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冶萍公司的前身是汉阳铁厂(包括大冶铁矿),由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于1890年,1894年竣工时,汉阳铁厂包括十个分厂、四个小厂,有化铁炉、炼钢炉和其它机器设备,是东亚最早的新式钢铁厂。1896年,清政府将铁厂交由盛宣怀招商承办,为解决铁厂所需燃料,盛宣怀又开采了萍乡煤矿。而后,他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建了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简称汉冶萍公司)。当时,它是中国最早的、亦是唯一的钢铁联合企业。  相似文献   

2.
八幡制铁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最大的钢铁公司,1970年它与富士制铁合而为一,组成今日的新日本制铁公司,是当代日本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大冶铁矿位于湖北省大冶县,开发于1890年,是中国近代洋务企业汉阳铁厂的配套企业,1908年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组建成汉冶萍公司。八幡制铁所自始建之日起,便对大冶铁矿进行侵掠,其时长达47年之久。在近代日本的全部经济侵华史中,这是一个较突出的事例,具有典型意义。它是帝国主义垄断资本掠夺和控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工矿业的缩影。在发展重工业的过程中,军火工业先行,为对外侵略…  相似文献   

3.
李维格与汉冶萍公司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维格是中国钢铁工业之先驱。他历任汉阳铁厂翻译通事、会办、总办和汉冶萍公司协理、经理,对公司发展贡献巨大。1896年和1900年初,他两次进入汉阳铁厂,根据实践观察和了解,先后数次提出改良铁厂的计划。1904年,盛宣怀畀以重任,委派李维格出洋考察,并委以总办汉阳铁厂改良扩建事宜,汉阳铁厂及附属厂矿因之发展迅猛。辛亥革命爆发后,李维格力任时艰,在不利的社会环境下支撑公司生产事宜,并为尽快恢复生产、筹建大冶钢铁厂而奔波劳碌。1916年,李维格因身体原因离开公司。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汉冶萍公司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汉冶萍公司在晚清时期的组织结构、内部管理模式以及民国初年汉冶萍公司制度的转变,分析了各历史时期汉冶萍公司制度的长处和不足,认为它代表了一种新兴的极富生命力的企业管理制度,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1927—1929年,国民党政权展开了"整理"汉冶萍公司的活动。其目的是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增强自身统治的基础。汉冶萍公司无力对抗,遂向拥有公司巨大债权的日本求援,整理汉冶萍便转化为国民党政权与日本之间的博弈。由于当时中国政治处于剧烈的转型时期,不仅国内政局动荡,而且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激烈,在日本的干预和阻挠下,国民党政权无论是武汉政府还是南京政府均无法真正对汉冶萍公司进行接管整理。国民党政权丧失了将汉冶萍公司收归国有的一次良机,而汉冶萍公司则在政治和经济上进一步依靠日本,最终沦为日本的附庸。  相似文献   

6.
盛宣怀是中国近代史上功绩卓著的实业家,也是清末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当时称雄亚洲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公司便是由他一手操办建立的。1903年始,公司因发展需要而举借外债,其中以向日本借款最为甚。日本方面觊觎之心昭显,借借款之际向盛宣怀提出诸多借款条件和要求。盛宣怀也因此备受瞩目和争议,以至于被扣上了"资本主义大买办"的帽子。而以其记述的史料来看,实际在向日本借款交涉的过程中,盛宣怀曾对日本的要求和借款条件进行抵抗,也曾竭力维护汉冶萍公司的利益以及保护民族产业,并没有全盘接受。因此,研究和探讨这一课题,对重新认识盛宣怀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发源———汉冶萍公司谈起,回顾了汉冶萍公司的兴衰成败,改革开放前钢铁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改革开放后的稳步发展及十四大以后钢铁工业的新调整,分析了入世后,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从汉冶萍公司看旧中国引进外资的经验教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一八九四年),在汉水之滨崛起了一座新式的钢铁厂——汉阳铁厂.它是中国也是远东最早的一个钢铁联合企业.它的出现引起了欧洲人士的震动,招来了东邻日本的觊觎.经过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这个被张之洞称为"创地球东半面未有之局"的汉冶萍公司终于以失败告终了.比汉冶萍公司迟办两年的日本八幡制铁所主要依靠汉冶萍供应矿石与生铁,却发展成日本第一流的钢铁企业.从一八九六年到一九三三年,八幡制铁所的钢产量占日本钢产总量的一半左右,生铁产量则占将近60%的比重.直到今天它作为日本最大的钢铁企业——"新日本制铁会社"的一个组成部分,继续在发挥作用.汉冶萍是失败了,但是它所经历的坎坷曲折的道路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值得人们总结和深思.  相似文献   

9.
在汉阳铁厂建设问题上,长期以来,学界普遍认为,张之洞选购炼钢设备时盲目自大,颟顸无知,以至于设备不符合原料品质,造成了严重后果,因之对张之洞非议颇多。其实,这些批评都脱离了当时的实际情形。张之洞根据汉阳铁厂的产品质量要求,立足于大冶铁矿石的化验数据,以此作为订购炼钢设备的依据。后来汉阳铁厂钢铁产品含磷过高的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归咎于设备购买环节;同时,今人也不应该过分夸大由炼钢设备所引发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汉冶萍公司是中国近代唯一大型煤铁厂矿联合企业,其现存器物、建筑、景观和文献等跨越了武汉、大冶、萍乡和重庆等地,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近代冶金工业遗产。当前汉冶萍公司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在相关企业的推动下已先于国家层面而得以展开,但尚未与技术史和工业史的研究紧密结合。对于中国近代冶金技术史研究而言,如何充分地利用和挖掘现存冶金工业遗产的价值,形成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与技术史研究相互促进的局面值得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