的这一功绩,另一方面又以对现实的开显为己任,把黑格尔思辨的主体——绝对精神——变革为人类活动的历史主体——社会,以感性的对象化超越思想中的对象化,研究作为思辨哲学存在前提的"现实".马克思辩证法使现实得以开显的两种方式即批判和革命:理论上的批判为实践上的革命寻求必然且合理的道路,无产阶级作为主体爆发的革命让具有未来指向性的现实获得实现.  相似文献   

11.
辩证法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理论思维的关系逻辑.从关系逻辑的视角审视德国近代辩证法史,就会发现,从康德到马克思辩证法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辩证法解释原则层次跃迁的过程.具体而言.从辩证法的解释原则上看,康德的是先验关系原则,黑格尔的是范畴关系原则,费尔巴哈的是自然关系原则,马克思的是社会关系原则.其中,黑格尔辩证法是通过对康德辩证法的批判得到的,而费尔巴哈辩证法和马克思辩证法则是分别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颠倒"得到的不同结果.[关键词) 辩证法;关系逻辑;批判;颠倒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是绝对唯心主义者,否定性辩证法却使他敢于对历史作总体思考,对于历史运动作了"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马克思是"实践唯物主义者",实践辩证法使马克思走向历史深处,真正揭示了历史运动的一般规律.根据这一根本特点,本文拟对黑格尔历史辩证法与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以及二者关系作一新的考察和审视.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是“头足倒置”的。他把世界历史的形成看作是“绝对精神”基于自身的自由本性并通过自我运动而实现的过程。马克思在继承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的基础上,扭转了被黑格尔颠倒了的精神与物质(自然与现实的人)、自我意识与人的劳动关系,以现实的人及其现实的活动为前提和出发点,考察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其中既坚持了唯物史观所强调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主张,又彰显着历史主义的立场。  相似文献   

14.
"颠倒"是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肢解,属于形而上学的认识论和抽象的历史观。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对立的实质是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与革命性来源于新唯物主义对"对象、现实、感性"诉诸于感性实践活动的理解。马克思辩证法生根于新唯物主义和时代问题的土壤,具有实践性的品格。超越"颠倒",才能认清马克思辩证法的实践本质,真正承认马克思为辩证法所做的革命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终极关怀问题上 ,黑格尔的价值思路对马克思具有诸多启迪。但从最终的理论成果看 ,马克思毕竟超越了黑格尔。这具体表现为 :在终极关怀的依据方面 ,马克思以“内在于个人的实践整体结构”超越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整体凭借” ;在终极关怀的主体观上 ,马克思以“现实个人本身”取代了黑格尔的“源于绝对精神的人类集体” ;在终极关怀的实现问题上 ,马克思以“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否定了黑格尔的“个人对国家的无条件服从”。究其根本原因所在 :马克思立足于“人类解放”的思维路向 ,确实在质底上胜过了黑格尔“国家整体主义”的价值旨趣。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只限于在浅层指认马克思对黑格尔唯心论的批判,即认为马克思揭示了后者对“思维与存在第一性”问题的颠倒回答.然而,马克思的本意绝不仅限于此,他的深层批判在于解开黑格尔“何以颠倒思存关系”之谜,答案则是黑格尔用思辨的形式反映了现实个体被抽象资本所统治的现实.“抽象思维统治存在”只是黑格尔唯心论的浅层蕴意,“资本统治个人”造成抽象思维统治存在才是其深层蕴意.这两者共同构成了马克思所说的黑格尔使“帽子变观念”的完整内涵.  相似文献   

17.
理论界长期存在对黑格尔哲学思想的误解:一是把黑格尔对“旧形而上学”或“过去的形而上学”的批判误解为对“形而上学”本身的批判,并认为“形而上学”就是“反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二是把黑格尔的辩证法误解为“否定性辩证法”,认为“否定性”是辩证法的“推动原则”或“革命本质”,实际上黑格尔更强调辩证法的“肯定性”;三是把黑格尔有关“善恶”关系的辩证法误解为取消“善恶”差别的相对主义,并提出“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四是把黑格尔寻求理性与现实统一的“两个凡是”命题误解与发挥为脱离理性的单纯经验论命题,并提出“凡是现存的都一定要灭亡”等相对主义观点.这四重误解,既遮蔽了哲学的形上本质,也曲解了辩证法的肯定性与确定性特征,理应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辩证法和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当代学者要么完全否认黑格尔概念辩证法对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影响,要么从三卷通行本《资本论》或其他角度来证明二者的关联,并强调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超越。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已点明他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再度探寻发端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导言》,他通过深入资本逻辑的实体性内容,发现了使“抽象成为现实”的社会历史根源,从而超越了黑格尔。然而,马克思又从“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消费和生产之间的同一性”以及以“扬弃”的方式对待古希腊艺术等三方面,展示了自己的辩证法同概念辩证法在“一般运动形式”上的相似性。挖掘这种相似性的重要意义在于阐明:其一,辩证法既是实在主体自身的展开过程(逻辑学)又是对此过程的把握(认识论);其二,辩证法的批判本性和革命本性潜在于其否定性当中。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通过"概念"的自我否定,揭示了辩证法的"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但由于其形而上学的同一性逻辑,辩证法本有的批判性最终遭到了窒息.马克思通过汲取黑格尔辩证法的"自否定"精神,来分析资产阶级社会"抽象成为统治"的实质,揭示了"资本逻辑"与形而上学的"共谋"关系及其自我否定的发展趋势,从而真正以"资本辩证法"实现了对黑格尔"概念辩证法"的扬弃.  相似文献   

20.
<正> 主体和客体在实践基础上的对立统一,是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的新哲学体系从现实的人出发,通过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进到客体和主体的关系,因而主体也是马克思新哲学体系的中心范畴之一.从现实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去考察、阐述主体,这是马克思研究主体的方法的显著特点.由此,马克思就同黑格尔哲学从脱离人的思维的运动和意识的历史以及费尔巴哈哲学从人的情感生活,去考察、阐述主体的做法区别开来.并且,马克思进而否定以“绝对理念”、“自我意识”和“以自然为基础的现实的人”等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观点,确定“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在主体观上突出了实际活动着的人和人的实际活动.马克思正是以这种唯物的和辩证的观点、方法为指导,去展开对主体的性质、需要及演变等问题的阐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